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玲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目標和計劃管理的含義與意義,分析了目前企業目標與計劃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就如何幫助企業設定良好的目標和計劃提出具體方案,以期確保企業戰略的有效實施,更好的掌控世界市場的主流方向,保證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企業管理;計劃;目標;方案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改革,世界經濟趨向一體化。在這種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企業為了適應不斷變化與發展的社會,要根據自身情況作出適當的變革,對任何事都應該最好詳細縝密的計劃。
一、目標和計劃管理的含義
(一)計劃的含義與意義
計劃就是設定目標,確定實現這些目標的戰略,并且制定方案以整合和協調各種活動。計劃既關注結果,也關注過程。計劃規定了在確切時間內的具體目標,這些目標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給組織成員共享,從而降低模糊性并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達成共識。最后,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制定合適的方案[1]。
計劃為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提供了指導,只有當員工了解他們所在的組織或者工作單位正在為了什么樣的目標而努力,以及他們必須做點什么貢獻來實現這一目標的時候,他們才能協調自身的工作,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能夠促進目標達成的工作。如果沒有計劃,那么部門和個人之間就可能因為各自不同的利益而背道而馳,從而阻礙了組織高效的實現他們的工作目標。只有計劃才會讓組織里的人都團結起來,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
計劃通過迫使管理者展望未來、預測變化、考慮變化的影響以及制定恰當的應對措施,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盡管計劃并不能完全消除不確定性,但是管理者也可以通過計劃對未來發生的不確定性做出一個有效的應對措施。計劃有助于最小化浪費,確定了控制所采用的目標或者標準。更好的計劃總是意味著更高的利潤、更高的資產回報等。計劃管理可以改善事后的評價機制,確保每個部門都可以提高運營質量和整體效益。[2]
(二)目標的含義和意義
目標指的是所期望的結果或者對象。目標指導著管理決策過程,并形成了衡量工作結果的標準。這就是為什么它們通常被描述為是計劃的根本因素。一個組織似乎只有一個單一的目標,企業想要獲得利潤,而非營利組織希望滿足某些特定群體的需求。但是,一個單一的目標并不足以定義一個企業是否成功。而且,如果管理者只強調了某個單一的目標,組織長期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其他目標就會被忽略。并且,采用一個單一的目標可能會導致一些不道德的行為的出現,因為為了在這個衡量標準上表現出色,管理者和員工可能會忽略工作中的其他方面。事實上,所有的組織都有多重目標,例如,有些企業可能希望提高企業所占市場份額,保持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以及傾向于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展開工作。
二、當代企業目標與計劃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市場的整體分析
從一些企業綜合生產經營計劃的編制過程來看,其主要依據是設備生產能力,產值,收益,利潤等指標。指標從上到下編制,在不同層次上進行分解,缺乏對市場的整體分析。例如,山西焦化企業的焦炭產品受上游原煤和下游鋼價波動的影響,煤焦價格特別顛倒,通常情況下,原煤價格高于焦炭價格。從層次來看,煤炭價格逆轉通常以買方市場和焦炭供過于求的形式出現。因此,焦化企業應密切關注市場變化,滿足市場需求,市場化、合理化。利用企業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財力等資源,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佳。
(二)計劃管理與其他管理工作脫節
計劃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基本管理職能,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而是貫穿于企業業務運營的全過程,是每個單位工作的方向和目標。如果每個單位的管理工作與計劃管理沒有緊密聯系,甚至是斷開連接,每個單元的工作目標都會與計劃管理的目標不一致,這樣不僅可以會影響到計劃管理充分發揮計劃管理職能的作用,而且還會影響管理目標的順利實施。很多企業都具有規模大,管理水平高的特點,然而存在的問題就是規劃管理沒有緊密聯系并且實施不徹底。
(三)計劃管理程序不規范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計劃管理的制定、實施和規范程序不系統、不規范,缺乏系統控制。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工作職責和工作職責不夠明確。在工作中,“踢球”和“打太極拳”等不良行為風氣惡劣,領導和管理人員的不作為,致使工作失誤,不時發生延誤。執行評估和整改工作不能有效實施,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企業必須做大做強,單靠人工控制還遠遠不夠,只有依靠規范的管理體系來控制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如果企業在計劃管理的程序和系統控制上取得突破,那么企業的整個管理水平將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如何幫助企業設定良好的目標和計劃方案
(一)加強目標管理
在傳統的目標設定下,由高層管理者設定的目標沿著組織等級鏈向下傳達,并且會變成每個組織領域的子目標。這種傳統的目標設定只有高層管理者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因為他們有著縱觀全局的能力。這些目標被傳達給企業的每一級,指導員工為實現這些特定的目標開展工作。當高層管理者從總括性角度定義組織的目標,比如實現足夠的利潤或者增強市場競爭力,這些模糊不清的目標再通過組織向下級傳達時,不需要闡述的更加具體明確。每一層的管理者定義這些目標的情況,并在是這些目標更加具體的過程中,融入他們自身的理解或者是偏見。然而,經常出現的情況是,這些目標在從最高管理者向下級逐漸傳達的過程中,往往會造成一定的曲解。[3]
所以,基于這些傳統的目標設定的不足,很多企業都采用了目標管理。目標管理是一種設定管理者和員工雙方認可的目標,并使用這些目標來評估員工的績效。目標管理不僅是利用目標來確保員工做他們理應做的事,也利用目標對員工進行了激勵。其吸引力在與目標管理強調員工是為了實現他們所參與制定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二)明確目標設定的步驟
1.回顧組織的使命或目的
使命是對組織目的的寬泛陳述,對組織成員認為什么是重要事項提供一種指導。在設定目標之前,管理者應該對使命進行回顧,因為使命應該在目標中有所體現。
2.評估可獲得的資源
目標應該保證在企業能獲得足夠的資源下實現,雖然目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是可以實現的。
3.傳達目標
將目標寫下并傳達給有必要知道的人員,這樣會促使人們對此進行透徹的思考。這些書面化的目標也稱為明顯的證據,彰顯了努力實現某些事情具有重要的意義。[4]
4.評估結果
評估結果并判斷目標有沒有實現,如果目標沒有實現,必要時可以改變目標,一旦設定了目標,寫下并傳達目標,管理者就應該準備好制定方案以確保目標的實現。
(三)制定具體且彈性的方案
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管理者應該制定具體且有彈性的方案。盡管這看起來有點自相矛盾,其實并不是如此。為了更加實用,方案要具體,但是也不能過于僵化。管理者應該意識到,計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如果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應該時刻準好改變方向。在實施方案的過程中,這種彈性尤為重要。管理者必須對可能影響方案實施狀況的環境變化保持警惕,在必要的時候做出應對。此外,即使在環境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繼續進行正式計劃,以考察對于組織績效產生的任何影響。通過對大量行動的計劃過程,管理者逐漸學會了計劃,并當他們一直堅持進行計劃時,計劃的質量就會有所改善。
四、結語
企業需要對生產經營活動所處的內外環境進行詳細科學的分析,總結企業發展的歷史,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面臨的機遇、威脅、利弊進行詳細研究。在此基礎上,企業需要根據科學分析和詳細研究的結果,制定相應的措施,找到實現企業目標的實現方法、原則和標準。
【參考文獻】
[1]徐華.淺談計劃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J].企業管理,2014(8).
[2]劉培林.淺析現代企業計劃管理體系的構建[J].企業管理,2010(4).
[3]沈施晨.計劃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企業管理,2011(4).
[4]晉華.企業管理中的計劃管理[J].企業管理,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