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
摘 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信息化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生產效率,還有助于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文章從企業信息化的意義入手,分析了企業信息化對中小企業產能柔性的影響,以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中小企業;產能柔性
引言
隨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大,生產系統的產能柔性對一個企業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研究企業信息化對企業產能柔性的影響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明確信息技術對生產系統產能柔性的影響,使企業能更好的從提高產能柔性的角度出發進行信息化建設,以改善生產系統的產能柔性,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研究信息技術對產能柔性的影響有助于企業更直觀更明確地了解信息技術對企業的作用,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企業信息化的作用
1.1提高企業的信息流動速度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信息化代替了傳統信息搜集方式,提高了信息搜集速度,尤其是市場信息和客戶需求信息。另外,計算機輔助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在相應部門的應用,可以大幅提高產品的設計、制造及流通效率,而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加快設計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并能提高設計資源和知識的共享程度[1]。
1.2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企業聯合、租賃、兼并、入股托管等,重組企業結構成為必然。以Internet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企業重組中能發揮重要作用,通過信息傳遞、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流完成企業生產要素的最優化配置,信息化能使企業生產要素結構發生變化,促進傳統的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企業的管理實現信息化后,運行效率將有質的飛躍。辦公自動化能提高辦公效率,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及時收集各類信息,加快企業高層的決策速度。
1.3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企業信息化可以降低產品的設計、制造、管理、辦公等成本,而電子商務則可以降低產品的銷售成本等。另外,企業信息化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系統,對物流、人力資源、商務及財務等進行管理,使企業內部管理更加趨于合理化,對外則可以利用Web站點,以極為低廉的成本讓全世界了解公司的產品和形象,同時還能了解其它企業的情況,投入少,收效大[2]。
1.4提高企業生產力 增強企業競爭力
現代生產中,信息資源的投入可以代替部分材料和能源的投入,產品價值的增加主要通過產品中知識和信息含量的提高來實現。企業利用這些信息進行產品開發、工藝技術革新、組織生產乃至經營管理,將大幅度提高企業生產力。企業信息化能增強企業信息交流,通過內部網絡連通實現的企業內部信息交流,可以保證目標的一致;通過Internet相連,加強與外界信息的交流,提高預測的科學性以及決策的準確性。信息化還能夠促使企業從以事務為中心的傳統管理模式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轉換,幫助企業建立新型業務系統,通過Internet與客戶溝通更方便,企業的開放程度會大大增加,并能及時得到用戶的反饋意見。另外信息化使企業輸出信息更方便、快捷、有效,有助于溝通信息,樹立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競爭力。
2企業信息化投資的價值
文章利用費用效益法來驗證企業信息化投資的價值,具體如下:傳統的費用效益方法建立在資金的時間價值理論基礎之上,它以一定折現率對IT投資項目在整個壽命周期內的投資、維護費用和收益等現金流進行折現,計算其凈現值(NPV)或計算信息技術投資項目的內部收益率(IRR)、投資回報率(ROI)等,然后根據相應的評價準則,對其進行衡量判斷以揭示信息技術投資價值的大小。
任何經濟條件下的經濟規律都是相同的:以投資所創造的價值為衡量依據,不管這種價值是可以用貨幣表示的還是不可以用貨幣表示的。網絡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商業價值有時是可以直接測量的,但更多的時候其價值是無法用貨幣來表達(客戶價值增值)。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信息技術投資又有其實實在在的價值。在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可以產生基于信息技術的標新立異和成本領先優勢,以及從客戶關系管理中轉換來的長期價值增值[1]。
3企業信息化對中小企業產能柔性的影響
為了更準確地描述生產系統的柔性,文章設計了生產系統產能柔性的性能函數式: 。在這個性能函數中,系統的產能柔性F被表示為系統硬件要素、軟件要素和外部環境變化要素的函數。
3.1生產系統硬件對中小企業產能柔性的影響
硬件要素H是產能柔性的基礎,決定參數H狀態值的生產系統硬件要素主要包括:第一,生產技術。包括技術創新能力、新技術與原有工藝方案和工藝設備的兼容能力等;第二,生產設施。包括生產設備的多品種生產適應能力,對不同類型零件、工藝指標以及加工速度等的調節能力,設備功能的變化幅度、設備的標準化程度等;第三,生產系統集成特征。生產系統能夠以低成本、快速地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能力,包括可重組能力和可擴充能力等[1]。
3.2環境的不確定性對中小企業產能柔性的影響
E為系統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內部和外部的各種變化,即環境的不確定性。內外部環境的狀態對系統的柔性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是無法進行人為控制的。首先,由于顧客需求變化導致的生產計劃的調整,供應商原材料的供貨時間、價格、質量等的不確定會影響企業產能柔性;其次,產品、技術的壽命周期,顧客的個性化需求,需求量的波動和交貨期的不同要求也會影響企業產能柔性;最后,由于生產過程調度、設備故障、系統的調整、工人技術和狀態不穩定性等因素引起的變化,也會對企業產能柔性造成直接影響。
3.3軟件要素對中小企業產能柔性影響
軟件要素(S)的柔性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是可調節的,不同的管理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軟件因素主要包括:第一,決策柔性(企業根據不同市場環境采取的措施);第二,組織柔性(系統中信息傳遞和反饋的速度,生產任務、批量變化時,人力資源的可調用能力和供給能力);第三,生產計劃柔性(計劃編制周期和速度,生產作業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的可調節能力);第四,生產控制柔性(生產過程中系統對環境變化、內部故障的預防、調節能力)。
綜上,硬件要素主要決定的是生產系統的固有柔性,即生產系統產能柔性的最大潛力。硬件要素在系統一經建立之后,其變化的范圍就已經確定,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不易發生較大的變化。而且硬件要素的柔性不僅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變化范圍有限,柔性越強的硬件需要的投入也很大。軟件要素的柔性會影響和制約系統硬件要素的柔性,影響系統固有柔性在系統的實際運行中的表現和發揮,即系統的運行柔性。也就是說系統的運行柔性(也就是系統在一段時期內的產能柔性的實際表現)主要是取決于系統的軟件柔性和市場環境,環境的不確定性對系統的柔性有很大的影響,可以積極挖掘、利用,創造競爭優勢,但卻是無法進行人為控制的,而且軟件要素的柔性在系統運行過程中的調節成本相對較低并且調節起來更為方便。
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化已經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企業信息化則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小企業通過實施企業信息化,可以改善企業的產能柔性,進而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永進,匡霞,邵文波.信息化、企業柔性與產能利用率[J].世界經濟,2017,40(01):67-90.
[2]林建.加快中小企業信息化實施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