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祥
摘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技術性、操作性強的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去處理信息的技術和能力,是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必備技能。高中的信息技術課不是專業的計算機課,它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高中技術性課程與學術性課程協調配合,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育;解決方法
高中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已發展了2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難,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深入分析、積極探索、共同解決。以下是我對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一些淺見。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如今大數據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得到普及,但教學的整體水平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1、課程標準的連貫性缺失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對各個學段都默認為零起點,造成各學段間教學內容重復,缺乏連貫性與一致性。所以,盡管高中階段有了課程標準,但具體實施起來卻存在資源浪費、學生無法提起興趣等現象。在這一方面,我們已經遠遠落后于歐洲發達國家。
2、實際教學與課標不符合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制定的初衷是:在理想狀態下,各高中開齊五個選修模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自由選擇,教師提供咨詢和正確的引導。實際上,多數高中都是由教師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如師資、機房、設備等因素,自行指定開設課程,并沒有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
3、課堂效果需要改善
信息技術教師遇到的一個共同問題是:學生樂于上信息技術課,但不喜歡聽教師所授的課業;他們喜歡上網和游戲,但不喜歡做作業。我想,現在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是普遍現象,但是,更多的還應從學科教學自身反思。現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變了,接觸信息技術的機會多了,若還是按老一套實施教學,必然會有很多學生不感興趣。這對教科書的編纂和教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與時俱進,還要備好教學設計。大家應該緊跟信息技術的發展,關注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努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解決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出現的問題。
1、重視教科書的編纂和教育目標的實施
由于各學段間教學內容重復,缺乏連貫性與一致性,學生在學習時就會對所學內容產生質疑,對已學過的知識不會產生興趣,久而久之,養成了上信息技術課不聽講、玩游戲、上網等不良習慣,教師在之后的教學管理中和教學中就很難達到教學目標。
2、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
舊的教育觀念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學生處于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的地位。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要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excel時,學生對于excel基本操作,如,計算、排序,圖標等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輕松完成。但是通過布置一個任務(學生考試成績的統計匯總及分析),學習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4、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5、以熱門話題為課堂練習內容,培養社會責任感,以激發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成人儀式的舉行,意味著高中生從未成年步入成年,標志著學生轉變為一個完全民事責任人、一個應該自食其力的人、一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人、一個應該對社會和家人盡義務的人。而現在的高中生大多在家中被寵著、被慣著,缺少社會集體榮譽感。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互聯網已經深刻嵌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已經成為學生生活的一個新空間。信息技術新課標中表明,課堂舉例要貼合學生生活實際,而涉及最多的就是練習的素材,從社會熱門話題中選擇素材,從生活中得到啟示,利用“互聯網+教育”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從而激發青年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引領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術領域也是產生創新成果較多的領域。在未來的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學科將成為優先改革與嘗試的科目,其學科地位、師資力量與硬件建設等各方面都將得到加強。
參考文獻:
[1]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科技信息》.2010年6期.張成紅.
[2]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考試周刊》.2011年87期.胡敏.
[3]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信息技術教育》.2007年3期.王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