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笑灑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的黨建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推動高校黨建工作的高效進行,成為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高校的黨建工作目前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地方需要得到提升和改進,以及在此過程中如何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成為目前大學生黨建工作的一個難點和重點。
關鍵字:互聯網+;高校;黨建;對策
2015年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互聯網+”概念,開啟了“互聯網+黨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據2018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55.8%。由此可見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之大。尤其是青年學生對互聯網的使用率更高。因此利用互聯網來構建高校新型黨建工作模式,對黨的基層建設能夠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1.大學生自身方面
從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方面來講,黨員隊伍內部存在部分黨員知行不一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逐漸受到市場經濟中利益最大化的影響。大學生中存在一些入黨動機不純,黨性修養不夠的現象。一部分大學生申請入黨的動機僅僅是為了彰顯自己魅力,炫耀自己的“先進性”。還有一部分是看中入黨帶來的“福利”,能夠在畢業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等等。有這樣入黨動機的學大生加入到黨員隊伍中來,不僅不能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還會給中國共產黨員帶來負面影響,毀壞黨的形象。因此。如何從大學生中挑選出優秀的代表,加入到積極建設黨的隊伍中去,是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一項難題和挑戰。
2.學校環境方面
從目前高校環境來講,當前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班團組織影響力下降,以及黨建工作尚未深入學生社團等問題。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實行學分制教學,大學教育不再像基礎教育階段一樣局限于以班級為中心。在大學里以班級為單位的活動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宿舍為單位。宿舍是大學生生活的最主要場所,對班級的概念不強。但大多數高校是以院系和班級為單位來組織黨建工作的。這就很難發揮組織的力量,不利于黨員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另一方面,社團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是組織和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又一陣地。因此應改變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嘗試以學生公寓為單位,以學生社團為場地來吸收和發展黨員,壯大黨員隊伍。利用好大學宿舍和高校社團這兩塊“陣地”。
3.社會環境方面
從當今社會環境方面來講,大多數研究者認為,互聯網的作用日益凸顯,應用日益廣泛,對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影響也愈來愈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網民數量的急劇增加,互聯網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一方面,高校的黨建工作在運行中也受到了網絡的沖擊,傳統黨建模式逐漸暴露出了自身的缺點,例如,工作效率低下,形式單一、枯燥等。而網絡的優勢也已被人們認同,例如,形式多樣化,對青年學生具有強大吸引力,高效方便等。另一方面,網絡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威脅。在利用網絡的優勢的同時,要防止網上的不良信息和錯誤言論的誤導。
二、互聯網時代提升大學生黨建工作的路徑探析
1.創建網絡平臺,實行網絡學習
運用網絡學習來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途徑大致有一下幾種方式。第一,在網上構建“紅色網站”。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解讀和宣傳是高校黨建工作最核心、最基本的工作內容。因此構建“紅色網站”宣傳黨的理論和黨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第二,在在線平臺上設置多個模塊,豐富學習形式和內容。在網站設計上,應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可以加入黨史、黨章、理論研討、社會熱點、專家論壇等多個模塊。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避免網站形同虛設,增加網站的訪問量。第三,借助于手機APP來開展高校黨建工作。手機在大學生中,基本上已經是人手一部,成為大學生不可缺少的聯絡工具。利用手機APP來開展高校黨建工作,對大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容易被大學生接受和認可,有助于知識的及時更新,也能使大學生及時了解學校黨建工作的新動向。
2.培養專業隊伍,發揮組織力量
黨建工作人員是大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和執行者,因此大學生黨建隊伍建設是大學生黨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由于傳統黨建模式的影響,黨建工作者對網絡的了解和技術把握還很欠缺,因此必須提高黨建工作者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組織號召力。針對目前高校黨建工作者中老同志對網絡技術掌握不足,年輕同志工作經驗缺乏,知識不穩固的問題,應根據具體情況取長補短。這就需要在提高黨建有關知識、經驗的同時,又要注重高校黨建工作者自身網絡信息意識的培養和提高,認真學習相關知識,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使其掌握新的網絡信息技術。進而提高高校黨建工作隊伍的整體專業水平,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高效進行提供保證。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組織號召力。
3.健全規章制度,規范網絡環境
網絡環境是復雜多樣的,在服務高校黨建工作的同時,還存在著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垃圾信息,西方價值意識的沖擊等。想要避免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大的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創建規章制度,提供嚴格的保障機制。一方面,利用網絡技術,控制瀏覽和發布信息的范圍,例如,建立網絡防火墻等。在學生進行網上學習時,控制其瀏覽的內容和范圍。另一方面,完善規章制度,為大學生黨建工作提供足夠的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規范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方法,無規矩不成方圓,尤其是面對復雜多樣的網絡環境,制度保障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還有學者認為必要的人力、財力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發展的重要保證,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是互聯網進高校黨建工作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席一.“指尖上的黨校”在大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互聯網+”背景下手機APP[J].現代商貿工業,2016(14).
[2].丁純,陳殿青.網絡時代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芻論[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4).
[3].周正頤.網絡時代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6(1).
[4].黃發友.基于網絡視角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科學化機制構建[J].廣西大學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