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摘 要】規范“三公”經費審計與管理是強化反腐成效,提升“三公”經費審計科學性和持續性的保障。由此,文中以“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作為分析對象,在嘗試闡述和界定“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管理目標后,確定“三公”經費審計數字化應用的基本原則,按照有序開發、合理可持續性應用的要求,探索“三公”經費審計數字化應用的方式與思路等。
【關鍵詞】“三公”經費;審計;數字化;應用
黨十九大中已經明確提出了促動實體經濟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及互聯網技術等促動各項工作改革的要求。以黨的十九大為指導思想,在強化“三公”經費審計改革的過程中,就可嘗試如何通過針對性培訓來提升審計人員“三公”經費審計的數據獲取、梳理、分析、運用能力,并借此來推進“三公”經費審計的數字化改革等。
一、“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管理目標
“三公”經費審計過程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是業務招待費支出的真實性、公務考察費用及公務出國費用支出的效益性、公車配置和使用的合理性方面。
其一,業務招待費用支出真實性需要重點管理的是業務招待費支出是否超標、是否存在招待費用與其他科目費用混合的情況、是否以其他名義支出補助等。
其二,公務考察費用及公務出國費用支出的效益性方面,審計管理的重點主要放在出國或國內出差事由是否合理、是否有上級批準文件,以及是否存在以會議考察、培訓學習、考察項目、招商引資為名外出觀光旅游的情況。
其三,公車配置和使用的合理性方面,審計的重點需要放在修車費和加油費是否支出超標、有無派車單、是否根據實際里程耗油、出車事由及修理費支出的合理性等。
除以上三點之外,會議費支出真實性同樣應該做為“三公”經費審計的重點。此項考察的對象是會議預算、會議通知文件真實性、會議費是否包含業務招待費及其他費用、是否虛開發票和套取現金等方面。
二、“三公”經費審計數字化應用的基本原則
1、分散核查,集中分析
影響“三公”經費審計成效的因素極多,其中人為因素占比較重。在以“三公”經費決算作為審計目標時,需要充分考慮到“三公”經費審計的四大核心要點及“三公”經費覆蓋范圍有限,監督對象不全面等問題。比如很多部門的收入并不限于財政撥款。各類不合規收入、來源不明收入、非稅收及事業收入等同樣混入部門費用支出和使用中。但是按照相關政策,一些單位的非稅收入和事業收入被視為是自收自支,不受控于“三公”經費審計及監督。
據此,建議“三公”經費審計在大數據的支持下,重新調整思路,整體布局“三公”經費專項審計工作,明確“三公”經費審計數據標準、內容、數據采集范圍,針對審計和監督重點分項核查,利用財政決算平臺,集中分析各部門單位的分年度“三公”經費情況明細表等。
2、精準把控,精準定位
“三公”經費的大數據審計需要按照全覆蓋、全領域的要求明確審計目標,但是“三公”經費數據的收集、梳理、整合及高效處理方面,卻需要審計人員從宏觀層面精準把控全局,從微觀方面精準定位具體部門或者單位。大數據審計方式能將“三公”經費審計人員從繁重的數據查閱中解放出來,繼而將精力放到問題發掘、對比分析、趨勢判斷方面,分析結果可作為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的全覆蓋依據。
三、大數據技術應用下“三公”經費審計的革新方式
1、明確數據整合流程,構建數字化審計模型
“三公”經費審計的數據采集可按照采集前期、采集過程中、采集后數據整理階段來進行流程劃分。其中在數據采集前期需要明確大數據審計的對象、方式、思路、工作方案、數據范圍及標準等,完成審計前的整體布局。在數據采集過程中,可使用財政決算平臺,針對采集對象,對在職人員數、公務接待費、我用車保有數量、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公務用車購置數量、公務用車購置費用、因公國內/外出差的費用和人數等進行數據調查和采集。采集到的數據再梳理和整合之后,以部門決算相關信息統計表、主要指標變動情況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決算表、支出決算明細表、收入支出決算表、機構情況表、資產負債表等形式呈現。在數據整理階段,工作重點是深度整合采集到的各單位決算報表數據和審計組提取的“三公”經費各類數據,形成各部門單位的分年度“三公”經費明細表。
“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模型的構建與應用利于保障審計的持續性和實時性。由此可按照“三公”經費等審計重點,構建因公出國(境)審計模型、公務用車審計模型、公務接待審計模型,并確保數據接口暢通、數據獲取能力能符合“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的便利性、信息化需求。
2、立足審計目標差異性,靈活運用審計手段
在選擇應用審計手段時,可按照決算報表的類型、數據分析需求、數據異常點的表現等來確定所用的審計手段。比如在針對相關異常點進行分析時,可使用驗證性分析方式,以往工作經驗為基礎,結合相關數據的異常點表現情況,進行核實調查和風險評估。
在深入分析采集到的數據時,可使用挖掘型分析方法,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來對比“三公”經費,以便掌控不同部門的“三公”經費支出動態變化。橫向比方面需要掌控異常增長和減少的趨勢及數據表現,繼而分析對比獨立核算部門的人均“三公”經費年度支出和經費支出金額。縱向方面需要比對和分析的是不同部門“三公”經費年度支出的規模及合理性。
3、“雙線”配合運作,堅持持續審計實時監控
運用數字化審計的方式,便于定位審計疑點的位置和縮小審計范圍。但是僅數字化審計需要與現場疑點核實配合來提升數字化審計的成效。因此,在審計的過程中,以數字化審計手段鎖定“三公”消費范圍,借助現場核實的方式來翻閱和查看財務憑證和附件,以達到提升審計效果和效率的目標。
綜上所述,“三公”經費審計工作在十九大精神的引導下需要進行數字化改革。作為反腐與時俱進性的技術保障,“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的應用,可借助全局布控、構建“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模型、強化相關工作人員的針對性培訓、“現場疑點核查+線上數字化審計”、靈活應用審計手段、完善“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相關制度及評估標準等方式來嘗試實踐操作與推進。當然,由于“三公”經費審計涉及面較廣,內容繁雜,影響因素眾多,在著手“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模式應用時,必須考慮到審計不同層面、不同對象要求下有可能出現的審計風險問題。“三公”經費的數字化審計發展已經成為客觀趨勢,在逐步推行此項工作的過程中,建議相關部門加大“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的員工建議、意見調查力度,以此來輔助解決“三公”經費數字化審計中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高鑫. 數字化背景下的“三公”經費審計[J]. 現代商業,2018(24):118-119.
[2]沈素華. “三公經費”監管之我見[J]. 現代商業,2018(09):168-170.
[3]陳慧君. 淺析“三公”經費問題及其治理對策[J].財政監督,2014(3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