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勇
摘 要:職業院校的學生需要具備的就是職業能力。職業能力就是指個體運用自身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職業能力又分為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根據相關機構最新的調研結果,企業用人最注重的就是學生的態度,希望學校加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即加強學生非專業能力的培養。所以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等的非專業能力培養尤為重要。本文就一體化教學中如何“植入”非專業能力進行分析探索。
關鍵詞:態度 非專業能力 自信心 溝通
相關機構對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很多專業調研,其中就有一項調研內容是:您認為在您的企業中,員工哪項能力最重要。調研后的結果很相似,他們認為現在大部分學生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溝通表達能力有限,抗壓能力不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有限,不腳踏實地堅守崗位、總是被外界信息誘惑,做事不主動、不積極,被定義為責任心不強。企業需要學生在進入企業前調整好心態,這個心態指的就是非專業能力。所以筆者認為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信心的培養尤為重要。
從事了幾年的職業教育,深刻認識到學生非專業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用人單位的迫切需求,一直在探索和思考怎樣在專業課中更好地“植入”非專業能力,以下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非專業能力培養的一點體會。
一、自學能力的培養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如今國家號召建立創新型社會和創新型企業。中國也在調整產業轉型,由中國制造轉變成中國智造。如何轉變,還要靠每個人從自身知識更新的速度上來適應社會的變革。個人知識的更新不能光靠學校的教育,學校的教育畢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有自學能力,所以在學校教授知識的同時,最重要的是要把每個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起來,這比教學生學會某一學科的知識重要很多。今天學生有了自學的能力,明天就不需要老師來手把手去灌輸了。這樣學生才會運用自身的本領去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才會在社會中如魚得水。
例如:在上學期的一體化教學典型機械機構裝調課程中,要對地腳螺栓進行調整,筆者就在課前讓學生去自學,下節上課來討論。學生就帶著這個任務去上網查資料,去書店查資料等等。通過對地腳螺栓的學習加深了對螺栓的認識,拓展到了地腳螺栓的運用,逐漸擴大了學習的范圍,學會學習,還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也找到了學習方法。所以課程中每一個任務的明確和新知識的學習,筆者都會讓學生先通過簡短閱讀或者自查資料的形式開始,利用胡格教學模式中的關鍵詞法,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資料。學生學會了方法,就會愛上自學,愿意主動去學習。這樣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耐心和自控力。當學生能夠向筆者提出問題時,筆者就知道學生自學已經有了效果了。
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一體化課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在任務的實踐過程中主動實踐、手腦并用。在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問題,這個時候,不是老師去給他們解決,而是培養他們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筆者認為應該要學會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是一種創新,而解決問題只不過是一種執行力。發現問題也是一種能力,是指從外界眾多的信息源中,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有價值的問題信息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重要,那么我們該怎樣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呢?筆者認為要積極面對問題,主動承擔責任,不要害怕問題,不要有如果問題解決不了會很丟臉的心態,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秘訣是盡量多地承擔,并真正投入其中,堅持不懈,迫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問題接觸得越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
例如:在一體化課程典型機械部件制作中,在加工零件環節,有位學生的鉆頭在鉆孔過程中發生了斷裂,筆者沒有去批評他,而是讓學生自己分析鉆頭斷裂的原因。他通過回憶自己操作的過程,找到了斷裂的時間是在即將鉆透的時候,并結合理論知識認識到自己操作的錯誤,并在下次的操作中即將鉆透時減少進給量,從而改正了錯誤。問題的出現會讓學生意識到,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是必須要解決的矛盾,它不會自動消失。筆者對學生說:“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看你去不去解決。”所以學生在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后,再遇到事情,就不會畏手畏腳的,個人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三、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
