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生祥
摘要 當前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融資方式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融資方式具有利息多、風險高、中間、擔保及評估費用高等特點。針對貸款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本文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融資的特點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為解決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融資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融資;特點;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0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294-01
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在推進農業經濟體制改革創新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和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目前,我國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對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發展追求非常強烈,同時也需要吸引更多的資金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來,但是當前融資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尚未解決,農村資金供應前景不容樂觀。
1 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融資特點
1.1 農業生產周期長,支付利息數額較大
農村的作物種植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根據作物生長特點,一般為一年或者一年以上。與工業、商業相比,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資金占用時間和回報時間更長,所以在同等利率的情況下還要多付出2~3倍的資金占用利息,導致其在融資方面具有“天然”劣勢。
1.2 農村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大,風險高
與工業、商業不同,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看天生產”,農民“看天吃飯”,如果該年度風調雨順,農作物可能會獲得高收入;反之,如果遇上惡劣天氣,則可能給當地農業生產帶來重大災難,嚴重的甚至顆粒無收。同時,各國的商業銀行也不愿意向農業發放貸款,我國的金融體系中,農村信用社是主力,但是其利率比較高導致融資成本相當高,農民融資壓力大。
1.3 貸款中間環節多,費用高
在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貸款過程中,高利率貸款手續簡單貸款快,而低利率貸款手續復雜放款慢。以某農民合作社到其當地銀行貸款1 000萬元為例,貸款方式為公司擔保,公司具有當期審計報告,企業為擔保公司提供有產權證固定資產,在集合了擔保費和貸款中間費以及貸款利率以后,經核算最后的貸款費用竟達到12%,這絕不是貸款人所能夠承擔的。
1.4 評估市場混亂,評估費用高
首先,不同商業銀行都有與之合作的評估機構,不是合作單位出具的評估報告不予認可,導致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在各銀行申請貸款均需要重新進行評估,嚴重增加了其自身評估費用成本。其次,重復評估問題嚴重,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到銀行貸款時銀行指定要其找一個高資質的評估公司,評估后到某局辦理其他產權證得到拒絕,因為其只認可其下屬評估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導致新型經營主體只能重復評估,融資費用不斷增加。
2 建議
2.1 降低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貸款利率
針對農村經營項目貸款周期長的特點,要給予一些貸款利率方面的優惠政策。比如目前現行銀行存款利率成本在5%左右,銀行放款利率在9%左右,其中間具有一定的利潤空間。盡管我國已經將利率市場放開,但是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畢竟是一種新興產業,其在各方面發展的都還不是十分成熟,一直維持高利率貸款使其壓力大大增加,如果能夠給予一定的貸款利率優惠,有利于彌補其先天方面存在的不足[1]。
2.2 開拓農村融資渠道
要在農村加快建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專門服務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機構,號召大型國有銀行嚴格貫徹國家精準扶貧戰略,將業務深入到農村地區,在農村社區設立金融服務中心,按照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特點規范貸款流程、簡化手續[2]。對于那些有條件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應收賬款抵押和融資租賃等直接業務;對于運行規范和信用優質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要增加承兌匯票、票據貼現等業務鼓勵金融創新[3]。
2.3 提高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自身實力
提升自身融資硬實力,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建立之初存在資金缺乏、經驗欠缺、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可以引進第三方服務機構,如記賬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等降低管理成本。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地規范財務會計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要謹慎經營,控制好各項費用支出,提高科技投入,促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信用建設和提高其自身信譽[4]。
2.4 加強對擔保和評估公司的業務監管
首先,保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擔保費,對于私自添加附加條件的行為要給予懲罰,規范擔保行為,以減輕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負擔,同時出臺一系列的評估標準,實行統一的資質評定方法。其次,對于銀行私自選擇評估公司的行為嚴肅處理,建立舉報監督制度,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對遇到的不合理行為進行舉報,幫助其融資[5]。
2.5 加快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信用信息平臺建設
加快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信用評級工作,獎優懲劣。對于守信者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鼓勵其繼續發展;對于失信者要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取消其貸款融資資格,并通知各大銀行將其列入黑名單,為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營造出良好的信用環境[6]。
3 結語
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是未來發展方向,解決好新型主體的融資需求是當前的主要工作。有關部門不僅要認識到新型主體的優點,更要關注其在融資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通過政策、商業和財政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形成合力,滿足新型主體多元化的融資需求,為完善我國金融體系做出貢獻。
4 參考文獻
[1] 林樂芬,法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的深層原因及化解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5(7):150-156.
[2] 郭棟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研究綜述[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17):5-10.
[3] 郭媛媛.安徽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問題研究[J].普洱學院學報,2018,34(4):36-37.
[4] 高鳴,習銀生,吳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績效與差異分析:基于農村固定觀察點的數據調查[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0-16.
[5] 馮曉杰,馮曉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以山東省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8(15):496.
[6] 龐康強.河南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現狀及政策研究[J].南方農機,2018,49(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