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小兵
摘 要:近年,農村小學部分作業質量下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學校要著力構建多種渠道促進家校聯系,家庭也要積極主動地理解配合學校教育,使作業成為家校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只要家校之間密切協作,形成教育合力,就能促進作業質量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學校;家庭;協作;作業;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68
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檢測、鞏固深化和拓展延伸。學生形成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和習慣是學習品質的重要構成因素,通過一定的作業練習,可以促進學習能力的進一步發展,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夯實基礎。近年,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質量下滑,其原因有客觀方面的,也有主觀方面的。學校和家庭在促進學生作業質量的提高上,肩負著共同的責任,只有家庭與學校攜手合作,才能有效提升學生作業整體水平,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一、 學校要積極搭建溝通橋梁,使家校之間保持信息暢通,對話交流常態化
在社會進程步伐加快的形勢下,現代通訊技術得到普及,學校要順勢而為,多渠道構建家校交往平臺,并規范運作,使家庭學校之間溝通常態化。除了定期家訪、定期召開家長會、成立家長學校及家長委員會外,還要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家校交流微信群或QQ群,班主任作為群管理員,各科任教師協助開展工作?;蛘呓柚S嵧ǖ绕脚_,建立家校溝通的便捷通道。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作業一部分可以當堂完成。這部分作業就要嚴格按照規定的范式書寫,教師作具體指導,按科學統一的要求嚴格練習。教師及時批閱,把作業的問題反饋給學生,學生及時修改更正,下次的作業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長期堅持,作業水平會逐步改善。還有一部分作業由于時間有限,就會延伸到課外完成,這就需要學生家庭的配合督促。教師把對學生作業的總體規劃、具體安排及細節要求與家長分享,使家長熟知學校在作業管理方面的辦法及規范性要求。各科作業的布置做到內容明確,數量適度,科目之間均衡協調,三至六年級作業時間按要求嚴格控制在60分鐘之內,低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在單個學生的作業指導中,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可以單獨聯系學生家長,將學生書寫中出現的問題明確指出,給出改進的建議,或把突出的問題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出示給家長,與學生家長心平氣和地交流,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分析產生此類問題的根源,給出“療治”的“藥方”。這樣能讓家庭及時知曉作業相關情況,消除誤會誤解,提高思想重視度,按步驟分階段督促學生在家中認真細致完成作業。經過充分做通家長工作,經常溝通聯系,家校之間一定能平等對話,坦誠相待,共同出謀劃策,促使學生作業整體水平穩步提高。
二、 家庭與學校應主動聯系,共同促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習慣
當前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家庭教育的力量逐步顯現。所以學生家庭并非被動地與學校配合,而要主動作為,積極尋求與學校建立良好關系,對于學校的管理、班主任工作、科任教師的要求要了解清楚,多方溝通,達成共識,妥善解決有關問題。家長可在班級群中與教師單獨交流了解孩子作業情況,發現苗頭性的問題,協商策略,從早從小解決,不將問題擴散蔓延,保護學生自尊心及個人隱私。
家長還要多與自己的孩子平等交流,每天督促檢查孩子作業,即使再忙,也要關心過問孩子作業情況:今天作業布置了多少,有幾門科目的作業,各有什么要求,完成有哪些難度,怎么克服困難,寫作業的時間怎么安排,怎樣做到勞逸結合等。關注就是最好的愛,情感上的交流會讓孩子樹立信心,主動做好作業,學習興趣與日俱增,也培養了孩子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毅力。
在班級群中,家長與教師交流學生作業情況,今天學生作業整體做的怎樣,作業書寫如何,出現哪些典型錯誤等,在交流反饋中進行合理比較,多看到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只要是點滴進步,都要不吝表揚和鼓勵,培育學生的學習信心和主動意識,多與學生自己的過去比較,也可汲取別人作業中的優點完善自我,正確看待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孩子耐心細致改善書寫。例如,我校三年級學生張云飛家長特別重視與教師的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孩子作業情況,即使細小的問題也會馬上回應,很快地訂正,孩子作業態度比以前端正多了,錯誤率大幅減少,孩子更加喜歡完成作業了。
三、 學校家庭密切協作,形成教育合力,攜手共促作業質量提升
家庭學校之間要建立聯動機制,借助家長學校或家長委員會,培訓家長,使家長加強學習,掌握家庭教育的規律、技巧。學校教師難以解決的問題,家長可以協助;家庭教育中出現的矛盾,學校教師也可以出面幫助解決,家校共同促進學生作業質量整體提升。
教師如果布置的作業量太大,占用學生時間太多,或者各科之間作業量極不均衡,耗時低效,家長可以向學校反映,提出意見和建議,學校聯系教師,聽取家長合理訴求和正確意見,對做的不當之處限時改正,在家庭學校之間找到教育孩子的“契合點”,讓教育更趨規范。如果學生思想波動,態度應付了事,家校之間更要做許多細致工作,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減輕負擔,心情愉悅地完成作業,每天都有收獲感。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量近年增多,個別家庭則是親屬陪同孩子上學,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不能正確有效地指導孩子完成作業,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幫助關心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定期抽時間或約定時間專程上門輔導學生,同時和陪讀成員進行溝通,教會他們如何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學會檢查督促學生作業的辦法。教師定期“回訪”,和家庭成員一起幫助學生渡過難關,指導他們能自立地學習和做作業,克服不良習慣影響,與其他孩子一起愛做作業,享受學習的過程。
只要家庭學校雙方盡到各自的責任,形成目標一致的凝聚力,適時調整教育方法,就能使學生作業減負增效,讓學生以良好的態度保質保量完成作業,達到整體提升作業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賀巖紅.家校合作,讓孩子高質量完成家庭作業[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16).
[2] 馬小麗.家?;?,培養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實踐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