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姜威,陳鴻亮,費揚
雞西市雞礦醫院普外科,黑龍江雞西1581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進食的食物種類也比較多,在不良飲食以及環境影響下,老年直腸癌患者的發病率開始逐漸上升[1],臨床上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大部分老年患者在患有直腸癌后,其飲食情況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部分患者身體的營養狀況開始下降,造成了低蛋白血癥或者貧血癥,增加了術中風險的發生,但是其對與術后的康復影響還有待于研究,為此,該院對2016年3—9月收治的50例老年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術前營養狀況對術后恢復的影響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現隨機選取2016年3—9月該院收治的50例老年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設定為實驗組,同時選取50例非老年直腸癌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60~72歲,平均年齡(66.2±5.6)歲,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0.3)年,采用NRS-2002對其術前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后,分值為1分有10例,2分為21例,3分為19例;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48~59歲,平均年齡(53.5±4.2)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0.4)年,未進行術前營養評估,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1 營養評估方法該次調查中,參考腸外腸內營養學會推薦量表NRS-2002中的相關標準對患者術前營養情況進行評估,0~2分代表無風險或者存在潛在風險,需要持續觀察營養情況,不需要營養支持;高于三分代表營養不良,需要進行營養支持。
1.2.2 術后應康復情況評估方法對實驗組患者不同營養風險評分患者的術后康復指標進行對比,包括最后一次拔出胃管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術后并發癥包括吻合口出血、盆腹腔感染、切口裂開、尿潴留、精神異常、肛周感染、吻合口漏、肺部感染、胃潴留、腸梗阻、切口感染、肛周感染以及排尿障礙。
收集實驗數據,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應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應用(±s)表示,組間經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直腸癌患者在術前存在營養不良情況下,實驗組的術后恢復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中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方法(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對比[(±s),d]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對比[(±s),d]
胃管拔出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康復情況2.28±1.62 4.16±1.03 5.44±2.81 1.51±0.21 3.32±2.21 3.71±2.11實驗組(n=50)對照組(n=50)
實驗組患者分值為1分的患者中,胃管拔出時間為(2.1±0.6)d,排氣時間為(4.0±1.3)d,下床活動時間為(5.8±0.8)d,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10/50);分值為2分的患者中,胃管拔出時間為(2.2±0.7)d,排氣時間為(4.1±1.4)d,下床活動時間為(5.9±1.2)d,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2.0%(11/50);分值為3分的患者中,胃管拔出時間為(2.3±0.8)d,排氣時間為(4.2±1.5)天,下床活動時間為(6.0±1.4)d,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4.0%(12/50);實驗組術前不同營養狀況在術后的恢復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老年直腸癌患者數量的增加,臨床越來越重視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其中營養評估稱為了其中重要的一項。當進入到老年階段后,生理機能開始逐漸下降[3],新陳代謝變得緩慢,還會同時伴有多種疾病,尤其患者患有直腸癌后,進食和排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4],其營養狀況也有所降低,抑制患者術中的耐受性較低,并增加了術中風險的發生率。在該次調查中發現,在直腸癌患者在術前存在營養不良情況下,實驗組的術后恢復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方法(P<0.05),提示老年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低于非老年患者,發生此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各個器官的情況均低于非老年患者,尤其是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導致的組織愈合能力以及自我修復的能力均開始下降;大部分老年患者都存在骨質疏松的情況,骨骼和肌肉的力量開始降低,因此術后患者下床活動時間較晚,也導致了患者排氣時間較長,不利于術后恢復;在進行麻醉后,老年將患者的胃腸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導致胃管拔出時間有所延長,更有一部分級患者由于合并了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5],導致手術切口不易愈合,免疫能力降低,容易發生感染。該次調查還顯示,實驗組術前不同營養狀況在術后的恢復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無論患者術前營養情況如何,術后恢復都比較緩慢,其發生的原因可能與老年患者固有的身體機能情況有關。但是老年患者術前營養狀況較低,會對患者術中影響較大,甚至存在一定的風險,導致術后恢復時間延長,所以在術前積極進行營養評估,并給予合理改善有利于患者術中情況的改善,進而改善術后恢復情況。
綜上所述,在老年直腸癌患者術前需要進行營養評估,并予以重視,并根據其營養情況予以糾正,以增加患者術中的耐受性,促進術后恢復。
[1]陳治明,周克,吳平,等.早期腸內腸外營養支持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影響[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5,24(1):85-87.
[2]商景榮.直腸癌前切除術后吻合口瘺與營養風險關系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2(7):109-110.
[3]費伯健,潘菊萍,吳浩榮,等.術前營養風險篩查對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營養支持治療的臨床意義[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6):582-585.
[4]鐘磊,陳葉恒,董寧,等.結直腸癌患者術后不同營養支持途徑的對比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5):4808-4809.
[5]阮戈.腸內營養支持在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6):74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