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芹
【摘要】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更有效地運用主體參與式教學法的關鍵是透徹理解主體參與式教學法,全面考查班級學情,切忌簡單的分組討論,問題設計應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廣度,注重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主體參與式教學法;有效性
參與式教學法改變了以往教師傳統的教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再由教師把要講的問題,設計成若干思考的小問題或是步驟給各小組討論.各小組經過討論再由匯報員把本組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由于展示結果的多樣性,匯報員又各有特色,結果課堂顯得輕松活潑,課堂氣氛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枯燥的教學內容也就容易掌握.談笑間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然而,這種場面一般是在公開課中出現,或者在個別學習自覺性好的班級出現.對于各方面都很薄弱的中職學生很難出現這樣的局面,因為中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都較差,一旦放開,課堂要么一潭死水,要么變成個別人的舞臺,勢必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更不用說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故為了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更有效地運用主體參與式教學法,我們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透徹理解參與式教學法,不能簡單理解為分組討論.我們有的教師以為參與式教學法就是把桌子擺一擺,把班上學生分成幾個組展開對問題的討論.結果是聽話的學生就認真思考,不聽話的便集中在一起閑聊,教師要求他們不要講與課堂無關的話時,他們就美其名曰“我們在討論”.當教師要求停止時,他們正“討論”得熱火朝天.而性格較內向的學生則一般是坐著發愣,也不參與討論,似乎課堂與他無關.課后有的教師便下結論說“主體參與式教學法”不好用.這樣的參與式教學其實是沒有真正的理解透參與式的含義,錯誤地運用該教法.參與式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為分組,而是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所以合理分組顯得尤為重要.一是根據性格分組,內向的與外向的分一組,這樣課堂既不會出現冷場,又不會出現課堂很亂的現象.二是根據學習能力分組;如,我在上“拋物線的定義與標準方程”時,就把動手能力強的和語言組織能力強的分成一組,這樣在畫拋物線時就更準確,在描述拋物線的定義時也會更嚴密.三是小組人數應適宜,一般是四人以下.人數太多不利于統一觀點,人數太少又會出現課堂不活躍.同時還應該注意,不是每節課都適宜分組教學,不能為了分組而分組.中職生本來學習能力就弱,分組便給他們集體說話、不思考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所以為了更有效地實施參與式教學法,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自我管束能力和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切忌生搬硬套分組討論教學法.
其次,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和廣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我們在使用參與式教學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是由不同程度的個體組成的集體,他們的基礎存在著差異,由于各自的家庭、所處的環境有區別,對問題的理解也就自然存在著會與不會的現象,或者說存在膚淺理解與透徹理解之別.因此,教師設計問題的原則是以大部分學生為主,兼顧少數差異性的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并逐漸激發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否則,教師羅列的問題,只有幾個甚至個別學生能解決,誰還會有興趣參與,就會出現“少數學生爭臺面,多數學生做陪襯”的事實.這樣的參與也就不成為主體參與式,自然也就是無效的課堂教學,白白地浪費師生的時間.如,有位教師在采用參與式教學法上“樣本特征值估計”時,他一開始便安排學生閱讀教材,然后各組討論“什么叫特征值?”“本節為什么要學習樣本特征值?”,然后匯報員來匯報,結果匯報員照著書本把定義讀了一遍,并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試想這樣的問題,有幾個班級的學生能主動參與進來討論呢?這樣的課堂怎么能獲得好的效果呢?這就是犯了設問單一化的毛病.我在教學“樣本特征值估計”這節內容時,我先設計一系列與本節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學生課前準備,如,
1.回顧眾數、中位數、平均數的概念和含義.解決下面的問題:求下列數據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1)1,5,5,6;(2)83,86,84,81,82,87,84,85;
(3)-1,2,0,-3,-2,3,0,1.
2.閱讀教材方差,標準差的概念,嘗試算出以上三組數據的方差和標準差.
3.求下列兩組數據的平均數,方差及標準差.
甲:7,8,8,8,9;乙:10,6,10,6,8.
4.求平均數有幾種方法?
課堂上先檢測課前預習準備情況,然后再分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為什么要引入平均數和方差?2.方差和標準差的區別與聯系?3.什么叫樣本特征值?4.顯示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征值有哪些?5.顯示數據離散趨勢的特征值有哪些?6.本節重點講的是哪兩種特征值?7.為什么樣本特征值能反映總體特征值?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入新課,學生不感到無從下手,且這些問題有淺顯的,也有比較深的,這樣全班的學生都有事可做.全班的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很快交流看法,討論注意事項,計算技巧,解決的問題等.就連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在聽了一些不同意見后,也不由自主地拿起筆把課前遺留下的問題解決了.大家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不同的發言也能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再加上我鼓勵他們求同存異,很多學生信心大增.下課鈴響了仍意猶未盡.這樣的課堂,我想雖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學生們積極參與,應該是有效的參與式教學.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計算能力、理解能力都能顯著提高.
再次,教師必須善于鼓勵表揚學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曾經接觸很多教師的課堂,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對時或沒按教師預設的結果回答時,教師便一臉的不高興,語氣生冷地讓學生坐下.這樣幾次后,誰還愿意積極參與呢?相反,如果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時,教師能面露微笑,盡管他說的不對,教師也肯定他的見解獨特,用心思考,能積極參與,并指出期待更多的理解,我想此時學生心里充滿的是教師賞識的喜悅,因而,會更努力地主動參與且進一步地積極思考.大家都知道表揚學生是上好一節課很重要的前提,所以為了更有效地用好參與式教學法,教師要善于運用鼓勵和表揚.
第四,教師要更有效地用好主體參與式教學法,還要備班級學生情況.
一是備學生的數學基礎情況,只有了解學生的情況,我們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才不至于盲目.如果不了解情況,勢必存在問題深淺不好掌握的現象,太難了學生根本無法討論,課堂勢必沉悶;太淺了也就沒有必要討論,變成搶答的課堂;二是備學生的發言積極性,班上有哪些學生喜歡發言,有哪些不喜歡發言,有哪些發言靦腆,有哪些始終不發一言.針對這些情況,就需要教師備課時引起足夠的重視.采用不同的方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想辦法建立和恢復他們的自信心.比如,可以采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打消他們的顧慮;可以采用親切柔和的語言,獲取他們的信任;可以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建立他們的自信等.也可以在課堂外與他們多溝通,讓學生感受教師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等.
當然要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更有效地用好參與式教學法,要注意的問題還很多,這里我只是談談自己教學中的一些體會.但如果我們能在自己的教學中在這方面引起廣泛的重視,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另外也可以使主體參與式教學法,在職業中學的其他科目的教學中發揮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夏冰.法國大學學生參與式教學模式對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啟示[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7):10-12.
[2]吳學軍.教學互動 成果共享——項目參與式教學方法及其實施[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3):59-61.
[3]李霞,譚謙章.參與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與效果評價[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素質教育研究),2008(1):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