人在社會上生存,會和不同的人打各種交道,如果想要得到對方的支持或者是認同,溝通表達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教學環節中,我們必須多讓學生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學會把內心的感受通過表達的方式讓其他人明白。這樣一來一回才能知道各自的觀點或需求,才能夠讓學習或者做事更加的高效。
例如:在一體化教學中明確任務的環節,學生通過自學之后會做一個組內的溝通交流,然后組間就不同觀點進行辯論,來一個“頭腦風暴”,每個人都愿意參與其中為本組榮譽而爭。學生逐漸明白溝通并不代表著說服或者妥協對方,而是讓對方理解你的觀點,你理解對方的觀點,從而促進任務的完成。在另外幾個環節,我們也都是運用這種方式來進行互相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企業當中的任務都不可能一個人完成,在完成的同時都需要別人的配合,這樣才是一個團隊,為了共同的目標進行各自分工。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會有閃光點,都值得我們去挖掘并學習。要想成功地融入團隊之中,善于發現每個工作伙伴的優點,是走進他們身邊、走進他們之中的第一步。適度的謙虛并不會讓你失去自信,只會讓你正視自己的短處,看到他人的長處,從而贏得眾人的喜愛。每個人都可能會覺得自己在某個方面比其他人強,但你更應該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強項上。因為團隊中的任何一位成員,都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
筆者在進行一體化教學中就是進行分組教學,目的是培養團隊合作能力,筆者會讓學生給自己的組起個響亮的名字作為代號,增強凝聚力。在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學環節都會通過小組評比評選出最優組和最差組,讓學生對小組做總結,學生可以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之處,都值得去挖掘和學習。并且學會了尊重,學會了為了同一目標去努力的團隊合作的精神。例如:筆者在一體化課程典型機械部件制作中,在初步制訂方案環節,小組的合作體現得最明顯,組內的每個人有不同的特點,組長就會根據組員的特點進行分工。其中第五組做得非常好:讓“活躍”的同學做筆記,讓其他組員來表達觀點,最后讓經驗豐富的把關。這個組配合得非常默契,出來的方案是最快最好的。endprint
五、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己是否能夠完成一件事情的信心。自信心強的人會更加有毅力堅持一件事直到完成,所以也更容易成功。
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開學初,筆者總是讓學生在本上寫上自己的兩條優點、兩條缺點。有的學生就會很自信地寫道:“我動手能力強”“我法力無邊”“我很帥”……也會有學生寫道:“我方案不會做”“我設計不好”“我注意力不集中”……筆者會認真地給予回復,自信的筆者會給個大大的笑臉和五顆星,不自信的筆者會在下邊寫上:“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什么都會做,就會設計方案,只要你用心學習,就能夠設計出來,加油!”“思維的最高境界就是反思,你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下一步就是把反思的糾正過來就對了,相信你!”……筆者會給學生一些肯定性評價,讓他們確立自信心。另外,在工作頁教師評價中筆者會寫:“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務,真能干,繼續努力!加油!”寫些激勵性的語言,學生有了自信心,遇事敢于自己動手去做。另外根據不同難度的任務進行分工,學生能夠在能力范圍內完成任務,及時進行加分等手段的獎勵和表揚,也同樣大大提高了自信心,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六、抗壓能力的培養
壓力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必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壓力,這樣他們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抗壓能力,提高職業動力。
例如:在一體化教學中,筆者會有意去訓練學生的抗壓能力,運用壓力分解法和幽默化解壓力。尤其要完成一項大的任務,筆者會讓學生把任務分成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小任務,把目標分解,完成一個大的目標從完成每一個小的任務開始,完成一兩個困難目標后,筆者就發現學生越挫越勇。后來體會到學生做得多了,遇到困難就像勇士一樣身經百戰,也就不怕困難,輕松勇敢地面對了。另外,在課堂上,筆者會經常讓幽默的學生來感染同學,讓課堂氣氛活躍,因為一個人具有了幽默詼諧調整心態的能力,便會很好地緩解和釋放緊張情緒,壓力會自然降低。
七、小結
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應該尊重每一名學生,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才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從非專業能力的關鍵點上來看,并不能單純地去培養哪一點,而是幾種能力交匯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培養了一方面的能力,也會同時帶動了另一方面能力的發展。筆者學校也在通過各種學習培訓方式,轉變教學方法,不斷摒棄以往重視知識傳授、忽略綜合素質的現象。這就是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參考文獻:
[1]應麗春.中職學生非專業能力培養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2(06).
(作者單位: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