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速公路的發展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但是其景觀設計依然處于萌芽階段,單調的景觀設計不僅沒有為高速公路沿途添彩,也極容易造成車輛駕駛人視覺疲勞。通過景觀設計理念的創新和實踐,則能夠讓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能夠讓景觀設計與高速公路建設相互融合。
關鍵詞: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設計理念;實踐探索
一、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交通技術也在隨著不斷地進步,高速公路的出現和應用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的出行需求改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到實現國土均衡開發、縮小地區差別、建立統一的市場經濟體系、提高現代物流效率,小到滿足人們的不斷增長的出行需要等方面都起到了交通運輸保障作用。高速公路的運輸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越來越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第一出行選擇。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優化了交通運輸結構,對緩解交通運輸壓力,可以認為,高速公路的有效平穩運行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在此背景下,為了全面挖掘高速公路的優勢,近年來,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越來越受到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重視。在高速公路附近區域進行良好的景觀設計,具有豐富的優點和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司機保持愉快輕松的駕駛心情,緩解視力疲勞,有效保障安全駕駛,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融入國家綠色環保的政策,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積極地貢獻。
二、公路景觀設計原則
1.安全的行車視線
高速公路的景觀設置不能影響到司機駕駛的安全視線。這是高速公路景觀設置的最基礎的條件。設置時要綜合考慮與高速公路附近相關的空間位置因素,既要保證美麗的行駛環境,又要保證所設置的景觀不影響到司機的駕駛視線,保障司機的安全駕駛。因此,在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中,對每一處的景觀設計都要對空間、彎道、顏色變化及視覺色彩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慮論證,確保把這些因素組成景觀時,司機的安全駕駛視線不受遮擋或干擾,保證司機的駕駛安全。
2.處理景觀主體的協調關系
人們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以綠化帶為主體的道路兩旁景觀,對司機保持舒暢愉快的駕駛心情起著重要影響作用。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注意公路綠化帶與周邊環境、地形地貌等的風格、特點是否協調搭配。設計出的效果應使人看著非常和諧優美、自然流暢。
3.符合綠色環保理念
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要注重與生態環保理念相融合。要按照以“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恢復自然”的原則進行設計,否則會存在對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的可能。尤其在當前國家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下,更應該注重生態文明的設計理念。景觀的設計通過植物群落外觀、復雜結構和實現植被之間更新發展的系統功能的良好設計辦法,使高速公路的景觀非常綠色和諧的效果,降低人工管理成本的效果。
三、高速公路景觀設計具體方法
1.前期調查
前期的調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植物資源的調查。要確保選用的植物在當地的環境下能夠良好的生長,和選用植物存在的其它特性是否較好的適用于景觀的設計等。二是對環境敏感
區進行調查,主要包括水敏感區、聲敏感區、土壤敏感區等等;
三是人文思想的調查,要將當地的文化風情、風俗習慣進行深入了解,以便將當地獨特的文化符號有效融入到景觀設計中,這樣可以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較好的宣傳作用。
2.初步試驗
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高速公路區域作為模擬參考地段,對周圍的水土、氣候和土壤等環境是否能夠較好適應綠化植物的生長和高速公路的穩定運行。試驗結果要建立迅速及時的反饋機制,保障試驗的結果、數據能夠有力支持景觀設計方案的制定。
