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廣元市中醫醫院內科,四川廣元628000
糖尿病足屬于糖尿病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該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主要因血糖持續上升、感染致皮膚、神經、血管、骨質等組織損傷所致。有資料顯示,臨床對糖尿病足患者展開專業治療的同時配個相應的護理干預,不僅能提升臨床療效,還能改善患者病情[1]。為此,該次為了解綜合性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足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對象選71例糖尿病足患者,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2016年3月—2017年3月該院收治的71例糖尿病足患者,將其分成2組:綜合組36例,男/女:26例/20例,45~69歲,年齡均值(55.6±3.1)歲;病程1.3~20.5個月,病程均值(7.2±0.4)個月,予以綜合性護理干預;參照組35例,男/女:25例/20例,43~72歲,年齡均值(57.3±1.5)歲,病程2.6~24.0個月,病程均值(7.6±0.8)個月,予以普通護理干預。2組各項基本資料比對,發現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對參照組予以普通護理干預:入院后,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同時配合簡單的健康宣教、飲食護理等。(2)對綜合組予以綜合性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干預。由于糖尿病足患者患病后,致殘率相對高,這就易影響其生活質量,最終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消極情緒。若患者入院后出現上述癥狀,應多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定時展開健康宣教,并告知其與該病相關的知識,使其對該病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后,可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完成各項護理工作。②血糖控制護理干預。護理期間,需告知患者準確用藥的方法,重點分析患者年齡、活動強度、體重等,以制定合理、健康的飲食計劃,以將患者的血糖濃度控制在標準范圍內。同時予以患者加服胰島素或是予以其口服降糖藥物,以穩定血糖穩定,以保證創面快速愈合。③足部護理干預?;颊咧委熯^程中,應該嚴格控制好機體血糖水平,并定時查看患處皮膚顏色、溫度以及腫脹情況,仔細查看創面血管疼痛感、運動神經等,若是患者麻木感較強,則應予以患者紅花、白芷、大黃等中藥熬汁泡腳,持續浸泡5 min/次,3次/d。如若患者皮膚潰爛嚴重,則應告知患者可在38~41℃的溫水當中泡腳,持續30 min/次,3次/d。而后把患者潰爛部、周邊組織,慢慢剔除,待肉芽完全暴露之后選臭氧水儀做清洗、消毒處理,并用浸泡過的生理鹽水、胰島素紗布直接貼敷在患處。④飲食護理干預。需告知糖尿病足患者多食蛋白質含量高、糖分含量低、纖維較豐富的食物,并控制好每日糖類、脂肪攝入量,保證營養均衡。
護理后,臨床仔細查看且比對2組護理滿意率、用藥依從率;同時對2組護理期間情緒改變情況作比對,主要選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分,分數越低,表示抑郁、焦慮等情緒改善越良好。
選SPSS 21.0統計方法軟件對數據資料做統計學分析,文中涉及的計量資料選(±s)表示、計數資料選[n(%)]表示,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經對照2組護理滿意率、用藥依從率、焦慮/抑郁評分等,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組36例:25例非常滿意,10例一般滿意,1例不滿意;參照組35例:18例非常滿意,8例一般滿意,9例不滿意,比對可知,綜合組滿意率97.22%(35/36),明顯比參照組74.29%(26/35)高(P<0.05)。
干預后,綜合組36例:23例用藥完全依從,11例用藥部分依從,2例用藥不依從,用藥依從率94.44%;參照組35例:16例用藥完全依從,12例用藥部分依從,8例用藥不依從,用藥依從率80.00%(P<0.05)。
干預前,2組焦慮/抑郁評分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綜合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表1 2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綜合組(n=36)參照組(n=35)組別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時間56.5±2.6 33.4±1.4 55.8±2.2 46.5±1.6 57.8±3.2 36.2±2.1 56.6±1.2 47.7±2.3焦慮評分抑郁評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患病后常伴發的一種并發癥,臨床表現為慢性高血糖,發病率較高,若病情嚴重則對患者生活質量也會造成很大影響。有資料顯示,糖尿病疾病發病機制是因血管嚴重病變致使肢體末端的血液循環異常、周圍神經嚴重病變等相關,從而伴發肢體障礙[2]。該次予以糖尿病足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主要從心理、血糖控制、足部、飲食等方面展開護理干預。①糖尿病足患者發病后,易伴發足部潰瘍、病變部位嚴重腐爛、異味等方面的問題,這就使患者發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的幾率明顯提高,因此,護理人員需仔細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對其展開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多與其交流、溝通,耐心傾聽其訴求,以構建一份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最終緩解其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使其積極配合醫生、護理人員完成各項臨床治療、護理工作[3]。②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合理、健康的飲食,為其制定一份合理的飲食計劃;同時做好局部創面的護理工作,在換藥過程中需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執行各項操作,操作時動作需輕柔且完全清創,避免損傷肉芽組織[4]。比如,護理人員可在創面噴灑生理鹽水,充分濕潤創面,待治療完成后可將泡沫取出并貼敷貼在創面,以將創口的滲液徹底吸出,保證創面濕潤,最終促進創面快速愈合。該次研究結果發現,綜合組護理滿意率97.22%、服藥依從率94.44%,均明顯高于參照組74.29%、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2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為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予以其綜合性護理干預,不僅能提升患者護理滿意率,還能改善其消極情緒,效果確切。
[1]唐莉,仇秋菊.羅伊適應模式對老年0級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J].廣東醫學,2014,35(1):162-164.
[2]通晴,任欽,張艷,等.全程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危險因素的控制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5):1993-1997.
[3]劉海燕.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傷口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2(24):100-101.
[4]李彩英,高哲,高占紅,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情緒障礙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