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蕊
【摘 要】西部大開發國家戰略、橋頭堡戰略、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以及“一帶一路”的政策背景下,西雙版納作為面向東南亞的重要陸路通道門戶,臨近老撾、緬甸、泰國,景洪和磨憨兩個國家級口岸以及打落一個省級口岸,泛亞鐵路的建設、小磨公路的通車等都越來越使得西雙版納成為具有重要的戰略發展意義的要塞之地。依據旅游資源優勢的迅猛騰飛,半小時旅居圈的開發等,為更好更快的向西雙版納各行業的中小企業輸送高素質、復合型會計人才,對新形勢下的高職高專會計人才培養研究就顯得至關重要。但目前高職高專畢業生尚且缺乏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工學結合還存在欠缺。如何科學有效的趁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之風,高職高專會計人才的培養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本文旨在通過優化培養模式、強化技能應用型人才素質教育,推動會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與西雙版納優勢產業發展需求的無縫對接。
【關鍵詞】高職高專;會計;西雙版納;實踐;酒店;旅游
一、政策實施開展對西雙版納會計人才培養帶來的新問題和契機
“一帶一路”政策是目前推動西雙版納乃至整個東南亞經濟騰飛的一股有力之風,位于要塞之地的西雙版納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諸多本土私企正在逐步走向國際化,迎來了發展的最佳黃金時期。《會計法》以及稅收相關政策也在“一帶一路”政策背景下有較大改革和變化,這也就意味著會計行業受到了來自社會及國家各個方面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西部大開發國家戰略、橋頭堡戰略、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國家戰略部署的開展也對西雙版納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如何學習適應且利用好日趨科學合理的會計政策為企業的經濟利益增長牟利,是很多中小企業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專業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在企業中發揮出應有的業務水平體現其管理職能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加之一直以來相對落后的教育環境和風氣,使得西雙版納高職高專會計人才的就業形勢也發生著變化。高職高專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是為中小型企業服務,輸送符合中小企業崗位需求的會計人員。因畢業生的就業受地域限制,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選擇留在省內或西雙版納當地就業,由此所培養的會計人才就應當具備西雙版納區域適應性特征。
二、高職高專會計人才培養現狀及就業形勢
以往高職高專的會計人才培養主要圍繞幾大主干專業課展開,以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取為主要教學目標。自2017年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取消以來,初級會計師考試儼然成為了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學習任務。無論從課時量上、還是課程設置上、以及硬件設施使用上都向與該證書考試相關的課證融通課程傾斜。為的是讓學生能夠在正式踏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之前能具備最基本的會計實操能力證明,實現順利就業。但就目前的考試通過率來看,西雙版納高職高專各層次的學生在該項考試中的通過率還未達到理想狀態。部分原因是因為多數學生在心理上仍未從以往的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準備中轉移到初級會計資格考試中來,存在畏難情緒,影響了學習,缺乏足夠的自信。再者,教育教學設施也不夠完善,仍存在緊俏不夠用的情況,學生的家庭條件能允許配備電腦的情況也少之又少,這就給上機考試的課程學習帶來阻礙,效率自然不盡人意。
從2018年考取會計類相關專業專升本的人數上來看,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2018屆會計專業考取了15人,較往年已有顯著增幅。在學生中間對于專升本考試的呼聲較高,給后續大一大二甚至五年制起點的學生都起到了帶頭模范作用。學歷提升是社會大環境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是對我們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效果及師資提出的新要求。就當前來看,除了和昆明理工大學、云南民族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聯合辦學開辦本科教育收效不錯之外,仍未給學生創造和提供一個專升本考試的學習氛圍。在現有的多種學歷提升渠道中,有且僅有一次機會的專升本考試是難度相對較高但含金量也最高的一種,是應屆生提高就業競爭力提升自我專業水平的有效之路。但學生從學校獲取的考試信息太少,學生不知從何時開始準備該如何準備。這就要求高職高專院校要加強對專升本考試相關信息的宣傳培訓,在日常教學中穿插引入考點知識點,以便提高錄取率。
