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梅
秦皇島市海港醫院,河北秦皇島066000
慢性胃炎屬于消化內科常見的疾病類型,患者具有發病較慢,病情時間較長等特點,且患者的病情易于反復發作,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會帶來較大影響[1-2]。慢性胃炎患者發病的原因與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密切相關。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有臨床研究表明對慢性胃炎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疾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臨床實踐發現[3-4],在治療與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為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指導,能夠增強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程度,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依從性,進而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文章將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該院接受治療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為分析對象,比較不同護理干預方式下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現報道如下。
將于該院接受治療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為分析對象,雙盲法納入教育組與常規組(n=80)。教育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比例為50∶30,患者年齡在23~65歲之間,年齡均數為(44.03±4.12)歲。常規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比例為48∶32,患者年齡在22~65歲之間,年齡均數為(44.05±4.32)歲。組間各項數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分組討論意義。
為兩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病情監測、藥物護理等。教育組在此基礎上介紹健康教育,具體方式如下。
1.2.1 豐富健康教育的形式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結合患者的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制定健康、科學的教育方案[1]。其次,可以采用宣傳指導,個體指導等方式,豐富健康教育的形式。比如可以定期開展慢性胃炎知識專題講座活動,介紹發病的原因、治療的方式以及注意事項等。同時,還可以通過個別指導、圖文結合等多種形式,介紹藥物治療的價值,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依從性。
1.2.2 加強心理干預指導患者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為患者實施必要的心理引導,介紹成功的治療案例,播放舒緩的輕音樂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療狀態[5]。
1.2.3 實施飲食與生活引導指導患者定時、定量進食一些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證營養均衡,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禁忌暴飲暴食[4]。介紹日常鍛煉的價值,基于患者身體素質適當鍛煉。
1.2.4 定期隨訪對出院患者定期隨訪。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電話隨訪、短信方式隨訪,了解患者心理、服藥、飲食情況,有無不適癥狀,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等,有針對性強化健康教育內容。首次隨訪在確診用藥1周內,后根據患者情況采取每周短信聯系1次,每半月電話隨訪1次。治療3個月后督促患者回院復查。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對比兩組患者自我認知、治療環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情況,按1~4評分,分值越高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強[6]。采用知識問答的形式評價患者的慢性胃炎知識知曉率,包含基本知曉、部分知曉與不知曉3個等級(知曉率=基本知曉率+部分知曉率)。且組織患者出院前參與護理滿意度評價,分為滿意、比較滿意與不滿意之分(總滿意率=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百分數(%)表達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應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教育組患者的慢性胃炎知識知曉率為98.75%,常規組患者的慢性胃炎知識知曉率為85.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常規組與教育組患者的慢性胃炎知識知曉率對比
相較于常規組患者,教育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分相對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常規組與教育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分對比[(±s),分]

表2 常規組與教育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分對比[(±s),分]
常規組(n=80)教育組(n=80)tP 1.47±0.12 3.41±0.31 6.24<0.05 1.86±0.48 3.32±0.52 6.12<0.05 1.76±0.54 3.72±0.53 6.26<0.05 1.68±0.12 3.61±0.17 6.31<0.05
常規組與教育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分別為87.50%、98.75%,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常規組與教育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教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1.25%,明顯高于常規組治療總有效率62.50%,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3個月后復診病情改善情況
慢性胃炎患者發病的原因,多與患者細菌感染、飲食習慣以及精神狀態等密切相關。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態、疾病知識掌握能力等,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及治療后疾病復發率[7-10]。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為慢性胃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提升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能力,將臨床護理干預與患者的生活狀態、精神狀態等密切融合,介紹科學的飲食方案,引導患者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下[11-13]。
在該次臨床護理研究中,教育組患者的慢性胃炎知識知曉率為98.75%,常規組患者的慢性胃炎知識知曉率為85.00%,且相較于常規組患者,教育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分相對較高。組間差異比較證實了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同時,常規組與教育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率分別為87.50%、98.75%,健康教育指導下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相對較高。此外,教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1.25%,明顯高于常規組治療總有效率62.50%。說明健康教育有益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慢性胃炎知識掌握能力,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顯著提升,有效促進患者康復,護理干預的價值較高,建議在慢性胃炎患者護理期間推廣應用。
[1]吳亞楠.探討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201-202.
[2]王清.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改善其胃動力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5):154-155.
[3]王林香,房婷婷,時紅梅.探討健康教育應用于高齡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護理中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3):112-114.
[4]曹玉梅.整體護理干預應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4):199-200.
[5]付秀軍.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1):267-268.
[6]劉煥麗.小兒慢性胃炎護理中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4):172-173.
[7]陸忠紅,仇訓華,黃麗兒.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3):83-84.
[8]李政紅.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4):36-38.
[9]廉清媛,杜冰,劉旭嵐.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29(25):260-261.
[10]王艷.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7):224-225.
[11]李萍.探討慢性胃炎的護理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9):233-234.
[12]袁梅,楊芳,黃翠紅,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5):695-696.
[13]凌珍美.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6,16(3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