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克浴
【摘 要】要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就要在秉承教改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目的。本文對提高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了闡述,旨在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策略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引發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的變革,“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成為推動新一輪職教課程和教學改革的主旨,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的革新以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整個改革的核心環節。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而語文是職校的文化基礎課程,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培養合格的職校畢業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職語文面臨的教學現狀
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近年來,隨著中職教育在我國快速發展,中職學生的素質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差,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這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職學生對中職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夠重視,缺乏興趣和熱情
中職學校的學生主要來源于初中畢業生,他們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總認為自己是“差生”,自卑心理嚴重,自信心嚴重不足。中職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又決定了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不強,面對數倍于初中階段的大量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術課程,他們大多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對中職學生而言,他們愿意到中職學校學習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希望在中職學校的學習期間,通過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一門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今后的生活尋求一種謀生的手段。因此,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功利性的價值傾向,他們在學習上重視專業課,輕視基礎課。對于中職語文,多數中職學生更是視其為雞肋,將其置于從屬地位。而且,中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能進行正常的交流,認為沒有必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深入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因此對中職語文的學習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在上課時提不起興趣,缺乏學習熱情。
2.中職語文課程內容與中職學生的學習需求聯系不夠緊密,中職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中職語文課程為了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采用了一些反映優秀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內容,力圖適應不同層次中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中職學生的人文素質、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的培養有所作為。但目前的中職語文課程內容又存在一些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主要表現在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以及學生選修的專業課程內容之間沒有直接聯系。中職學生多數是由初中直接進入到中職學校學習,沒有社會生活經驗和實踐,他們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又不夠,看不到中職語文課程內容與專業課學習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認為學習中職語文課程對專業課的學習沒多大幫助,對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沒多大幫助,對從業沒多大幫助,因而缺乏學習動力。
二、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1.強化教學的實效性
對于教育行業來說,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根據實際情況而改變的,要以在課堂上的有效性為第一要義。然而,教學方式一旦固定下來,想去進行改變也不是非常容易的,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就中職語文而言,教師不妨在課堂上增加討論環節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分組交流,互相交換對某個話題的想法。這樣做可以起到多方面的效果,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參與熱情得到了提高,思考問題的角度也變得更加多維化。不僅如此,課堂討論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創造力,還能夠養成善于探究問題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徐志摩的名篇《再別康橋》時,教師帶著學生多多進行誦讀,然后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描寫的場景進行討論,反復品味作品中的意境美,從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對于學生來說,詩歌作品對他們審美意識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要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去鑒賞詩歌,從而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由此可見,教育改革是以實際功效為標準的,教學方法一定要具備實效性,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2.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習主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中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教學活動的首要性工作。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意向活動,是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和源泉。中職學生對中職語文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的成效。為了培養中職學生學習中職語文的熱情和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生信心,中職語文教師應該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正視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學習接受能力,找到教學切入點。中職學生學習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如果課堂教學速度過快,起點過高,學生會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速度,掌握不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知識要點,長期以往,極易在學習上自暴自棄。在教學時可以采取由慢到快,由淺到深,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過程,逐漸把學生從初中語文學習節奏轉變到中職語文學習節奏上來,逐漸增強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課堂教學容量,在保持學生學習信心的基礎上,使學生水平躍上新的臺階。
其次要正視中職學生對語文課程的態度。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中職學生對中職語文課的學習態度不好,主要是他們不了解中職語文課程對他們學習和從業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中職學生內心深處的就業從業需求,讓中職學生了解中職語文與專業和就業之間的關系,使其深入感受到語文是眾多專業課程的知識載體,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也是今后從業就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讓學生看到學習中職語文知識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激發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
最后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維持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給予學生自由發表心得體會的機會,讓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及時表揚學生的積極表現,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成就感,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心理,師生間產生良性互動,老師會因學生的進步而采用更多有效措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會因為教師的教學風格和個人學識而更加尊重教師,從而使學生熱愛中職語文課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將中職語文教學與校園文化結合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中職語文教學時,也要注重語文教學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堅持以校園主流文化(愛國愛校、團結意識、集體主義、誠信友善、艱苦奮斗、樂于助人等)為主導,倡導校園文明,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積極作用,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文化氛圍。現如今,網絡技術相當發達,學生更是依賴于網絡。學校可以投其所好,在校園網上開辟專欄,讓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更好地體味和感悟生活;開展網上征文和讀書等活動,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也是一種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獨特魅力,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學手段,來提升語文課堂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三、小結
總之,教育改革始終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學生學到的知識應該廣泛地服務于他們的人生發展,要能夠和社會需求無縫銜接。與此同時,由于中職教育包含的特殊性質,語文教師要同時處理好兩件事情,平衡好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之間的關系,所以必須要造就一個高效的課堂,滿足中職學生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師建軍.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200-201.
[2]袁麗.淺談中職語文教學設計策略[J].技術與市場,2014,(03):165-167.
[3]翟煒.淺談中職語文教學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職工教育,2014,(04):17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