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鳴
摘要:當今學生感恩意識的缺乏,近年來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感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緩.感恩教育的開展有益于德育在學校生活尋找對接點,有益于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感恩品質一直是教育的重要話題。我從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中得到啟發,進行感恩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校; 感恩教育; 德育; 生活化
曾經看過一篇報道《他們為何忘掉恩人》,講的是沈陽沈河區84歲的老人王儒臣捐資助學,遭到所助學子冷落的事情。13年來,老人先后資助了40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其中有10名是大學生。如今他雙目失明,臥病在床,卻從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學業的大學畢業生的來信,更別說來人探望了……
一、學校開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英國哲學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說:“我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之八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這話肯定了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因此,我認為可以通過教育,使人擁有感恩這種美德。學生與同齡段的青年一樣有著很強獨立意識,他們的精神世界不是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而是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自主、能動的生成、建構的。我認為,以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感恩教育為載體,尋求德育生活化是一個可行的途徑。
二、當前教學中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
今天的學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環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饋他人和社會,這就是“感恩”意識的缺失。
1.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
家庭教育成了溺愛和望子成龍的工具。父母不僅為孩子創造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條件,更為他們提供了眾星捧月的生活氛圍。只要兒女過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報,使本來應為雙向互動的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情感,成為僅是父母對兒女無私奉愛的“單邊行動”。
2.學校教育淪為升學和就業的工具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更多地是在關注升學率和就業率,教學成績成了學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這一價值取向的影響下,育人變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難實質性地進入中學教育教學范圍。學生在考入大學后,又將重心放在專業技能的掌握上,關心最多的是就業問題,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3.感恩應從“言謝”做起
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專職人員——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教育自己的學生從年少時就應該對自己的老師感恩,對父母感恩,對曾幫助過你的一切人感恩。對問題學生也要動動腦筋,采取更好的辦法。看過一位學生寫的作文,題為《道一聲“謝謝”為什么那么難》其中寫了她心中的許多困惑:為什么讀英語課文,凡是生活對話,開口一個“Thank you”,閉口一個“Thank you”,而讀語文課文,凡是到了要感謝的時候,要么就是 “還來不及說一聲‘謝謝,他就走遠了;要么就是千言萬語也說不盡心里的感激之情。”難道真的是連說一句“謝謝”也來不及嗎?
三、學校開展感恩教育的具體策略
開展感恩教育從內容上看應包括學會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等幾個方面。從對象上看,我們要感恩的是自己生活周圍的人,那些幫助過我們、關心過我們、鼓勵過我們的人,這里包含我們對父母對家庭的感恩,對其他親人的感恩,對同學老師和朋友的感恩,對國家與社會的感恩,對大自然的感恩等。具體分析實施途徑:
1.改善教育環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世界
長期以來在德育過程中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盲點,即缺少對教育對象起碼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寬容之上的對話。在許多學校里,師生關系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種“管理與服從”“主宰與追隨”“權威與聽從”的關系,是“以上對下”“以強對弱”的關系,這種關系常常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訓示”“告誡”甚至是“塑造”。處在這樣的人際關系之中,學生的心靈是封閉的、壓抑的,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阻隔的,其知恩、感恩、報恩、施恩之心當然難以養成。所以,只有在學校生活中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關系,使精神相遇的對話關系成為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一種積極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態,才能讓學生在一種自由、變化、動態的對話關系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開展也才有教育環境基礎。
2.讓學生有“知恩”的道德共識
一位哲人曾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每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發現自我價值。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會最基本的道德準則。要使學生有感恩的意識,首先,要引導他們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及將扮演的(主要指將從事的職業)角色的認識及對其重要性有明確的認識;其次,通過課堂上對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長歷程的探討,讓學生認識到別人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讓他們知道,無論是父母給予他們生命,還是朋友給予友情或者教師教他們智慧,這一切都是恩情。更生活化的還可以班級組織各種形式的感恩活動。
中國有句俗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是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作為教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多給學生灌輸“感恩”的思想,讓他們都成為有責任心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