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文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人民醫院心內科,四川資陽641300
隨著老齡化上升趨勢,冠心病患病率也有所增高,冠心病治療過程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較大的影響[1],為科學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該次重點研究運動康復對老年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傳統危險因素進行長期隨訪,現報道如下。
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216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根據冠心病等級標準分析216例患者中,60例Ⅱ級、96例Ⅲ級、60例Ⅳ級。根據康復方式分組,其中康復組105例患者中,男55例,女50例,年齡53~73歲,均值年齡62.44歲;而參照組111例患者中,男54例,女57例,年齡54~72歲,平均年齡61.75歲。參照組與康復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未控制高血壓,靜息收縮壓超過160 mmHg,靜息舒張壓超過100 mmHg;惡性腫瘤;中、重度狹窄性瓣膜病。入選標準:確診為穩定性冠心病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1支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50%。
全部冠心病患者經主治醫師對其病情做評估,然后開展健康教育。參照組患者開展疾病診斷及常規治療,并給予康復至指導。而康復組患者不僅經過常規治療及護理,同時還要接受縝密的運動康復指導。①使用時新的運動平板對患者做一個簡單運動測試,測試運動平衡能力等方面,康復護理人員還要詳細記錄患者在接受康復運動后的心率、運動總時間等基礎信息。②注重運動方式,護理人員可利用心率儲備法,對患者的運動勞累程度做一個評估,目標心率=50%~80%+靜息心率,首次強度設定不用太高,并隨著運動康復時間的延長遞增運動強度即可。③運動時間:運動時間在30~60 min適合,包括熱身運動時間占有5~10 min[2]。患者出院后可開展行走、慢跑有用或者是打羽毛球等有氧運動,運動強度不宜過高,注意休息時間,每周運動次數3~5次合適。囑咐患者每兩周到院接受康復運動測試,查看患者是否按照運動康復計劃開展運動。3個月后,由醫師電話訪問家庭自我康復情況,清楚患者是否有按照康復運動計劃開展運動。在運動康復期間,患者定期做1次心電圖運動負荷測試,了解患者的運動耐力有無變化,并根據患者的實際評估情況調整運動方案。醫師做好每個月的隨訪工作,并做好健康教育,督促患者用藥。
入院患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中有以下幾項指標:體質量指數(BIM)、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糖化血紅蛋白(HbAlc)。隨訪時間為1年,分別在干預前和干預3、6、9和12個月對危險因素展開測定和評估[3]。
康復組及參照組患者通過助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康復治療結果展開評估。其中計數資料通過[n(%)]表示,并實施χ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采取(±s)的表達方式,并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不同的治療方式,觀察各危險因素指標,其中BIM、SBP、DBP及HbAlc與干預前比較,運動康復組在干預3、6、9和12個月后均有所降低(P<0.05);且組間對比康復組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可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相關危險因素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相關危險因素對比(±s)
康復組(n=105)參照組(n=111)組別干預前3個月后6個月后9個月后12個月后干預前3個月后6個月后9個月后12個月后干預時間25.6±2.4 24.6±2.3 24.5±2.1 24.6±2.0 24.2±2.0 25.6±2.6 25.5±2.5 25.4±2.3 25.2±2.3 26.0±2.0 BIM(kg/m2)132.5±15.2 125.3±13.5 127.9±11.5 127.2±12.5 128.8±12.4 133.5±12.6 131.6±14.3 132.3±11.5 131.5±12.6 132.5±12.0 SBP(mmHg)79.2±8.2 80.6±8.2 79.2±8.5 79.2±8.0 79.1±7.6 78.6±6.2 78.2±7.2 80.6±7.2 79.2±8.0 80.3±6.2 8.2±1.5 6.5±1.2 6.5±1.0 6.3±0.5 6.4±1.3 7.5±1.2 6.5±0.5 7.0±1.5 6.5±0.8 7.2±1.1 DBP(mmHg)HbAlc(%)
冠心病是威脅當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為科學控制冠心病,針對冠心病危險因素進行探究,這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研究[4]表示,運動治療心臟康復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病死率,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冠心病發病機制分析中,有研究表示心臟康復對患者的臟器良好運動具有積極意義。對體質量減輕、血壓降低、抗炎以及毛細血管再生有一定的影響。
該次研究,通過12個月的隨訪工作發現,運動康復可有效降低收縮壓,降低4.2~7.1 mmHg,舒張壓無明顯變化。有部分研究[5]表示,經過綜合心臟康復程序,冠心病患者收縮壓降低3~7 mmHg,舒張壓降低2mmHg,針對單純通過運動康復的冠心病患者來說,血壓無明顯改變。由此可見,為患者提供運動康復指導,有助于改善患者運動耐力,提升機體抵抗力,有效控制血壓,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BIM、SBP、DBP及HbAlc與干預前比較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康復組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為老年穩定性冠心病患者開展運動康復時,要對冠心病危險因素加以控制,穩定病情,確保患者健康。
[1]張朝霞,方亮,王秀瓊.康復運動對老年心絞痛患者心臟事件及脂代謝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5):7-9.
[2]王婷,陸萍靜,柳曉,等.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5,30(21):106-109.
[3]姜紅梅,陳文強.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運動康復治療中心理干預的臨床意義[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52(4):85-88,92.
[4]蘇錫銘,李俊峽.心血管病運動康復研究進展[J].臨床誤診誤治,2014,27(10):113-116.
[5]車琳,張亞楠.老年心血管疾病運動康復研究進展[J].實用老年醫學,2013,27(3):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