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
摘 要: 本文以評價理論和Martin的語境觀為理論基礎,探索外語教學中的語言產出新模式,建構起“基于評價的語言產出模型”(ABLPM),并以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作文為例驗證了模型的可操作性。該模型包括三大模塊和十二個要素,即語言產出要經過“語篇結構預測”、“評價主旨建構”和“話語語義選擇”三個環節,由語域經語篇語義最終體現于詞匯語法。本模型的目的在于服務我國英語教師,推動語言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中國英語學習者語言產出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評價 語言 產出 模型
一、研究背景
語言使用者在進行語言交際時,不僅僅在陳述事實,也在不斷地對人、事物、現象等表達觀點和態度,闡明立場,這些往往與評價有關。Thompson(1996)認為:“評價是任何語篇的意義的一個核心部分,任何對語篇的人際意義的分析都必須涉及其中的評價?!痹谡Z言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英語教師和學習者時時刻刻接觸各種類型的語篇,由于評價在語篇語義中的核心地位,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評價意義。為了促進外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書面語產出教學,本文擬從評價的視角探索新的語言產出方式,并嘗試構建基于評價的語言產出模型。
二、理論基礎
(一)評價理論
評價理論由J.R.Martin和P.R.R.White提出,是系統功能語言學人際意義研究的新成果?!霸u價理論是有關評價的-即語篇中所協商的各種態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強度,以及表明價值和聯盟讀者的各種方式?!保∕artin & Rose, 2007)評價系統依語義分為三大方面:態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級差(graduation)。態度涉及對人的情感的表達、對人的行為的評價、對事物和過程的評判。介入指的是用以表明語篇與作者的聲音來源的語言資源,它的功能是進行人際或概念意義的協商。級差對語義強度或語義焦點進行調節,加大或降低話語力度,把語義原型變清晰或模糊,在評價系統中居于中心位置。三種評價資源在語篇展開的過程中會產生共鳴,猶如音樂的旋律在語篇中流動,這種模式被稱為韻律式結構。
(二)Martin的語境觀
Martin & White(2008)明確指出,評價理論是關于人際意義的詞匯語法體系,語言的產出不僅僅是單純地考慮使用哪些詞匯、怎樣構造句子,還需要思考語言活動的環境對語言產出的制約作用,情景語境變化會產生不同的語言形式。蔡慧萍(2005)提到:“語境、語篇、語言三者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們既相互依賴,又可以相互推導?!币M一步推動評價理論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將詞匯語法選擇與語境因素制約有機統一起來,需要將Martin的語境觀納入進來。
Martin將語言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音系層(phonology)、詞匯語法層(lexicogrammar)、語篇語義層(discourse semantics)、語域層(register)和語類層(genre),各層之間是體現(realisation)的關系。評價系統位于語篇語義層,由詞匯語法層體現,如態度詞匯、隱喻、修辭問句、反預期等。語域層即為情景語境,由語場、語旨和語式組成,體現于語篇語義層。語類層對應著文化語境,體現于語域層,通過分階段實施的、有目的的社會活動構成文化。
具體到語域層,交際的話題和場地、交際雙方的社會角色關系及語言活動采用的媒介都會影響語言產出結果,這些因素被系統功能語言學稱為語場(field)、語旨(tenor)和語式(mode)。這三種因素共同作用,制約講話者對詞語和語義結構的選擇。語域的基本功能是預測語篇,即預測在特定語境中供交流的意義和語篇的結構,以及所用詞匯和語法的類型。
三、模型建構與操作流程
在評價理論及Martin的語境觀基礎上,本研究構建了“基于評價的語言產出模型”(Appraisal-based Language Production Model,簡稱ABLPM),為外語教師提供一個評價式寫作教學解決方案,如圖1。
該模型包括三大模塊和十二個要素。第一個模塊為“語篇結構預測”,即語言使用者首先確定待產出語篇的語場、語旨和語式,謀劃語篇的意義和結構。第二個模塊為“評價主旨建構”,在語篇結構已基本確定的前提下,語言使用者圍繞評價意義提出主題,并擴展成為中心句,該中心句需有明確的評價者、評價過程和評價對象。第三個模塊為“話語語義選擇”,即根據語篇結構和評價主旨選擇特定的語言資源,包括態度資源、級差資源和介入資源,各種評價資源互相呼應,構成評價韻律。
下面以2017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真題(第一套)作文為例說明教師運用ABLPM模型開展書面語篇產出教學的步驟。作文要求為“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minutes to write an advertisement on your campus website to sell a bicycle you used at college. Your advertisement may include its brand, features, condition and price, and your contact information.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180 words.”。
第一步,語篇結構預測??催^題目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確定該文的語場、語旨和語式,預測語篇的大致內容。
語場:物品銷售;自行車廣告;校園網;展示自行車的賣點。
語旨:賣家與潛在賣家;作者推銷自行車;潛在賣家權衡該物品是否值得購買。
語式:書面語篇;實用性的話語;互聯網;自愿買賣;勸說讀者購買。
第二步,評價主旨建構。教師輔助學生確立評價主旨,類似于寫提綱的過程,確保作文的切題性。
評價主題:購買。
評價中心句:“本自行車值得購買”。
評價者:作者。
評價對象:自行車。
評價過程:1.有何特點,如“座椅舒適”、“自帶車燈”、“可調節檔位”;2.車況怎樣,如“很少使用”、“成色新”、“保養得當”;3.價格高低,如“便宜”、“優惠”、“性價比高”。
第三步,話語語義選擇。學生自主選擇評價用詞匯和語法,將評價主旨現實化,讓評價資源韻律式分布在語篇里。
韻律型評價結構:綜合使用各種評價資源,評價語義時顯時隱,時而擴展時而收縮,貫穿于整個語篇,仿佛音樂韻律,提高作文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態度:使用態度詞匯完成評價過程,如well-known brand,cheap,new,in good condition,worth buying,正面態度為主,多用鑒賞資源,顯隱性評價相結合。
介入:運用介入資源影響讀者(潛在賣家)的態度,如“I believe this bike is suitable for you.”,“You will be satisfied with this bike.”,多用接納和歸屬資源,擴展對話空間,爭取與讀者達成一致(交易成功)。
級差:采用高語義值詞凸顯自行車的賣點,如“extremely comfortable”,“very cheap”,“rather practical”。
四、結語
“基于評價的語言產出模型”(ABLPM)從語篇的評價意義出發,結合評價理論和Martin的語境觀,將評價視為語言產出的中心,建構起包含三大模塊和十二個要素的有機體,體現了語言產出的導向作用,驗證了評價在話語交際中的核心地位??偠灾?,基于評價的語言產出模型為中國英語教師提供了語言教學新思路,啟發了外語教學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Martin, J. R & 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2]Martin, J.R & P. R.R.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3]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rnold, 1996.
[4]蔡慧萍.論英語短文寫作“提示”與“范文”情景語境的統一[J].外語教學,2005(1).
[5]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師范大學2017年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智慧校園驅動下大學英語泛在學習模式研究及實踐探索”(編號:2017032)、湖北師范學院優秀創新團隊“語言及物性的接口層變異研究”(編號:T201515)和2018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界面條件下的英語動詞論元結構變異研究”(編號:18D05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