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斌
江油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四川江油621700
該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綜合性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的改善作用,選擇該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其中觀察組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現按照入院編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有患者3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29.3±8.4),病程1~8年,平均病程(2.3±0.5)年;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1~50歲,平均年齡(29.6±8.5)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2.6±0.9)年。經過對全部患者臨床基本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保持原有的劑量,且對照組單純的進行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綜合性康復治療:①集體或個體心理治療:以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和臨床表現、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重要性等為主,進行詳細的講解,引導患者能夠對藥物的副作用進行正確識別,針對恢復期所出現的各種不良情緒進行充分的了解,如焦慮、抑郁情緒等,在此基礎上能夠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如鼓勵等,來極大的提高其認知能力,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1],保證患者具備重返社會生活的能力,每次針對性治療2 h,3次/周。②生活行為的技能訓練:引導患者對自己的衣食住行進行自行料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習慣,每天清晨6:00按時起床,對床鋪和個人衛生進行整理,飯后收拾碗筷;將不良的生活習慣糾正過來,內外衣需要定期更換,并且定期理發和修剪指甲,睡前洗臉洗腳,到點就寢,一到周末便需要對活動區和病區徹底進行一次大掃除。③學習行為訓練:每天組織患者在固定時間觀看新聞、讀書看報,針對熱點問題進行討論;醫生每天都要利用幻燈片和投影儀上1次大課,內容一精神衛生常識知識為主,針對患者疑問給予充分且肯定的解答[2]。④自知力恢復訓練:責任護士和醫師定期指導患者對疾病進行認知教育,使其能夠掌握正確的醫學知識,促進他們認識疾病和判斷、分析疾病能力顯著提高。⑤娛樂活動與體能訓練:患者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娛樂活動,如打牌、下棋、閱讀、繪畫以及書法等,早晨和晚上可以聽音樂,室外活動的時間不得少于1 h,至少3次/周[3],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組織進行其他活動,如打籃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跑步和隊列訓練等。⑥工療: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患者在院內自主進行,2 h/次,不得少于4次/周,具體內容有修剪花草、種植蔬菜、田間管理、手工制作以及打掃衛生等[4],具體的技能操作訓練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由簡到雜的進行。
采用IPROS(住院精神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表)分別在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盲測。工作能力:工序中的各項任務能否順利的完成;生活能力:飲食、大小便和服藥等基本生活能否自理;社會能力:是否具備正常交流的能力,在相關人員的幫助下是否可以完成各項活動;講究衛生:是否可以保持身體、衣服和住處的整潔;關心與興趣:是否可以對周圍和電視新聞充滿興趣,積極的參加各種活動[4]。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取[n(%)],計量資料取平均值±標準差(±s),組間率對比取χ2檢驗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變化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社會功能缺陷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變化情況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變化情況的比較(±s)
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P組別49.76±13.78 49.12±11.36 0.212 0>0.05 38.63±11.35 46.75±9.83 3.593 3<0.05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精神分裂癥一直都是精神科的棘手問題,特別是對于其康復治療而言,盡管關于這方面的治療有很多的報道與研究,但是系統性的康復治療方法仍然比較缺失[5]。綜合性康復治療主要是在院內讓患者通過集體治療,不僅可以有效延緩患者由于個人廢用性衰退所導致的殘疾,并且能夠將患者的能力與毅力充分的激發和調動起來,使其社會功能逐漸恢復;通過技能方面的訓練將有助于代償性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養,這對于患者重返家庭生活至關重要[6]。在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社會功能缺陷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治療精神分裂癥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有助于極大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促進病態思維的改善和重塑行為能力的提高,促進始動性的顯著提高和情感的活躍,促進患者關心程度的提高,極大的激發興趣,值得臨床積極推廣,廣泛應用。
[1]吳春芳,王朔,王文勝.瑜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個人和社會功能的改善作用[J].山東醫藥,2014,54(7):99-100.
[2]王維,唐巖,熊昆武,等.嚴重精神障礙管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7,37(3):30-32.
[3]朱麗萍,湯娟萍,林勇,等.精神康復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8):43-45,57.
[4]白大政.探析長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缺陷[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8):64-66.
[5]崔虹,邵華,何夏君,等.個案管理在改善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中的作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1):38-40.
[6]付文娟,張麗芳.即興演奏式音樂治療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缺損的康復效應[J].四川精神衛生,2013,26(3):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