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良
【摘 要】本論文探索將競爭引入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效果。采用案倒法,就學生如何在教學中進行競爭進行分析,然后得出結論:把競爭引入高中英語課堂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性學習和良好的競爭意識,同時能夠樹立學生的團隊意識,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通過把競爭引入課堂,也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的主體化,主要表現在:適應學生發展需要,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競爭 高中英語 教學 效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131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能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為了適應教育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真正落實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指導思想,改變學生學習英語中只追求語法、閱讀、聽力和寫作而忽視了交際能力和口語能力的培養這種狀況,我將競爭引入了英語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之中。
一、研究背景
為了追求升學率,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和交際能力;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只注重書面英語和聽力學習,而忽略了交際和口語能力鍛煉,忽略了創新精神。本課題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競爭手段,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張揚個性,調動其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參與競爭的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從而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快、學得扎實,達到真正學習語言效果,也促進了素質教育的主體化。當今的時代,是充滿競爭的時代,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競爭中求生存,競爭可以激發人積極向上。把競爭引入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性學習和良好的競爭意識,同時能夠樹立學生的團隊意識,鍛煉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通過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教學,也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真正落實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指導思想,本論文將把競爭引入高中英語教學中,讓學生之間進行學習競爭,改變學生學習英語中只追求語法、閱讀、聽力和寫作而忽視了交際能力和口語能力的培養這種狀況。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現狀
國內外對競爭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企業和經濟發展上,經歷了自由競爭—壟斷—競爭的發展;國內競爭發展到國家間競爭,經過了軍事競爭和經濟競爭,發展到人才競爭。通過競爭,提高了企業實力,也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了人才的素質。近年來,也有把競爭引入教學中,通過查查閱中國期刊網和維普資訊網,運用競爭法教學主要有以下文章:
河北教育雜志發表的謝興巖寫的《競爭教學法》,教師把差生的個人特長發揮出來,讓其在體驗中鍛煉自己,展現自我,對于提高學生自信有極大幫助。
王萍,朱美玉編著的《將競爭機制引入護理學基礎課教學的體會》,將護理本科生分為實驗班及對照班,實驗班采用競爭機制教學法進行護理學基礎理論課的教學;對相同內容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來探究競爭在護理學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從而得出把競爭引入護理學基礎理論教學,可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2006年東寧縣老黑山中心小學劉世坤編著《英語教學中的“競爭”教學法》,作者通過把競爭引入小學英語教育,班級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勁頭很足;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學生能夠自覺地學習,能夠幫助組內較差的學生,使他們也有很大的提高。
以上文章把競爭用于教學中,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氣氛,學習成績有著極大作用,但就學生間如何具體地運用競爭進行課堂教學,談得較少,本論文將通過把競爭引入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來說明競爭教學的作用與意義。通過學生間在課堂上及課后間的競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性學習、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也能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質量。
三、將競爭引入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好處
鮮活的形式,熱烈的氣氛高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維踴躍參與。競爭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身份。學生不再是一臺刻錄機不停的記筆記,老師不再是一味的講識點。采用競賽式學習方法后,同學們努力超越自我,追趕他人,其內心的進取意識也大大增強,尤其是那些成績較差的同學也逐漸樹立起對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
激烈的競爭練就了學生的膽識勇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精神。在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和控制者,老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鮮有自己的聲音。而競爭的引入,勢必要求學生大膽動口,各抒己見,否則會被其他同學淘汰出局。若要動口就得鉆研書本,積極思考;若想勝出,就必須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對同學、教師的答案敢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并說服別人。
競爭在使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協作精神,增強了班級凝聚。競爭式學習方法,要求小組中每一位成員都要緊密團結,每個成員都各盡其能,互幫互助,在這種團結協作的氛圍下,才能勝出。
競爭促進師生互動,學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傳統教學中,老師是主角,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只要弄透手邊教材便“可走遍天下都不怕”。但競賽的教學方式卻要求教師有較好的應變能力,并且還要抓住學生的個性充分了解學生。這樣老師的教學水平才會不斷提高,師生才可以“教學相長”。學生非常珍惜表現自己,并精心準備,能夠從多方面進行思考,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競爭意識以及自我形象宣傳意識等。
競爭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課堂教學研究的永恒主題。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學生學會用手、用舌、用頭腦去工作。”在課堂中運用競爭進行教學時,強烈的競爭氣氛可使每個學生的思維呈現出主動性、獨立性、多樣性等特征。在這種競賽式教學中,我們應當啟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英語學習的本質特征,從而掌握學習英語的本領。endprint
但競爭教學法并不是一把“萬能鑰匙”,缺乏思考地盲目濫用,難免事與愿違。如果老師控制不當,競爭在教學中的也存在誤區,這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差生將會受到打擊,成績更差,而優生則變得更好,這樣達不到教學目的,將打擊部分學生積極性。教師應針對差生設計一些較易的問題,讓其能正確回答,從而產生信心,待其提高后再讓其回答較難的問題;有時要設計個別較難的、不易回答的問題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如回答不上來,這樣也能平衡差生的信心。
四、將競爭引入高中英語教學的方法建議
競爭式復習。將班分成兩組,每天讓每個組的一個學生到講臺前匯報,內容包括匯報天氣、班上的情況、自己每天有趣的見聞(包括國內外的時事)、單詞聽寫,在匯報時讓學生盡量用所學過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并給出分數。每周評選出優秀生。
在學習對話時,將全班分成四組,每組以同桌為單位進行對話練習,然后每組隨機抽兩三對同學進行練習,然后評分,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對話。在學習課文時,將全班同學分為兩組,老師提問,兩組搶答或輪流回答,也可讓兩組同學互相對這一課內容用英語提問,進行知識問答競賽,最后評選出獲勝小組。
課后自主學習。按寢室或就近法則把全班分成幾個組,每組選一個小組長,由小組長帶領大家進行單詞記憶、語言點復習以及對話練習,小組長要求每一位同學掌握每單元知識,然后進行競賽,評出最佳小組。小組長由組內同學輪流擔任,可每學期評出最佳小組長。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實施學生間競爭方式的教學結論,使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每個學生都積極動手動腦,激發了學生自我求成,追求自我實現的需要,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競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尊重、理解、合作、探究、分享,變得對學生有實際意義,體現出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參考文獻
[1]曹長慶,董淑慧.感悟名校課堂,反思分組合作競爭教學法[J].甘肅:中國科學教育-China Science Education,2007(13).
[2]陳力.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http://www.chinesejy.com/Article/146/2006/2006041457474.html,2006,4.
[3]靳涌韜.合作一競爭教學,專業發展訓練的有效方法[M].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02)
[4]季國兵.在班級管理中引入合作競爭機制[J].http://www.jsqz.com.cn/ReadNews.asp?NewsID=3916,2007,5.
[5]劉懷珍.激勵機制與競爭機制在大班教學的小組討論中的運用.高等農業教育,2001(03).
[6]劉世坤.英語教學中的“競爭”教學法.http://jinxiu.4655.com/XXLR1.ASP?ID=5615,200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