通過分析畢業生反饋的就業信息和感受來看,西雙版納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呈供小于求的態勢,且缺口較大。許多企業到校招聘卻無法聘用到合適的會計人才,即便招到所需人才之后也很難長期留住人才,處于難招聘、難留人的局面。經走訪詢問得知這部分企業自身存在規模小、管理不嚴謹規范、不遵照勞動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執行、打政策的擦邊球、待遇和工作強度難度不成正比。畢業生中絕大部分對于薪資水平期望過高的同時也無法快速適應會計崗位,不能把在校所學充分在工作中發揮出來。對自我的定位不準確、缺乏職業規劃、盲目擇業、缺乏繼續教育再學習充電的意識。基于招就雙方存在的差異問題,導致了企業和畢業生之間無法有效實現對接。
三、西雙版納高職高專2018屆會計畢業生就業意向及就業情況的數據分析
對初出茅廬即將踏進社會的畢業生們展開了就業意向的調查。以問卷的形式發放了5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72份,其中有96份來自2017屆畢業生。
(一)就業前期。
70%的學生表示希望從事企業會計或出納一職,其余學生表示希望更換行業,從事人力資源、銷售、酒店、旅游或自主創業。(見表1)
表1
(二)就業實踐指導。
針對就業前的指導,下表所列是學生們最為關心的方面(多選)。
見(表二)
表二
(三)繼續教育的需求。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專科生收入較低等因素的影響下,絕大部分學生都有提升學歷,想要獲取本科文憑的意愿。(多選)見(表三)
表三
四、西雙版納優勢產業急需大量會計人才
(一)旅游業蓬勃發展
旅游業作為西雙版納的傳統特色行業,每年都以其秀麗的景色、宜居的生態吸引著大批慕名前往的旅客。旅游業在西雙版納的支柱地位日漸增強,中小型、大型的旅游經濟組織數量也在與日俱增。據統計,2016年全年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2519.94萬人次,同比增長25.91%,旅游業總收入420.28億元,同比增長46.59%,旅游業保持了持續健康穩步增長態勢。“候鳥式”移居人數持續不斷增加。每年冬季大批北方中老年人移居氣候溫和的版納,拉動了西雙版納旅游服務餐飲等方面的需求。在追求經濟利益增長的同時就需要這些企業對自身進行科學的財務監督和管理。旅游會計作為旅游經濟管理的關鍵一環,重要性地位也隨之日益突出。經走訪詢問得知,西雙版納優勢產業旅游業對財務會計人員的需求量不容小覷,很多小型旅行社或私營酒店會計核算不健全、會計人員無證上崗等現象較為普遍。招聘進來的員工獨立上崗前的培訓和適應期較長,對旅行社、酒店、景點等地的經濟業務不熟悉,不能準確的完成財務各項工作。學生反映未在在校期間習得與旅游業緊密相關的,行之有效的財務課程或實踐。這就要求我們高職高專院校加強對基層會計工作崗位輸送人才的工作力度。培養能把會計基本原理同旅游企業的經濟業務往來實踐相結合、能突出旅游服務業的行業特色的技能型會計人才。開設《旅游企業會計基礎》、《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等課程加強會計專業學生對旅游行業的認知,以便更好的服務西雙版納的旅游業。財務管理所具有的優勢和特點并未得以充分發揮。其根本原因也正是企業招聘不到熟練會計業務且精通旅游業務的專門人才。
(二)民宿、特色酒店受到熱烈追捧,培養酒店財務管理人員的緊迫性。
西雙版納除旅游之外,與之聯系緊密的酒店行業也在不斷興起。西雙版納不同檔次的酒店眾多,除了星級酒店有較為完備的財務核算制度和財務部門之外,其余大多數傣族民宿或者小型酒店均無獨立能力處理賬務工作。而這些具有古樸民風的民宿群深受外地游客的青睞。可以為游客提供原生態純正的民族生活環境,游客在此充分體驗了傣家習俗。這些小型酒店和民宿由于財務工作處理不到位,一方面不利于所有者掌握營業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不利于國家對該項經營所得依法征稅;不利于相關部門對其實施規范化監管,從而消費者的利益也無從保障。每到旅游旺季,這些酒店就存在高價位、亂收費等現象。不論是中小酒店還是星級酒店都迫切需要一批熟悉酒店日常業務,有良好職業道德,具備熟練職業技能的可以開展相關賬務記錄工作的會計工作者。
五、用人單位對高職高專會計人才的各項素質要求
(一)專業技能方面
用人單位看重畢業生使用電腦辦公軟件的熟練程度,具備計算機基本功能的應用能力。用人單位還提出學生應能處理稅費申報、編制會計報表并能進行財務分析、若有相關從業經驗更佳。能熟悉會計賬務工作全部流程,能快速上崗獨立完成工作任務。
(二)其他素質方面
用人單位注重學生是否具備責任心、吃苦耐勞的精神、自學能力、靈活應變能力、口頭表達以及寫作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在校學生通常以考取會計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為最終學習目的,忽略了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因而企業招聘到的員工需要花較長時間進行業務培訓,降低了整體工作效率。
六、高職高專會計人才培養問題的解決思路
(一)加強實踐實訓力度
