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恭
【摘 要】信用體系建設是健全市場經濟的基石,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基礎,是創新社會治理的基點。近年來,慶陽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建設“誠信慶陽”總目標,按照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要求,強化組織領導,理順工作機制,完善政策制度設計,加快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應用,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關鍵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議
一、慶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一)健全組織,制定計劃
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副市長為組長,發改、人行等31個部門為成員的“慶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同時制定了《慶陽市貫徹落實甘肅省“十三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靠實工作責任,不斷強化成員單位間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形成了共同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合力。
(二)開展聯合懲戒,維護市場秩序
先后制定了《慶陽市關于開展誠信建設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慶陽市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慶陽市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實施方案》《慶陽市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辦法(試行)》等制度辦法。其中2018年上半年發布誠信“紅黑榜”情況1 期,110戶企業列入誠實守信“紅榜”名單;82戶企業、350名個人列入失信“黑榜”名單。
(三)加快平臺建設,初步實現信息共享
建成了全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已于2018年6月試運行。實現了共享交換、信息檔案查詢和系統嵌入、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功能。
(四)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打造信用政府
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2018年上半年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8項,取消中介服務事項52項,486項審批服務事項入駐政務大廳;全面啟動“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新增市場主體1.8萬戶。同時聯合有關行業部門制定了《推進政府機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
(五)重視誠信宣傳教育,營造社會誠信氛圍
制定了《慶陽市關于開展誠信建設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在全市機關、農村、企業、學校進行了誠信教育宣講;開展了“誠信慶陽”有獎征文活動;在華池南梁列寧學校成立了全市首家中小學校誠信教育基地。同時充分利用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全國信用記錄關愛日等節點,廣泛組織開展信用知識宣傳活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責任落實不到位
部分縣(區)、行業部門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責任意識不強,致使信用體系建設組織機構不健全,一些部門和縣(區)人員、經費尚未落實到位,工作推進難度大。
(二)銜接配合不緊密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扯部門多、工作面廣、政策性強,任務繁重,需要各部門的緊密配合和通力合作,但一些部門和行業之間協同聯動不夠,信用信息共享水平不高,全方位、多層次的激勵與獎懲機制尚未構建,重視度、參與度、執行度不夠,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三)信息歸集不及時
一些部門對日常產生的信用信息未進行歸集整理,“黑紅名單”發布不及時,聯合懲戒和激勵尚處起步階段。特別是“雙公示”信息今年的上傳數量為零,或僅是在部門網站進行發布,未及時向國家、省級、市級信用平臺進行推送。
(四)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
金融活動中,部分企業提供虛假資料、逃避銀行監督、逃廢銀行債務等現象時有發生。同時,個人信用意識不高,欠債不還、逃避債務、轉移資產,阻礙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康發展。
三、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一)切實加快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
各成員單位應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為中心節點,以行業部門為重點,按照“誰生產、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實現全覆蓋零遺漏,確定專人負責,全面準確歸集近年來本部門產生的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雙公示”信息;同時,建立規范的信用記錄采集機制,全面提高信用信息的數據數量和質量。
(二)全面推廣信用報告使用
按照國、省文件要求,在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務中查詢使用信用信息,使用第三方信用報告,在行政審批、項目申報、政府采購、環境保護、工程管理、招投標等活動中全面查詢信用信息和使用信用報告,提高信用信息、信用產品的利用效率。
(三)加大誠信文化教育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圖書、互聯網等工具,運用公益廣告、道德講堂、“信用慶陽”等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文化教育宣傳活動,推進誠信知識文化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
(四)以“五個注重”推進政務誠信建設
一是注重示范。各級政府和公務員要做出表率,做出承諾,在做決策、抓落實的過程中,自覺接受信用監督、充分發揮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二是注重記錄。建立歸集政務失信記錄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從紀檢、司法、人社及各政府部門歸集司法判決、行政處罰、紀律處分、問責處理等四大類政務失信信息,并將其作為誠信公告發布、查詢服務、信息征集的主要渠道和載體。三是注重懲戒。加大對市、縣政府部門和公務員失信行為的懲戒和曝光力度。對存在失信行為的部門,依規取消參加各類榮譽評選資格,公開通報批評,對造成政務失信行為的主要負責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四是注重考評。把政府和公務員誠信建設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試行年度政務誠信狀況考評。五是注重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開展公務員誠信、守法和道德教育,編制公務員誠信手冊,將信用建設納入公務員培訓和領導干部進修課程,加強公務員信用知識學習,提升公務員信用意識。
(五)以“四抓”推進個人誠信建設
一是抓典型。在本區域、本行業內樹立個人誠信領域的誠實守信和嚴重失信典型,通過“信用甘肅”“信用慶陽”誠信門戶網站等向社會發布典型案例。二是抓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三是抓記錄。各行業監管部門要加快建立會計、審計、評估、律師、導游等14類重點執業人員的誠信記錄,實現及時動態更新。四是抓獎懲。對守信者給予重點支持和優先便利服務。將嚴重失信個人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實施聯合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