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林
綿竹市中醫醫院骨傷科,四川綿竹618200
近年來由于意外事故的頻繁發生,下肢創傷患者也呈現了日益增長的趨勢。骨科下肢創傷是屬于骨科中的常見類型,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則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反應性水腫、局部內出血等,從而引發血液循環障礙與腫脹,具有較高致殘率與致死率[1]。因此,必須對于下肢創傷患者采取有效的臨床急救措施。該次研究選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該院收治的60例下肢創傷患者,分析了骨科下肢創傷患者的臨床急救措施,現報道如下。
收集了該院收治的60例下肢創傷患者,以此來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30例患者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0例,患者年齡20~70歲,平均(42.61±1.75)歲;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患者年齡21~69歲,平均(41.42±2.58)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創傷治療:為患者清除壞死的腐肉組織,并用生理鹽水清理傷口,治療主要以解剖性修復為主。實驗組采用損傷控制治療:①對出血的傷口部位進行快速止血,若為開放性骨折則需要進行及時清創;并處理出血性休克,快速補充血容量。若為閉合性骨折則需要進行牽引、外固定架與石膏等臨時固定措施,損傷嚴重患者則需要進行截肢處理;②在手術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損傷程度的評估,對評分低于20分的患者,送往骨科重癥病房;對評分高于20分的患者,需要送往ICU病房進行復蘇,并保持患者水電解質的平衡與呼吸通暢;③根據患者血流動脈血以及體溫等指標的檢測結果,分析患者病情發展的趨勢,同時制定二期手術的治療方案。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其中,整體治療效果評估分為以下幾項:①顯效:患者術后無疼痛情況,且能夠自由活動,X線片中顯示骨折愈合;②有效:患者術后出現輕微疼痛情況,受到的活動限制較小,X線片中顯示骨折未完全愈合;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好轉,且活動能力較差。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通過[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0例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67%(29/30);30例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3.33%(25/30);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30例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33%;30例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4.29%;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骨科下肢創傷是一種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該病癥的病情發展迅速,且時常會合并出血性休克等并發癥,對于患者的生理平衡與代謝功能都具有極大的危害[3]。因此,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該病的三聯癥進行預防和治療,其中包含了凝血障礙方面、患者低溫方面以及代謝性酸中毒方面,而損傷控制治療,則是一種能夠有效預控患者發病后三聯癥的治療方式。其控制理論主要包含了對患者進行急救措施,及時為患者處理創口,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危重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計劃,在患者可耐受手術之后,實施外科手術治療[4],能夠有效于降低患者出現嚴重多發性骨科創傷的死亡率,使各項下肢創傷患者的急救治療措施能夠井然有序的實施,從而提高患者手術實施的效率與有效率。同時,通過對于三聯癥的及時處理,還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5]。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67%,僅有1例無效患者;而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6.67%,有7例無效患者;實驗組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患者術后不良反應中,實驗組共有1例患者出現創面感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33%;對照組有3例患者出現創面感染;2例患者出現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現深部感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00%;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損傷控制治療方法在下肢創傷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率,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陸延永.分析骨科下肢創傷患者的臨床急救措施[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7,28(3):107-108.
[2]梁培東,張惠杰.骨科下肢創傷的臨床急救措施和急救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6,38(4):444-445.
[3]尹旭東.損傷控制在骨科下肢創傷臨床急救中應用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1):76-77.
[4]趙振勇.損傷控制在骨科下肢創傷臨床急救中應用探討[J].中外醫療,2015,20(14):81-82.
[5]王美勇,張雨,李永超.探討損傷控制在骨科下肢創傷臨床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31(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