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保川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對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環境問題,而這需要依靠環境行政執法。本文以環境行政執法為研究對象,對其涵義、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進行分析論述,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從而緩解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關鍵詞:環境行政執法;問題;措施
緒論
環境行政執法的目的是促進環境的保護和改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民的人身和社會環境安全。在資源有限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環境行政執法應當追求效率,以盡可能低的執法成本取得盡可能大的環境保護效用。環境執法的效率性原則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執法行為合理性的體現。
一、環境行政執法的概述
環境行政執法是環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依照法定程序,將環境法律規范適用于具體的人和事,并對行政相對人產生一定影響的行政行為。環境行政執法是一個集合性的概念,主要包含環境行政處罰和處分、環境行政許可、環境行政監督等一系列的監督管理行為。但是,環境行政執法并不包括 "行政機關制定環境行政法規和規章等行政立法行為"以及"解決和處理爭議與環境行政管理密切相關的民事爭議的行政司法行為"。環境行政執法的具體形式有環境行政許可、排污收費、現場檢查、"三同時"驗收、限期治理、調查取證、環境行政處罰等等。環境保護重在環境管理,而環境行政執法是環境管理的主要手段。環境行政執法具有環境法和行政法的雙重特點,并且遍及環境管理的各個角落,是環境管理過程中極為有效的手段。但是,目前我國在環境行政執法過程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環境有關職能部門審批把關不嚴、執法力度不夠、督察落實不力、以罰代管、疏于監管、整治違法行為避重就輕、敷衍了事。
二、當前我國環境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階段,我國環境行政執法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但受經濟條件和各種因素的限制,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所述:
1.環境行政執法滯后
先污染,后治理。在環境污染第一時間或者空前狀態沒有得到及時的有效的防治,擴大了污染的范圍和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執法不能跟進環境的發展。
2.行政執法密集于城市,鄉鎮執法力度弱
目前,環境污染逐漸轉向農村或者偏遠的山區。主要是因為城市執法監管力度大,鄉鎮環保機構的設置較少,偏遠的山區亦不利于有效地開展執法,執法力度弱。
3.對于公共區域的污染,難以確定責任人
在公共地區的污染,行政相對人難以確定。因處于公共地段,人人享有環境權,且公共地段污染常見、主體流動性強。污染的出現并不能隨之產生準確的違法相對人。
4.環境行政執法缺乏公眾參與力度
環境資源作為一種公共資源關系到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一旦發生了危害環境資源的行為,公民有權參與到相關的環保工作中。然而,在實踐中,一旦有危害環境的行為發生,公民往往缺乏參與到相關環保工作中的意識,即便有參與的意識,也往往找不到參與其中的途徑。缺乏公眾參與的環保工作,很難真正得到廣大公民的擁護和認可,因此,作為環境行政執法機關,應當積極引導公民參與到環保工作中。只有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到環保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幫助環保行政機關開展環境行政執法工作,達到環境行政執法高效為民的執法效果。
三、完善我國環境行政執法的相關措施
1.加快修改和完善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
要改善和加強環境行政執法就必須盡快修訂和完善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為環保執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對一些不合時宜或存在著嚴重缺陷的法律法規應及時地修改或廢除,對存在的環境法律盲點要盡快加以立法,以填補這方面的空白。要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設置相應的法律責任,減少原則性規定,來增強環保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對污染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處罰標準,以解決污染企業違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的倒置現象。并賦予環保行政執法部門相應的行政強制權,如可以采取查封、凍結、扣押、沒收、責令停產等必要的強制措施。
2.充實和健全環保執法機構,提高環保執法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
充實和健全基層環境保護機構,縣級以上必須要單獨設置環境保護管理部門,落實環保執法工作的經費,增加環境執法人員的編制。嚴格把好進人關,擇優選擇一批年輕化、知識化、能力強、能吃苦的人進入環保執法部門。改善環保部門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增加他們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廉潔意識。大力推進執法隊伍的規范化管理,做到文明執法和規范執法,樹立良好的環境執法形象。對執法人員的環境業務知識和執法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逐步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先進環境監測、分析、檢驗儀器設備,提高污染源現場快速監測取證的能力,為環境執法提供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3.落實地方領導環保政績考核,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
地方領導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要確立“綠色GDP”的概念,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使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和諧發展。要在制度上將環境保護列入各級領導進行政績考核的指標體系,將環保指標作為與經濟發展并重的指標來衡量各級領導干部的政績,推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和“環境保護問責制”,凡是環境質量達不到標準要求,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官員,不得晉升提拔,甚至還要給予一定的處分,促使領導干部轉變觀念,切實增強治理環境污染的積極性、自覺性和緊迫性,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4.理順環境執法主體體制,加強環境監察力度
首先要統一環境執法主體,明確政府各相關部門在各個環節中的環保職責和執法責任,把本應屬于環保主管部門而又分散于各職能部門的環境執法權盡量集中到環保主管部門。凡是涉及到執法主體較多,執法權力和執法責任分散的污染問題,環保部門要與相關執法部門形成各盡其職,齊抓共管的協作配合機制。加強環境監察力度,對主管環境違法案件徇私枉法、包庇縱容、推諉責任、查處不力而造成嚴重后果的部門,要追究其主管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環境保護部門要實行垂直領導的管理體制,省級以下地方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的任免,由上一級環保部門來決定,地方政府只能提出建議和意見,這樣可以避免地方領導干預環境執法工作,有利于環保執法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結語
環境行政執法是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管理制度順利執行的重要保證。加強環境執法工作,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和我國環境形勢變化的迫切要求,也是做好我國環保工作的保證。執法依據的不完善以及執法主體中出項的問題是環境行政執法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我國環境行政主體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我們要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富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通過環境行政執法的優化保障我國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昌波,敖平富.環境監察和環境執法職能分置探究[J].環境保護,2016(11).
[2] 張瑾華,茅丹鳳,孫志倩.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環境行政執法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