從傳統的理論教學為主轉變到以實踐促進教學的模式上來,充分利用實驗實訓室以及已有財務軟件,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企業會計崗位的模擬工作中來,以一位職業人的身份去了解各崗位的職責范圍及區別,以便找準適合自己將來的職業定位。明確所學與所用之間的距離,方便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和重心。實驗實訓課程還能檢驗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成效,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可以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增強,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興趣,而不僅僅只會紙上談兵。真正意義上為畢業后的實際工作做好奠基。這就為后續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時為企業節約了時間成本和培訓開支。實現“工學結合”、零距離頂崗。這樣也能將課堂教學形式不再拘泥于教師主講,學生照搬照抄的老套學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實踐實訓課程建設的優勢不僅能在學生身上體現,同時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也大有裨益。絕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都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到校從教的工作背景,只有極少部分教師在從教之前有過企業的工作經驗。實踐教學可以拓寬教師的執教能力,使教師自身技能與崗位實際緊密結合。在此過程中,教師和行業內從業者間的交流合作能產生更多的研究成果,便于在教學中加以應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踐中得以充分發揮,學生可以在理論中體驗實踐,在實踐中把握理論,同時也鍛煉了團結協作的組織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做到理實結合。
(二)校企合作,重建設
會計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以企業的市場需求作為導向,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合作,可以有效提供最前沿的崗位余缺信息以及對崗位的最新要求。學校可以根據企業長遠的需求,不斷調整培養方向和重點,提高學生的就業對口率。高職高專畢業生作為中小企業從業人員的中堅力量,校企合作能就如何解決“為誰培養人才”以及“是否能為其所用”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企業——學校——企業”的具體形式可以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感性與理性之間的認識轉換。既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又能提升學校教學培養質量,同時還能創造社會財富,是一種多方共贏的重要舉措。開拓了辦學思路,豐富了教學經驗。尤其可與西雙版納的優勢行業聯合培養,例如酒店、民宿、旅行社、景區、橡膠企業等,將課程設置“企業化”,聘請企業資深財務人員到校開展宣講或任教某幾門實訓課,可以提高課程的實用性。由此培養出的會計人才能快速上崗,也能有效解決西雙版納優勢產業中存在的“難招人”、“難留人”的問題。
(三)建設會計課程的區域特色
西雙版納支柱產業之一的旅游業在其他行業中最具區域特色,也最為活躍。高職高專的畢業生是該行業從業者的中流砥柱。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希望能在旅行社從事財務工作。高職高專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就應該符合客觀需要,體現區域特色,發揮西雙版納的優勢。會計作為商業語言,也正是旅游行業所急需建設的短板。《旅游會計》或相關課程體系的開展建設旨在根據旅游業務、餐飲服務經營情況和要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會計這門商業通用語言為媒介,培養學生能為旅游企業提供及時、準確、客觀、真實的財務信息的能力。使得企業實現財務監督管理的目的,提高經濟效益。
通過對該類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再將會計知識局限于生產制造業,而能夠學到更符合自身擇業訴求更適應當地需求的會計知識,掌握從事旅游行業會計人員工作所應具備的會計核算能力。引入真實案例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實務,再結合頂崗實踐,多種教學形式并存,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劉穎.高職高專《酒店會計》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J]教育論壇,2012.
[2]陳昱彤.高職高專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A]文化視野,2017.
[3]袁三梅.高職院校應面向市場辦學.[J]職教論壇.2007.
[4]謝達理.海南國際旅游島旅游會計人才培養的必要性.[A]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
[5]陳嘉元.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實訓教學探討.[A].職業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