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采紅 周立莉 李峰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小學化”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教育。
幼兒園要實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師就需要加強對兒童學習、游戲材料和指導策略等的研究。幼兒園的區域游戲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如何從游戲中發現兒童,促進其主動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實現高水平發展,這是當前學前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
海淀區學前教育研修室開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區域游戲材料研究”工作坊,旨在引發教師們對區域游戲材料與支架幼兒主動學習之間的深度思考,挖掘高質量游戲材料的特性,通過體驗和研討共同探索區域游戲中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支持策略。
工作坊開始,主持人通過視覺卡和制作個人名片游戲開場,引導參與者相互認識,并帶領學員共建活動參與原則。然后,展示兩段幼兒游戲的視頻,思考幼兒玩地球儀時兩種截然不同的游戲狀態。主持人用焦點討論法帶領大家圍繞視頻內容進行研討:哪些畫面呈現在您眼前(O-objective,客觀性);用一個詞形容您此時的心情(R-reflective,反應性);為什么會給您這樣的感受(I-interpretive,詮釋性);區域游戲材料的特點是什么(D-dicisional,決定性)。主持人帶領大家梳理了區域游戲材料的特性,如興趣性、操作性等。
第二個環節,主持人引導教師們變身“幼兒”,分組操作區域游戲材料,大家以幼兒的角色體驗了“自主探究材料—專注操作材料—獨立完成作品”的全過程,教師們也親歷了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的過程。
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主持人帶領大家深度討論:幼兒的游戲是否指向學習品質培養的深度學習?游戲材料對幼兒主動學習的價值是什么?大家各抒己見,紛紛表達自己對區域游戲材料的理解。最后,經過各小組分享和集體討論,形成了一致的觀點:能引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游戲材料必須具有操作性、引導性、層次性和豐富性。教師應為幼兒提供有準備的游戲材料,這樣不僅能培養幼兒積極主動、認真專注的學習品質,而且能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
活動結束后,教師們意猶未盡,對區域游戲材料和幼兒主動學習的關系有了更深入的感知與理解。教育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組成員宋冬生認為工作坊“有趣、有味、有貨”,幼兒的游戲材料如此生動有趣,大家通過團隊合作,共享智慧,形成共識,每個人都有收獲和發展;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霍力巖認為,以研究幼兒游戲材料為抓手,抓真游戲,做真研究,把幼兒園的課程還給孩子,促進幼兒主動發展和園長課程領導力的提升。
此次工作坊運用焦點討論法,重視感知體驗,激發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尊重參與者的主體作用,引導者通過適宜的“引”和巧妙的“導”,讓每一位參與者積極參與,不斷引發深入思考并落實于行動中,實現共研、共創、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