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得林
摘 要:21世紀是個信息的時代,多樣的信息技術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在此背景下,教育事業也及時地引入了這一技術,信息技術開始廣泛地應用于各類各級教學中。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眼界,提高了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拓展了學習途徑。信息技術讓小學語文教學更精彩。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95
一直以來,語文都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只有學好語文才有可能學好其他的學科。語文也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學科。可以說,語文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課程,也是我們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課程。因此,學好語文至關重要。在新時期,如何將信息技術、語文這兩個對我們至關重要的東西聯系在一起呢?這成了大多語文教師都努力實現的事。小學,作為一個特殊的、重要的教育階段,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得語文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擁有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小學語文的教學本應該是充滿趣味、愉快、活力的教育,可是一直以來,小學語文都顯得枯燥、乏味、無趣,這明顯違背了小學語文教育的初衷。究其原因,這與我們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很大關系。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側重于“讀、背、默寫”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過分地強調學習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在學習過程中所應有的學習興趣。死板、僵硬的教學方式往往會造成兩種后果:一種是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了提高,但對語文的興趣不高;另一種是學生的語文成績沒有得到提高,而且還喪失了對語文的興趣。無論是哪種結果,對教師,對學生來說都是壞的結果。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另外強調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多地引入了小學語文的教育中,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的采用,極大地刺激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到《秋天到》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用幻燈片給學生展示“春夏秋冬”這四幅動圖,分別請學生回答是哪個季節,目的是先讓學生對一年四季有個明確的認識,然后請學生看圖描述四個季節。最后,教師又播放了《秋天到》這篇課文的錄像:秋風吹拂,天氣涼爽,田里的蟋蟀在歌唱,田地里金浪滾滾,路邊的楓葉彤紅,菊花盛放,天空有一排排大雁飛向南方。教師在學生觀看的同時,又插入了課文的錄音,學生邊看邊聽,都沉浸在了秋天的世界里。教師提問:“秋天美不美,同學們喜不喜歡秋天這個季節?”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喜歡秋天。顯然,他們已經真正融入了這節課中,對課文的學習也充滿了興趣。這樣,學生在進一步學習這篇課文時也是充滿了期望,學好這篇課文也就更加容易了。
二、利用信息技術開闊學生視野
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好處應該就是豐富多彩的信息了,它涉及了社會方方面面的東西。在小學語文課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里學習到無限的知識。
例如,在講到《祖國在我心間》這篇課文時,講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祖國成長歷程,教育我們每個人都要熱愛祖國。為了讓學生更加理解祖國的自然風光,以及各地區的風土人情,播放了祖國發展的宣傳片。僅僅幾分鐘的宣傳片,既讓學生認識到了祖國廣闊的天地,又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經過此次課的學習,學生對祖國的面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且培養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如果沒有多媒體教學的引用,單靠教師已有的知識儲備及課文的內容是很難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理解能力
小學生作為一個幼小的群體,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還不成熟。因此,在接受新事物及理解新事物方面又有個緩慢的過程。有時候教師在講授一個知識點時,甚至要重復好多遍。相比抽象的事物,小學生還是更容易接受直觀的事物。對于低年級小學生的教學,教師應該更注重直觀性教學,培養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用信息技術教學,恰恰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講到《蘋果落地》這篇課文時,單純地講授這個故事,學生很難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理解,如果引入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學生會更容易地認識到這個發現對世界的影響。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關于萬有引力的物理成就,如有關航天技術發展的小視頻和圖片。其實,這篇課文的重點也不在于讓小學生理解“萬有引力”這個定律,顯然這也是不現實的。這篇課的重點在于,通過講這個故事,讓學生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導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注意身邊發生的微小事情。小學語文中引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通過幻燈片的展示,將圖畫信息與文字信息相結合,將閱讀與學生的聽覺、視覺相結合,使學生更容易地接受新事物。相比之前教師單一的“說講式教育”“死記硬背式教育”,現代小學教育中的多媒體教學方式更具優勢,一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途徑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在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網絡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與課堂知識相關的圖畫、文字、音樂、影像等,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同樣可以拓寬教師的學習途徑,對教師的學習研究及日常工作的開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總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許文德.楊宗才.恰當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教育革新,2007(9).
[2] 周學年.合理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革新,200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