楊小明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0月2日頒發給了生物鐘(晝夜節律)研究領域的3個美國科學家——杰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楊,他們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物鐘基因,也讓晝夜節律——生物鐘研究成了熱門搜索關鍵詞。眾多科學研究說明,保護好你的生物鐘,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每個人體內都有生物鐘
地球上幾乎所有物種(線蟲、果蠅、斑馬魚、靈長類動物、人等)的生理活動和行為都受到生物鐘的調控。其實,中國人很早就關注到生物鐘。“時辰”、“子午流注”、“陰陽中的此消彼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概念都是強調它的重要性。這三位科學家發現了其具體的作用機制,解釋了生命包括人類的內部“生物鐘”究竟如何工作。
對于人類來說,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很酷的生物鐘,它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的,是生物進化的禮物。它調節著人們的生理機能,包括激素水平、睡眠、體溫和新陳代謝等。它掌控著人們每天生活的節奏:什么時候安然入睡,什么時候精神飽滿地醒來。
當人們所處的外部環境與自身內部生物鐘之間出現暫時不匹配時,身體就容易出現狀況。例如,人們經常遇到的時差問題就是一種表現。另外,如果人們的生活方式與體內生物鐘所規定的節奏之間長期出現偏差,那么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容易升高。
生物鐘影響人們健康
晝夜有著不同的活動,這就是生物鐘在發揮作用。我們體內的生物鐘,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健康。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金暉表示,一般每天早晨,人體分泌的激素水平會上升;到了晚上,激素水平則會下降。如果人們長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節律,會改變體內激素分泌量,體內生物鐘受到影響,引起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異常,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而且長期“黑白顛倒”的人群,例如夜班工作或者熬夜人群,長時間的生物鐘紊亂,容易導致身體亞健康。另外,晚上11點鐘與凌晨兩點鐘是生長激素的兩個分泌高峰。如果小孩熬夜,生長激素分泌的周期就會被打亂,影響身高發育。
北京朝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許蘭萍也指出,長時間生物鐘紊亂容易導致人體出現失眠、血壓升高等癥狀,甚至出現性功能的紊亂。另外,人類死亡時間、心臟病突發、哮喘發作和關節炎疼痛的時間等都呈現出一定節律。
生物鐘被運用于多方面
除了跟每個人的健康有關,蘇州大學劍橋-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主任徐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生物鐘還被運用于包括軍事、體育運動甚至全球金融、政治等諸多領域。
例如,在體育比賽方面,從美國東部到美國西部,因為跨越多個時區,會給籃球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就要找到快速應對滯后生物鐘的方法,使隊員保持最強體力。在軍事方面,尋找某種方法使士兵快速地調整生物鐘,適應戰地環境,保持清醒。在臨床上,生物鐘治療某些病癥時的應用也有待進一步推廣。近日還有專家稱,如果根據人體的不同生物鐘,進一步進行研究,很有可能治愈疑難雜癥甚至癌癥,利用生物鐘使治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鐘還可用于癌癥者的化療,因為正常細胞的分裂和增殖也是有晝夜節律的,而癌細胞會全天候處于較高的增殖分裂狀態。所以在正常的細胞分裂最少的時候進行化療,就可實現最大限度地發揮藥效且產生最小的副作用,因為這時對正常細胞的影響最小。
另外在農業方面,農藥在不同的時段使用,殺蟲效果不同,因為昆蟲的抵抗力也受生物鐘的影響。
正確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生物鐘是人類進化幾百萬年的結果。每個人應該盡可能按照生物鐘的規律維持生命周期。”金暉指出,大部分人在早晨褪黑素分泌減少,就會醒來;中午精神狀態比較充沛;夜間則減少新陳代謝,進入休眠狀態。經常熬夜加班、不按時吃飯等行為都會強行打亂人們的生物鐘。所以,要在正確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在不應該醒的時候醒來,不應該睡覺的時候睡覺,并不利于健康。
比如人們盡量要在晚上11點前睡覺。因為人體在睡眠的時候才能得到休息,所有的臟器是一個修復的過程,腦細胞也得到休息。
定點按時吃飯。如果不按時吃飯,會打亂胃腸消化的生物鐘,可能引起急慢性胃炎等疾病。
早晨九點后,人們可以進行工作或者學習。這時候人們處在精力最好的狀態,建議把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放在該時段完成。
如果因工作需要熬夜,應注意加強鍛煉,盡可能順應人體運作的規律,將生物鐘調回原來的狀態。
>>擴展閱讀
中醫養生學里的生物鐘
生物鐘看似復雜,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按照自然界的法則和生物鐘的規律來安排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的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的記載,意思是說人的生活規律應該與自然界天地日月的變化相適應。《黃帝內經》還提出具體的養生方法:“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就是說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規律是一切生物生長的基本法則,人們也要根據四季變化的特點采取春夏季保養陽氣,秋冬保養陰精的養生方法。
中醫理論認為,一日之內隨著晝夜晨昏陰陽消長的變化,人體的陰陽氣血也進行相應的調節而與之相適應。人體的陽氣在白天運行于外,推動著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進行各種功能活動,所以白天是學習或工作的最佳時機。夜晚人體的陽氣內斂而趨向于里,則有利于機體休息以便恢復精力。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人體內的生物鐘與自然界的晝夜規律相符,按照體內生物鐘的規律而作息,有利于機體的健康。
中醫養生還提到“起居有常,養其神也”,如果人們的起居有常,作息合理,就能夠保養人的精神,使人的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對外界環境的反應靈敏。相反,如果起居無常,作息失度,會使人精神萎靡,目光呆滯,反應遲鈍。短期的起居失常,輕則眼圈發黑,精神倦怠,體質下降,抗病能力降低;長期的起居失常,則能引發急慢性疾病,加速衰老和嚴重地危害人體的健康。正常的作息時間:每天早晨6∶00—6∶30起床;中午12∶00—13∶00午休;晚上23∶00前睡覺。
《黃帝內經》有稱“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意思是說,四季的作息時間應有所不同,“春夏養陽”宜晚睡早起,以養陽氣;“秋冬養陰”則應“早臥早起”或“早臥晚起”,以養陰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