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蓮玉
【摘 要】本文主要從互聯網技術輔助下自然資源數據體系概況角度出發,闡述了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體系設計,論述了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體系的完善,并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分析,從而為互聯網技術輔助下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體系構建與完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然資源;數據體系;體系構建
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體系在實施建設過程時,主要目的是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提供準確的數據和信息,因此要積極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搭建自然資源數據體系,并對其實施進一步完善,從而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提供保障。
一、互聯網技術輔助下自然資源數據體系概況
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體系在實施建設過程時,主要目的是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提供準確的數據和信息,通過建設數據體系,能夠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提供保障,因此,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體系的完善性對后期審計共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重要影響。在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過程中,由于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存在標準不統一、管理部門多等情況,導致相關的數據信息難以統一實施管理與分析,因此要依照實際情況來構建自然資產資源數據體系,從而獲取全面精確的數據資源,為自然資源資產信息化審計提供依據。通常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體系主要涵蓋四個部分,分別有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庫、質量控制體系、數據處理工具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其中數據庫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分別為測繪部門基礎數據和自然資源專題數據,其中審計分析的主要對象為自然資源專題數據,而自然資源實際狀況是通過測繪部門基礎數據進行體現,因此要根據測繪部門基礎數據和自然資源專題數據來搭建質量控制體系、數據處理工具以及數據管理系統。
二、互聯網技術輔助下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體系設計分析
(一)自然資源資產數據的來源
依照實際情況分析,自然資產專題數據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部門,分別為水利部門、林業部門、環保部門、國土部門的規劃與管理數據,從以上渠道來獲取相應的專題數據,并依照數據庫的建設技術標準來進行數據處理和整合,完成數據處理后要實施下一步工作,主要包括空間關系與邏輯一致性和幾何拓撲處理,從而確保相關數據的豐富性、準確性以及現實性。而測繪部門的基礎數據主要是用來描述相關數據資源的自然屬性,其主要來源于以下幾方面,分別為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數據以及基礎測繪數據。
(二)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庫的設計
自然資源資產體系建設主要目的是對自然資產保護以及開發利用情況的一種的呈現,因此具有相應的時間效應,因此,自然資源變化的主要載體便是空間和時間,如果失去時空的建設,則會難以全面記錄自然資源利應用情況,難以體現出自然資源資產實際狀況,因此要依照實際情況來對自然資源資產時空數據實施建設,從而為自然資源審計提供準確化數據。依照審計業務的需求和標準,通過從不同部門獲取數據,通過數據的重組、添加時間信息以及數據加工來實現數據庫的搭建,其中包括兩方面數據信息,分別為測繪部門的基礎數據和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的時空數據。
第一,自然資源部門的時空數據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具體內容,分別有水利數據、林業數據、環保數據、國土數據以及其他部門數據,其中國土數據主要包括土地整治、礦產資源管理、耕地保護、地籍管理、土地利用、國土規劃以及土地調查數據,環保數據主要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數據、生態紅線以及環境功能區劃數據,林業數據主要涵蓋造林驗收圖、林地現狀、林業調查以及自然保護區數據,水利數據主要涉及水利普查以及水功能區相關數據,其他相關部門數據主要涉及能源、海洋、農業以及統計方面的數據。
第二,測繪部門的時空數據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分別為監測數據、地理國情普查數據以及基礎測繪數據。基礎測繪數據主要涉及數字高程模型數據、數字正射影像以及比例尺地形圖,比如利用國土部門所涉及的用地審批圖和基礎測繪水系數據進行疊加能夠對占用河道的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或者利用高分辨率數字正射影像數據來對實地形狀進行直觀的了解,從而能夠為相關事項的核查提供判斷依據。地理國情普查數據以及檢測數據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分別為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地理國情要素數據以及地表覆蓋數據。其中通過疊加供地數據和地表覆蓋數據,可以對閑置用地的情況實施了解,而通過疊加國土部門的耕地數據和地理國情普查坡度數據能夠對超過一定坡度的耕地開發狀況實施了解,通過疊加硬化地表數據、耕地數據、房屋建筑區數據以及林業部門林業數據能夠對森林資源的空間分布情況實施了解。
三、互聯網技術輔助下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體系的完善
(一)基于云計算技術來完善自然資源資產手信息系統
在獲取自然資源資產數據時,涉及的渠道和部門比較多,因此要加強自然資源資產數據系統標準的統一性,但是由于自然資源資產數據量比較大、情況復雜,要想統一不同組織和標準的數據難度比較大,對系統操作平臺的要求比較高,對此要積極應用云計算的虛擬化技術、云儲存、分布式數據庫以及分布式處理技術,從而深度挖掘數據信息,實現數據的高效率處理,同時可以有效轉換不同渠道獲取的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并有效分析和處理,進而預測相關數據信息的變化情況,為相關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提供參考依據,基于云計算技術能夠實現按需、便捷以及可用的網絡搜索與訪問功能,從而為不同人員提供不同的操作系統,實現不同用戶的數據處理。
(二)搭建聯網預警機制
由于自然資源資產在實施監督和審計時容易發生滯后性現象,對此要積極建立聯網預警機制,從而有效結合離任審計和任中審計。因此互聯網具有數據分析能力強、資源高效整合以及數據交換迅速的優勢,因此能夠為聯網預警機制提供依據,在獲取相應的數據信息后能夠達到實施分析和監控數據變動的情況,特別是出現的數據異常變動情況,能夠快速識別并進行數據提取,同時可以根據數據的情況來對自然資源資產變量與存量紅線實施設立,當數據信息超越紅線后,預警機制能夠快速啟動,并對導致的原因和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為審計調查提供參考依據。
(三)基于互聯網平臺加強公眾監督和法規建設
第一,建設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利用互聯網來向公眾獲取意見,從而為自然資源資產體系建設與完善提供依據,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相關數據的環境標準和權重標準實施考核。其次,設置環境問責追蹤卡,對有關部門、有關項目實施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進行記錄,準確找準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第三,建立公眾監督網絡平臺,公眾群體通過平臺可以對自然資產資源數據進行了解,針對數據信息不實的情況可以進行舉報,從而糾正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中存在的違規操作行為,為自然資源資產保護提供有效保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然資源資產體系建設主要目的是對自然資產保護以及開發利用情況的一種的呈現,因此要依照實際情況來對自然資源資產時空數據實施建設,從而為自然資源審計提供準確化數據,深度挖掘數據信息,實現數據的高效率處理有效轉換不同渠道獲取的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并有效分析和處理,進而預測相關數據信息的變化情況,為相關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史丹,胡文龍.中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框架體系研究——以SEEA2012、SNA2008和國家資產負債表為基礎的一種思路[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8):1-9
[2]周志芳,肖序,周宏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框架設計:理論基礎、要素核算與報表體系[J].商學研究,2017,24(1):30-37
[3]耿建新,唐潔龍,范長有.從國家自然資源核算體系到企業自然資源資產披露——基于石油資產平衡表的探討[J].會計研究,2017(1):5-14
[4]王海燕,韓飛,陳健等.地理信息技術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的應用研究[J].審計與理財,2018(5):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