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冬財
【摘 要】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點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人格素質的培養。但是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教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只進行純粹的知識傳輸,這樣的教學已經不再符合現代教育的特點。運用情景教學,可以十分容易地通過情境的渲染引發學生的內心共鳴,讓學生感受到語文中著名人物的精神,與偉人進行精神上的交流,健全自身人格。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景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142
情境教學,顧名思義,主要是通過圖片、視頻等手段,在為學生拓展教材的同時,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與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更為全面地認識語文。身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善用身邊所能利用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我在教學中一直探索,學習,總結。當看到教育局推廣的“情景探疑”模式,心有感觸。我認為我們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情境體驗,使文章中的“情”與教師、學生的“情”融為一體。通過情境創設讓語文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融合,讓學生的心靈走進語文,走進生活,品位語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對情景教學的一點兒認識:
一、創設導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是一堂課中提供給學生的第一感知,一堂課如果運用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就會為這堂課獲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當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意思是讀者假如進入了作品所描繪的情境,對作品刻畫的人物,表達的情感,闡述的道理,自然就產生一種親切感。因此,導入藝術講究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在于我們如何在課初的幾分鐘內幫助學生進行心理準備,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例如,在教學《空城計》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播放三國演義電視劇中的一些小片段,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將學生的心神吸引到其中,感受到那是一個烽火連天的時代,在學生無知無覺中創設了情境,從而導入課堂,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
二、創設朗讀情境,感化學生升華情感朗讀
語文閱讀教學要根植于情感,朗讀是加深學生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里的“讀”是一種“朗讀”、“美讀”,它要求朗讀者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投入自己的熱情,準確生動地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并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生動地再現文章的思想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激起或愛或憎的強烈情感。
我們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歷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極富有感染力。這就為教師用語言創設美的課堂教學情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就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的特點,具體描繪了五幅春景圖,展示了大地春回、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引領我們感受春草的嫩綠和可愛,春花的熱鬧和鮮艷,春風的和煦和芳香,春雨的細密和滋潤,人們充滿活力地迎接春天。通過我們朗讀課文,感受意境,只覺春的氣息撲面而來,召喚我們煥發精神,抓緊春光,投身學習工作,努力向上。
應該說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直到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學生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達到發展語言能力的目的。
三、創設表演情境,激活課堂的氣氛
在語文教學中,對于那些有生動情節且適于學生模擬表演的課文或片斷,教師完全可以放開手腳,選定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模擬情境進行當眾表演。這樣做不僅形象直觀,激活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學生也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孔乙己》中一個“排”字、一個“摸”字,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來模擬表演一下,通過前后鮮明的對比,把孔乙己誠實迂腐、日益貧困,窮途末路的悲慘遭遇形象生動的刻畫出來了。又如《范進中舉》文末胡屠戶這一“攥”一“舒”兩個精妙的動詞,也可以讓學生采用模擬情境的表演方法,足以把胡屠戶假意辭銀、愛財心切的心理生動地表現出來。因此在課堂上采用模擬情境的表演方法,可以達到以少勝多,形象化地詮釋文章的主題之效果。
我們還可以把課本當作戲劇劇本,自行分配角色,簡單布置道具,通過對白、動作,使教育教學內容更加現實化、形象化。學生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全面地活動起來,甚至由“扮演角色”到“進入角色”,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一旦成為學習的主動角色,就會由此輻射開去,主動接納知識、主動想象。在教《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分別按合作小組進行課本劇表演,再組織大家討論“皇帝最后怎么居然會一絲不掛地舉行游行大典?為何從那老大臣到誠實的官員到所有的百姓都不肯說真話,只有小孩說真話”?學生們討論自然非常熱烈,對這則童話主題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創設問題情景,訓練學生思維
布魯納曾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師如把知識創設成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則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置有梯度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訓練學生思維,這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基本的做法。設置問題注意要命中要害,體現重點難點,難易程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創設問題情景,目的是引導學生由此及彼,不斷步入新的求知境界,以此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讓學生由死水一潭的“聽而得之”的呆板局面,變為噴泉翻涌的“思而得之”的主動狀態。
綜上所述,情境的創設是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拓展,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培養,它多變而新穎,符合當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極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手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該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將其合理運用于教學當中,通過實踐運用不斷將其完善,為學生提供最為優質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屈麗娟.如何創設有效的語文教學情境[J].魅力中國,2009(11).
[2]曾麗華.語文教學情境創設“四招”[J].新課程2008(01).
[3]朱偉平.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J].綜合天地,2009(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