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喀什市華康醫院婦2科,新疆喀什844000
婦女在絕經后容易出現骨質疏松,主要是由于絕經后卵巢的合成雌激素不斷降低后導致骨量減少、破壞骨組織的微結構,進而是患者骨骼的脆性增高,屬于全身性疾病之一。另外,絕經后患者的骨密度下降是引起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導致給患者生活質量顯著降低[1]。為了分析補腎壯骨湯與阿侖膦酸鈉聯合治療該病的效果,此次研究抽取該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對象展開詳細分析,現報道如下。
100例對象為該院收治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將其分為A組、B組,各50例。A組年齡范圍是55~72歲,平均是(65.2±2.8)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5.8±2.0)個月。B組年齡范圍是56~73歲,平均是(65.8±2.5)歲;病程2個月~2.1年,平均(5.6±2.1)個月。兩組的年齡、病程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下一步比較。
A組:50例患者均接受阿侖膦酸鈉進行治療,每次口服10 mg,1次/d,與此同時口服鈣爾奇,2次/d、600 mg/次,持續治療3個月。B組:50例患者在A組治療的同時聯合補腎壯骨湯進行治療,藥物成分有續骨碎補20 g、斷續20 g以及杜仲20 g。如果患者伴有陰虛則添加白芍、生地黃以及知母等藥;如果患者伴有陽虛則添加制附子與肉桂等藥;疼痛嚴重者添加乳香、沒藥以及延胡索、川芎等。上述藥物1劑/d以水煎煮后取汁早晚溫服各1次,持續服用5 d后間隔2 d,然后繼續服藥,按此標準持續治療3個月。
①分別在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接受雙能量的X射光骨密度儀對其腰椎骨密度以及左側股骨頸的骨密度等進行檢測比較,同時采集患者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檢測治療前、治療后的血清雌二醇(E2)。②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進行評估,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的標準進行評價,即下肢痿弱、腰脊疼痛、腰膝酸軟以及下肢疼痛、目眩、步履維艱這6項進行評分,每項又可以分為3個就別,分別是重度5分、中度3分、輕度1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臨床癥狀則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的療效標準進行評價,其中患者治療后疼痛消失,且骨密度明顯增加,視為治療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疼痛較治療前顯著改善,骨密度也無顯著降低,視為治療好轉;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較治療前無變化,或者加重視,視為治療無效。
治療前A組與B組的骨密度、E2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不同方法治療3個月后B組的骨密度、E2水平均顯著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所示。
表1 比A組與B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骨密度、E2變化情況(±s)

表1 比A組與B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骨密度、E2變化情況(±s)
?
治療前A組與B組的中醫證候積分總分分別是(19.88±3.27)分、(20.50±3.22)分;經過不同方法治療3個月后,A組與B組的中醫證候積分總分分別是(10.37±2.36)分、(6.45±1.73)分。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B組的評分顯著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過不同方法進行治療3個月后,A組50例患者治療有效20例、治療好轉18例、治療無效12例,臨床治療有效率是76.0%;B組50例患者治療有效40例、治療好轉7例、治療無效3例,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4.0%,B組顯著高于A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絕經后的婦女是骨質疏松癥的高發群體,發病原因較多,常見的有生活習慣、雌激素分泌與合成減少、年齡等等,但大部分患者以雌激素降低為主。女性絕經后機體中雌激素降低而使降鈣素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降低,進而引起骨質疏松。與此同時,患者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受限后活性維生素D的生成量降低,進而影響腸道吸收鈣的效果而導致骨生成原料嚴重不足,導致骨密度降低后引起骨質疏松[2]。
在臨床中,阿侖膦酸鈉屬于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常用藥物,可對患者的骨密度發揮一定程度的調節作用,防止發生骨折。該藥物屬于新一代的雙膦酸鹽藥,有較好的骨吸收親和性,并且在骨表面有極強的吸附能力,特別是在破骨細胞作用處能抑制其骨吸收,進而促進成骨細胞礦物化。在此次研究中,治療前兩組的骨密度、E2、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優于A組,且B組治療有效率是94.0%,高于A組的7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B組在A組治療的同時聯合了補腎壯骨湯進行治療,在中醫學中骨質疏松癥屬于骨痿的范疇。當女性絕經后大多出現腎虛,而腎藏先天之精,則主骨,骨質疏松后腎始衰則需補腎、壯骨。B組所應用的補腎壯骨湯,其中續斷歸肝腎經,可補肝腎強筋骨,以及續折傷,且存在藥理研究提示該中藥可促成骨細胞不斷礦化、分化而使得大鼠骨密度增加,進而提示股骨的強度;另外,骨碎補味苦、性溫,可發揮補腎、活血等功效,現代的藥理研究提示該藥能夠發揮較好的抗骨質疏松作用,具備抗炎、促骨折愈合等優點;杜仲味辛、性平,具備補肝腎強腰膝的效果,現代藥理提示杜仲可發揮顯著的抗骨質疏松以及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效果。將上述藥物聯合運用后可發揮顯著的補腎壯骨之效[3]。
綜上所述,補腎壯骨湯與阿侖膦酸鈉聯合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應用價值頗高。
[1]杜昕楠,劉維.補腎活血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6,38(5):796-800.
[2]劉娜娜,徐鑫,王賽.補腎壯骨湯聯合阿侖膦酸鈉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6,31(10):1603-1605.
[3]章軼立,廖星,謝雁鳴,等.溫腎類湯劑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7,23(2):25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