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宇
福州市倉山區(qū)福樂康健中醫(yī)門診部,福建福州350008
頸椎病是因為多種不同的因素而使得頸椎以及其周圍的神經和血管受到改變和影響的一種常見疾病,該疾病的患者通常伴有頭疼、頭暈以及頸項強直等病理改變,嚴重的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1]。同時,在中醫(yī)當中頸椎病屬于“痹癥”等范圍內,因此該次為了確保患者得到早日的康復,提高治療的效果,對于該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患者采用加味芍藥甘草湯與羌活勝湯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于該院收治的頸椎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中有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最小為46歲,最大為79歲,中位年齡為(63.56±2.36)歲。所有患者通過進行X線和實驗室相關檢查已經得到確診,有55例患者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有25例患者為椎動脈型頸椎病。該次根據(jù)所有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治療方法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沒有比較的價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結果上具有對比價值。
實驗組:采用加味芍藥甘草湯,藥方:30 g白芍、15 g伸筋草、15 g葛根、12 g川穹、10 g雞血藤、10 g當歸、15 g炒白術、10 g柴胡、30 g甘草。用藥方式為用水煎熬服用,1劑/d,2次/d,用藥10 d。對照組:采用羌活勝湯,藥方:10 g羌活、6 g防風、10 g獨活、5 g川穹、6 g蔓荊子、5 g炙甘草、6 g藁本。用藥方式為用水煎熬服用,1劑/d,2次/d,用藥10 d。
①治療效果情況對比:對兩組患者治療之前和治療之后的療效進行判斷,借助于國際通用疼痛評估表[2]VAS進行判斷,根據(jù)患者疼痛主訴的情況實施分數(shù)評價。顯效:患者疼痛顯著減輕,為輕度疼痛,即1~3分;有效:患者疼痛有效緩解,為中度疼痛,即4~6分;無效:患者疼痛情況為得到緩解,為重度疼痛,即7~10分。②癥狀消失時間對比:對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進行比較,臨床癥狀為頸項僵痛、惡寒、頸部功能受到限制等。為了避免統(tǒng)計具有差異,均由同1名醫(yī)護人員進行記錄和分析。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得到改善,該組的治療效果更好,其中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82.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對比[n(%)]
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的患者在各項指標方面,該組好轉的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情況對比[(±s),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情況對比[(±s),d]
?
在中醫(yī)當中,對于頸椎型頸椎病目前還沒有十分確切且直接的有關描述,但是根據(jù)該類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可以知道,均屬于“痹癥”、“頸肩痛”的范圍。有相關的醫(yī)學者表示,該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和內因或外因而導致的頸部受到勞損,或因為筋骨失養(yǎng)以及風寒邪氣,氣血受阻等因素具有一定聯(lián)系。目前,隨著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壓力的增加,該疾病的發(fā)病人群不斷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并且發(fā)病的比例越來越高。故積極尋找到有效的治療依據(jù)以及治療方案,能夠確保患者早日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也是廣大醫(yī)學者們關注的問題。
芍藥甘草湯出自于《傷寒論》[3],在臨床上,該方案也是最為有效的緩急止痛的手段,直至今日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流傳;而羌活勝湯則是出自于《楊氏家藏方》[4],該方案主要適合運用在太陽經寒濕痹癥當中,根據(jù)相關研究表示,該方法具有較多的不良反應,同時也有研究報道表示,該方案對于患者體內的濕氣不能起到有效根治的作用,因此不能治本。
通過該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患者采用加味芍藥甘草進行治療,效果更為確切,在實驗組的藥方中,白芍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伸筋草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功效;葛根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補腎健脾、益胃安神、清心明目的作用;川穹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癥,其具有祛風止痛的效果,且效用甚佳,能夠有效治療頭風頭痛、風濕痹痛等癥;雞血藤具有治療麻木癱瘓、風濕痹痛的效果;當歸能夠活血化瘀;炒白術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柴胡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甘草補氣益脾、和中緩急,且具有調和諸藥之功效。該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8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實驗組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在臨床上對于加味芍藥甘草湯與羌活勝湯治療頸椎病,采用加味芍藥甘草治療的效果更為有效,能夠早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的效果,且能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該方法值得積極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運用。
[1]楊穎,牟欣.加味芍藥甘草湯與羌活勝濕湯治療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7,36(5):10-11.
[2]曹平濤.芍藥甘草湯加味治療頸椎病50例觀察[J].現(xiàn)代養(yǎng)生B,2015(5):226.
[3]趙紅云,王雪梅,劉冬梅,等.頸椎病與中醫(yī)體質及七情背景的關系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26):2843-2845.
[4]陸鳳燕,楊靖,謝雁鳴,等.基于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的頸椎病合并疾病及用藥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8):980-98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