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娥
唐山工人醫院檢驗科,河北唐山063000
肝癌在臨床多種肝病中十分常見,病發對于患者的生活生活乃至生命安全影響較大,因此臨床一旦對患者確診后建議及時實施治療。目前臨床對患者主要采用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通過手術可使得患者腫瘤得到有效切除,同時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已經逐漸達到了微創的手術標準。但是腹腔鏡手術后患者的機體康復情況一直是臨床關注的問題,該次則著重針對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對術后機體康復和免疫的影響情況進行分析,旨在總結經驗,現報道如下。
針對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實施治療,首先在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隨機分組,其中觀察組20例為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對照組20例為開腹肝癌切除術。對照組患者年齡為41~60歲,平均年齡為(53.26±2.05)歲,其中男女分別為15例和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為42~60歲,平均年齡為(53.45±2.11)歲,其中男女分別為14例和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故兩組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治療,首先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和靜脈復合麻醉,麻醉后使用二氧化碳對患者患者建立氣腹,同時將氣腹壓力控制在12 mmHg左右,將腹腔鏡從臍下置入,并對患者腹腔情況實施探查[1];此后切開患者鐮狀韌帶、肝圓韌帶、以及左右三角韌帶和左右冠狀韌帶,后將患者小網膜使用超聲刀離斷到靜脈韌帶根部附近,并在腹腔鏡觀察下將患者肝實質和小管道進行離斷,此后使用電凝對創面進行止血,并選擇生物蛋白膠對肝臟創面進行封閉,此后對患者留置引流管,完成創面處清理后結束手術[2]。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肝癌切除術治療,實施氣管插管和靜脈復合麻醉后對患者進行上腹正中切口,然后進行進一步操作,此后清理患者創口后結束手術。并在手術后密切觀察兩組患者情況。
①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機體康復情況,包括首次進食時間、手術后出院時間;同時對患者切口感染、術區滲血、膽漏等并發癥以及不良事件進行統計,此后比較兩組患者情況;②對患者淋巴細胞亞群、以及CRP、IL-β、IL-8、TNF-α等指標進行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情況。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實驗數據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首次進食時間、手術后出院時間分別為(2.31±0.39)d、(6.25±1.05)d;對照組分別為(4.56±1.08)、(11.34±2.06)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35、9.64,P<0.05)。
觀察組僅出現1例膽漏,并發癥發生率為2.5%;對照組手術后膽漏、切口感染等事件發生率分別為2.5%;觀察組較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手術前各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組治療后觀察組改善明顯,詳見下表1。
肝癌切除術在臨床治療時多采用手術方式,腹腔鏡手術目前得到臨床的廣泛應用;其雖然能夠起到治療效果,但是對于患者而言,仍然屬于一種應激源,故對于患者的康復和免疫功能影響是否較大,就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3]。淋巴細胞群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部分,在腫瘤擴散、形成和轉移的過程中均可見淋巴細胞群參與,因此對患者實施淋巴細胞群的相關檢測,則可得出患者的機體免疫情況,患者腫瘤擴散或轉移的過程中,可見其明顯升高,相關指標降低則說明患者得到好轉。IL-β、IL-8、TNF-α等指標則可以廣泛的定義為炎癥因子,當患者機體存在腫瘤生長或炎癥情況的同時,可加其出現水平明顯降低,這表明患者機體存在變態反應,而對患者實施相關治療后,再行檢測可見其水平逐漸恢復,說明患者機體免疫情況逐漸趨于正常。該次治療中兩組患者手術前各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組治療后觀察組改善明顯;這說明觀察組所用治療方法能夠使得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而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5%較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則為5.0%;觀察組患者恢復時間較快,其中觀察組出院時間為(6.25±1.05)d,對照組為(11.34±2.06)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說明觀察組所用治療方法可促進患者機體快速康復,而該研究認為患者的及時康復和自身免疫功能改善存在密切關系,觀察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更佳的情況下,其機體康復更快。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指標比較(±s)
對照組觀察組組別術前術后術前術后時期73.75±5.36 66.32±6.02 72.35±4.69 46.35±6.51 CD3(%)22.19±4.32 19.85±4.03 21.03±4.01 15.24±3.26 CD19(%)1.27±0.08 1.16±0.12 1.27±0.09 0.69±0.07 CD4/CD8 13.65±2.01 15.46±3.04 13.64±2.04 26.35±5.24 CRP(mL/L)150.01±12.03 146.03±12.11 149.36±11.35 201.34±14.26 IL-β(ng/L)239.65±13.28 235.14±9.05 240.39±10.24 375.21±8.06 12.06±0.92 12.58±1.46 12.15±1.38 21.04±3.04 IL-8(ng/L)TNF-α(ng/L)
綜上所述,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對術后機體康復和免疫的影響均較為積極,可促進患者及時康復,同時提高機體免疫情況,進而改善患者預后,故值得臨床在治療肝癌的過程中廣泛應用。
[1]查澤玉,關超,谷明利,等.腹膜后腹腔鏡腎切除術對患者機體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5):400-403.
[2]牛堅,汪海軍,邵華,等.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對患者術后臨床康復和體液免疫影響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3,20(4):356-361.
[3]易永祥,王建,王翔,等.腹腔鏡與開腹肝癌左外葉切除術對患者臨床康復和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3):6844-6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