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楊
摘要:近年來,隨著傳統教學方式詬病的日益凸顯,對創新教育教學理念的需求日益迫切,“翻轉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正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構建;應用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技術能力成為現代人類必備技能之一,作為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基礎階段的中學信息技術課由于受到課程形式傳統、不被重視、教師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不利于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一、中學信息技術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構建
1.教學模型的構建。我們在國內外相關教學模型基礎之上,依據建構主義、掌握學習理論、人本主義理論以及最近發展區理論,從師生的角度設計模型,并將具體的教學環節列在模型圖上,便于教學工作者的參考。經過教學實踐的不斷完善,設計出此中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設計的教學模式分為“課下”和“課上”兩個環節,以順時針方向的圓形表示,這表示此教學模型是循環的過程。課下包括“教學準備”、“課前學習”兩個階段,課上包括“課堂活動”、“評價反饋”兩個階段。翻轉課堂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互動過程,本模式同時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出發;模型以“圓形”構建框架,體現出教學環節之間互相影響,且循環往復的意圖;模型中教學流程清晰,且順序性強,便于教師借鑒和參考。
2.教學過程分析。(1)教學準備。教學計劃:教師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前,應該有詳細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對整個一節課的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視頻、作業、練習、作品主題、評價量表等的各種計劃,也包括交流平臺、交流時間、學生分組等的一系列計劃準備。制作視頻:精心設計、錄制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教學視頻是翻轉課堂教學實施的基石。(2)課前學習。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階段是學生課前學習的重要環節。自主學習從知識的獲取開始,學生首先要通過在網絡平臺下載學習資源包。獲取學習資源包后,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節奏自定步調進行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課件中導航的引導進行學習。為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目標和自己的知識技能基礎,在觀看教學視頻時可以快進和倒退,也可以暫停記下自己的問題等。交流討論:交流討論環節包括隨時交流和集體交流。隨時交流是學生可以通過QQ群的各種功能進行交流討論,比如QQ群中的群語音、群視頻、放映廳、討論組、貼吧等進行交流討論。(3)課堂活動。問題交流:翻轉課堂最核心價值體現在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中。課堂探究的問題需要師生共同確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提出一些問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在課前學習情況提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師生在這一環節進行問題的交流和解決。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行問題的解決,如果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演示。獨立創作: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個人作品的創作。翻轉課堂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協作:翻轉課堂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將學生分為各個小組,每個小組一般3~5人的規模。在每組中推選一名組長,主要用來組織該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課堂上學生獨立創作作品時,如果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評價反饋:翻轉課堂的評價應該是多維度、多方式的。評價中要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評價內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生完成練習情況,提出問題情況,課堂獨立探究情況以及小組協作探究積極性等。
二、應用研究
1.教師要轉變觀念,提升自身水平。美國教師亞倫?薩姆斯說:“翻轉課堂需要的是有責任、有愛心、懂設計的專業教育者。”教師一定要首先從自身轉變觀念,跳出傳統課堂模式,能夠明確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不同。翻轉課堂是傳統課堂和線上學習的結合,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以及與學生有效互動交流的能力,更要具備能夠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微課程和協作活動的設計能力。因此,教師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對翻轉課堂所必備技能的培養。
2.視頻制作和活動設計圍繞學生進行。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普遍存在求知欲旺盛,對新事物好奇以及容易浮躁,難以堅持,自控力較差等特點。翻轉課堂主要由微視頻與課堂活動組成,在制作教學視頻和設計課堂活動時一定要考慮到上述學生特點。教學視頻應當制作精良,既要活潑生動,又要難易適中,過于簡單或困難都會使學生失去耐心。長度以10-15分鐘為宜,每一節都應是完整的知識點。課堂活動以促進師生協作和互動為準則,要具有趣味性、實踐性,避免只注重計算機操作情況的出現。在教學視頻和協作活動中,一定要體現出教師的輔助和引導作用,不讓學生在眾多信息中迷航,使教學更有效果。
3.對教學評價方式進行變革。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結果不能只以考試分數來決定,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的培養是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教學評價應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不能只看重結果,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翻轉課堂可以建立教師評價和生生互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教師和學生對作品的評價和意見都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翻轉課堂這種“突破式”的全新教學模式,為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階段,能否利用翻轉課堂這個“舶來品”來改善基礎教育課堂,值得我們繼續探究。
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階段,更是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抓手,“翻轉課堂”的引入為改善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提供了新方向。
參考文獻:
[1]蔡建東,賀玉婷,喻靜敏.中學信息技術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12);92-99.
[2]張妍,李云文.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6(04);45-47.
[3]董黎明,焦寶聰.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應用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07);108-113,120.
[4]羅悅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及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7.
[5]張瑞平.基于EST的雙主教學模型構建與研究[D].河南大學,2012.
[6]卜彩麗.深度學習視域下翻轉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7]張賽男,張婷婷,劉艷云,蔣園園.基于模型構建與應用能力培養的離散數學教學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7(12):73-75+80.
[8]程云,劉清堂,王艷麗,王鋒,毛剛.課堂教學行為分析云模型的構建與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7,35(02):36-42.
[9]俞明雅,范蔚.我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進展[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17(0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