3.設計實踐
在景觀設計實踐中,要特別注意景觀區域附近動植物、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的保護問題。如果此方面問題在設計上考慮不周,就會影響后期景觀施工的順利進行。一是附近動植物的保護。高速公路在進入建設、投運階段后,由于現代化施工和道路車輛的密集運行等,會產生汽車噪音、汽車廢氣和汽車垃圾等必然的結果,這種結果造成對景觀區域附近動植物生活環境的改變,如野生動物被迫遷徙等,按照國家規定,造成這方面的影響應當給予一定的補償,該項補償費用要納入景觀設計的綜合考慮范圍之內。二是名勝古跡的保護。歷史遺址和名勝古跡是地方的重要經濟、文化財富,因此在設計實踐中,要考慮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問題。三是高速公路沿線景觀的恢復。在進行綠化帶等設計時,植物的選擇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盡量選擇對當地環境的良好適應性及較好的美觀性的植物,這樣才能確保植物的良好、規模化生長。另外,還要根據植物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外形、植被之間的間距及色彩變化等問題所產生的綜合視覺效果,增大綠化工程的社會效益。
四、高速公路景觀設計方法的應用
1.征收臨時用地
當局部道路景觀和周圍的環境景觀形成強烈的反差時,就會不利于高速道路景觀的設計理念不符,不能很好在道路紅線范圍形成過渡,這就需要在區域附近征收臨時的用地,用以改善這種差別造成的突兀感,突出景觀設計的自然和諧。待到區域的生態植被恢復后,將用地歸還農民。臨時用地的征收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平原地形。這種地形由于地勢的平坦和植物的種植的便利性,一般采取種植野生草本為主,再散置灌木的自然栽植方式過渡到周邊的水體和農田。而是丘陵地形,植物的配置一般采用以小喬木、灌木、野生草本為主,植物品種選擇以鄉土樹種為主。
2.設置人行通道及動物涵洞
在景觀設計中,在人類和野生動物交叉活動頻繁的區域應設置生態涵道(洞)。一要在涵道(洞)的入口處設置醒目的指示標志或者增加色彩豐富的灌木叢等方式,來作為特殊的符號標志用以提醒駕駛司機。二要注意涵道(洞)周圍附近的植被高度不能太高,具體的高度應以保障洞內充足的光線為基準。三要在涵道(洞)兩側種植防護林,用以防止人與動物穿行于高速公路所造成的安全隱患等問題。
3 農田景觀的生態恢復和修建
第一,高速公路的景觀的設計整體上要保持以自然地田野景觀為主,由地形的高低起伏變化和林木之間產生的層次變化為負的宏觀效果。
第二,設計中如果遇到灌溉水渠等情況,要通過管道或暗渠的方式進行設計綠化施工,確保在對路基的質量不產生影響的基礎上,能夠實現以最短距離穿越高速公路。
第三,在高速公路的動物密集頻繁穿越地帶設置生態通道,以便有利于司機保持駕駛警惕和野生動物的保護。
第四,為了改善農田生長環境,應在建設高速公路和農田之間局部范圍建立密林帶,這樣可以豐富高速公路上的開合視野空間。
第五,應將生命力較強的樹種或草皮栽植在透氣和透水不良的土壤區域,有效保證在不良土壤區綠色植被的成活率和工程整體美化效果。
4.敞、透、隔、引、補相結合
在景觀設計中要按照因地制宜和顯山露水的理念效果,通過“敞、透、隔、引、補” 的設計手法進行綠化設計與施工,目的是把大自然最美的部分呈現在車輛在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的每一處視角。 敞:就是實現寬敞、敞亮的視覺效果。通過借景手法的引用,使公路兩旁具有良好觀賞性的自然美景的不受駕駛視野的遮擋,完全呈現在司機、乘客人員的眼簾之中;透:就是清澈透亮。引用色彩學中的框景處理原理,在距離駕駛視野相對遠處的美景,要用植物來限制視野的觀看,形成框景的效果;隔:就是分隔、隔離。對公路兩旁普通的、不具有觀賞價值的景物,要用植物對其進行遮擋和隔離;引:就是吸引、引導。對不存在觀賞性且又無法改善的景觀地段,要設置新的景觀進行彌補,這樣也可以有效吸引司機、乘客人員注意力,引導他們的保持良好駕駛、乘坐心情。補:就是點綴、補充。對觀賞性較差的地域,要通過補充植物或人工景點的方法來進行點綴加工,用以有效補充提高該地域風景的可具觀賞性。
結語: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不僅改變了公路的綠化發展模式,而且就高速公路的系統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相關人員更加需要從高速公路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好因地制宜的研究和分析,讓景觀設計更加出彩,讓全新理念推動景觀設計與高速公路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易娟.淺談高速公路路線設計與沿線景觀協調性[J].低碳世界,2018(05):220-221.
[2]祝哲.高速公路景觀區的綠化和養護[J].工程技術研究,2018(02):162-163.
作者簡介:
李瓊,女,1985年出生,漢族,湖南省益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職稱。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