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軍
【摘要】本文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指出了應用方法和作用,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提供了一種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多元化;教學評價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和促進作用.所謂多元化評價是指多主體、多方式、多途徑、多方位的教學評價機制.多元化評價方式的提出,必將代替傳統的評價模式,并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發揮積極而有效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多元化評價不但可以使教學質量評價更客觀、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更具有說服力,而且還能釋放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促進學生的發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課程評價主體上,注意將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及家長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強調構建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及家長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的多元主體格局.
教師評價,以溫情感染.因評價對象而異,針對他們的不同需求,從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學生信心等各方面進行評價.生生互評,以補充延伸.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互評.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等評價方法相結合來進行評價.
實施分層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全面正確的差異觀,立足學生現實存在的差異,著眼于學生發展的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進有差異的發展.課堂中分層教學、分層評價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相結合.口頭評價具有直接性、快捷性、情境性、高頻性等特征,為教師的價值引導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師生間的口頭評價交流,貫穿于課堂的始終,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但口頭評價的隨機性、無記錄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口頭評價的范圍與效果,它與評價的深刻性、效果長期性的書面評價相結合,才能更大地發揮作用.書面評價時,盡量注意語言的運用,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即使不是表揚,批評也要注意用語的委婉.
三、評價內容多元化
新課程改革要求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數學教學評價的內容就是解決“評什么”的問題.評價要適應數學課程從重視數學知識到重視數學能力,再到重視數學素養的發展.數學教育歸根到底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又是伴隨著學生成長而發展的整體性文化素養,教學主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它的發展程度.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俗話說,“國無君,民亦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一位好的教師來帶領這群無憂無慮的學生,那么,再好的學生也不過是“一盤散沙”,不能成就大業.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課堂展示的學習內容進行評價,因此評價內容絕不能局限在知識和能力這個單一的維度上,還要著眼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多元而全面的評價.
四、評價標準多元化
評價標準是進行教學評價的衡量尺度,是教學評價得以進行的前提與依據.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曾提出人類至少存在語言、數學邏輯、音樂、身體運動、空間、人際關系、自我認識等七種以上的智能.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
允許不同學生異步達標.能提前達標的學生,教師以此為基礎,為他們創造條件,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發展特長.不能按時達標的學生,教師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癥結,幫助他們改進,實行延遲評價,使他們在接受評價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實施因人而異的多層評價策略.我們要尊重差異,并采取分層評價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層次的學生確立自我發展的信心,都能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發展和提高.
多用開放式的問題測評學生.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在測評題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識的記憶,應該讓學生學習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或對某個問題發表獨到見解,提出自己的設計和創意.
“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課程評價的理念,樹立多元化的評價意識,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多一點研究思考,少一點等待觀望,多一點實踐探索,少一點空談理論,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持續地研究、實驗下去,讓多元評價真正成為有效課堂的催化劑.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以生為中心,經常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有助于教與學的同步提高.如,分層測試題中注重針對學生對課堂的內容與知識的記憶、內容的理解與應用等方面進行考查.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交融.教師在教學中的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即時評價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習中的缺點和錯誤,鼓勵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延時評價是以鼓勵的行為方式和語言,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提高了學生理解的深度.兩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達到評價目的.而且,教學中的評價并不是教師的“專利”,讓學生參與評價,讓學生成為評價主體的一員,將評價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形成積極、民主的評價關系,更有利于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促進學生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