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崇實
【摘 要】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作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十余年來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根據全國社保基金2017年度報告顯示,當年度社保基金取得了9.68%的投資收益率,2017年末社保基金總額已達20716.9億元。但我們必須看到,如此規模龐大的社保基金在資本市場中如何規避風險、守住安全性底線,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以探討如何防范全國社保基金投資風險的具體方式入手,對國內外的文獻進行梳理,從推進投資機制建設、促進資產的合理配置、推動人才培養工作、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建設、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健全風險補償制度六方面進行綜述,并提供相應的簡評與展望,以期對今后研究提供相應的幫助與思路。
【關鍵詞】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風險控制
一、文獻梳理
在資本市場中運營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常態性面臨系統性或非系統性風險。江紅莉(2018)認為,系統性風險產生的根源是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因而很難以投資組合的方式去避免。系統性風險的潛在性、傳染性、負外部性、內生性和順周期性等特征,會使經濟遭到擾動,導致社保基金運營受到波及。非系統性風險是指引起個別股票價格變化,并可以利用分散或組合投資降低的風險。另外社保基金投資還會面臨著包括管理水平風險、委托代理風險、流動變現風險和信用環境風險等在內的運營風險。潘琳娜(2011)還另外指出,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還受道德風險威脅,主要是來自于受托人和委托人的利益目標不一致以及信息不對稱。
針對上述風險,國內外研究學者為控制投資過程中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推進投資機制建設,發展第三方資產管理模式
史潮、宇文揚(2004)主張對我國社會保障實行限量化的市場準入監管,通過招標的形式把社會保障基金逐漸委托給專業化基金管理公司及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投資運營。劉嫻韜(2011)還建議可以建立專業的社會保障國有股份制銀行和國家控股的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公司,經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把每年的社會保障基金按一定劃撥比例分配到相應的機構,一部分資金由民間專業投資公司投資運營,一部分儲存在專門的社保銀行,另一部分劃轉進入國有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公司,通過投資進入實業或公共事業,擴大資金的投資范疇,降低投資風險,增加收益范圍。
(二)促進資產的合理配置,實現風險可控
Brinson等人(1986)分析了美國大型養老基金投資業績隨著時間推移的變化情況,發現大約94%的養老基金投資業績可以用資產配置的因素來解釋。龐杰、王光偉(2017)把我國宏觀經濟周期區分成4個區間,又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劃成10個具體類型,在經濟周期角度研究的基礎上認為:在經濟的復蘇階段,收益率最高的是股票資產,且不同性質的股票在收益率方面的區別不明顯,普遍體現為牛市;當處于過熱階段時,股票風格的不同在收益率方面體現出較為明顯的區別,小盤股的收益率最高,特別是小盤成長股的收益率增長最為明顯;而當處于滯脹階段時,現金資產的安全性最高,如果將通貨膨脹率也計算在內,其實際收益率甚至會小于0;當處于衰退時期,收益率最高的是債券類資產。另外,在不同策略基礎上的資產配置方案的累計收益率比較結果表明:當處于不同經濟階段時,采取相對應的資產配置方案會大幅增加資產組合的投資收益率。
(三)推動人才培養工作,提高投資管理技能
鄧大松(2003)指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行依賴于高素質、精技能的專業人才隊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對于提升社保基金投資效益具有戰略性意義。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在中華女子學院金融系的講話中表示,理事會的良好運行離不開一支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隊伍。吳瓊(2010)主張應大力引進其他先進國家的高素質人才或挑選一批投資管理人員到國外進行金融、精算、法律、經濟管理等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
(四)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建設,推動基金保值增值
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可以有效促進社保基金保值增值。2008年,Andrew D.Mason在《Factors Determining Enrollment in Contributory Pension Programs: 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中提出拉美國家在推行多支柱養老金改革過程中,為了基金積累制的運作,一定要有相對應的投資手段,因地制宜的對私人養老基金管理市場采用不同的監管方式,而監管過程的成效取決于績效評價合理與否。盡管拉美國家的嚴格定量監管模式帶來了一些連鎖影響,但對于一個養老金制度改革初期和金融市場不夠完善的國家來說,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的“雙贏”效應及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依舊比較明顯,因此這種績效評價監管模式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二、簡評與展望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成立十余年以來取得了年均8.44%的投資收益率,也實現了較高的收益。但應當看到,在這些不俗的成績背后,國有股份轉持、原始股、稅收政策方面的扶植作用巨大,一旦離開這些市場外因素,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取得的成績恐怕要大打折扣。除此以外,社保基金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推進過程也存在一些爭議。按照制度設計,應當由理事會掌握基金的所有權,由投資管理人掌管基金的經營權,這樣來說由投資管理人投資經營的資產應占到絕大多數,但這樣就會增加社保基金運行中的道德風險和運營成本。相關研究顯示,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領域的委托經營費用甚至能達到資產總額的2%到4%,除此以外,基金委托人和管理人的利益目標不一致,也會使得社保基金面臨的風險增加。而根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2017年度報告》顯示,當年社保基金直接投資資產已經連續4年下降。與其他國家相比,瑞典的政策要求90%左右的資產直接投資,挪威有80%的資產由挪威央行投資管理部負責,其他的20%授予外部管理人投資。與這些國家進行比較可知,我國社保基金直接投資資產占比并不高。因此我并不認同社保基金投資的市場化目標是社保基金理事會逐步退出投資領域(李勇,2012)的觀點。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現階段存在風險眾多,應當以基金治理結構和投資信念為依據,謹慎運用對應的風險管理手段,并通過風險管理工具、實時信息系統和風險預算等途徑觀測和控制相關風險,而不是單純的市場化、去行政化,這既是對社保基金治理體制的矯枉過正,也是對社保基金理事會十余年成績的無視。
綜上所述,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雖然還存在眾多風險,距離惠及全體國民的目標還存在著一定差距,但致力于革新風險控制途徑和提升投資收益率的改革進程已引起了政府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我們有理由相信,社保基金規模將不斷做大,投資風險將逐步可控,我國養老保險體制也將得到極大改善。
【參考文獻】
[1]Brinson G P,Fachler N.Measuring non-US equity portfolio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985,(Spring):73-76.
[2]孔令江.淺析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管問題[J].財政監督,2018(18):69.
[3]龐杰,王光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風格資產配置研究——基于經濟周期視角[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7,14(03):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