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范哲
最近,全球多地爆發流感疫情。歷史上,曾有過一場最初在中國貴州省爆發、幾個月后傳播至全球各地的流感,那就是1957年的亞洲流感。這是人類自1918年“西班牙流感”后受到第二次極嚴重的流感威脅。世界衛生組織稱,全球共有200萬人死于這場流感。
這場流感是在1957年2月首先發生于中國貴州西部,病源來自野鴨,與人類病毒結合,變種為H2N2(稱為甲2型),3月傳播到全國,4月在香港流行,以后經東南亞和日本傳播到全世界,被稱為“亞洲流感”。城市市民成了主要受害者。
為了引起公眾重視,中國衛生部門幾乎每天都在報紙和廣播里介紹流感常識和應對辦法。在很多省份,人流密集的電影院和劇場關門歇業,人們被告知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場合以及要做好衛生預防工作。當年的江蘇省徐州一名中學生回憶道,1957年春季,教室里咳嗽和打噴嚏的學生越來越多,有時簡直就是在集體咳嗽。于是,學校規定,發熱的學生如果家住市區就回家休養,農村學生到校園西部的一幢學生宿舍樓隔離治療。由于醫護人員不夠,校方讓生過病的學生給患病學生用酒精擦身,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多喝水成了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方法。
香港地小人多,加上4月天氣乍暖還寒,流感傳得很快,先由兒童在學校互相感染,繼而傳播給家人。到了4月中旬,已有30萬人中招,每6人中有一人患病。學校缺課者眾多,老師也病倒,校方不得不停課。公共汽車司機很多都受到感染,巴士電車沒人駕駛,交通癱瘓了一半。最夸張的是,那時高等法院正審訊一樁大案,法官一見14名被告面帶病容,害怕被傳染,立刻宣布押后再審。香港人一向有著很強的危機意識,一旦有疫情爆發,醫院和診所(包括中西醫)立刻排起大長隊,與此同時,民間藥方則更快速流傳,市民爭相煲“青龍白虎湯”(這是一種用橄欖與蘿卜煎湯的藥方)抗疫,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
亞洲流感在中國大陸肆虐一圈后,經香港傳播至日本和東南亞,接著傳到印度、伊朗、也門、希臘、瑞典、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國。5月,日本首次分離到造成這次流感大流行的毒株。5月和6月,流感傳播到美國、澳大利亞和南美洲。9月初,再度傳回日本和北美等地。據當年的報道,非洲阿爾及利亞、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法國和德國都成了流感“災區”。有媒體報道稱,1957年12月27日一期報道稱,10月和11月,法國大約有1.4萬人由于患流感死亡。日本厚生省宣布,到1957年12月14日為止,由于流感侵襲,全日本超過104萬兒童不能上學,3153所學校完全停課。此外,因流感病人迅速增多,各種藥品的生產量只能達到需求量的30%左右。
12月,亞洲流感第二波又向中國大陸襲來,這一波的主要受害者在農村地區,陜西和吉林的部分鄉村及小城鎮尤為嚴重。12月國內曾發表了一篇觀察報告,該報告指出1957年流感發病范圍之廣、人數之多,為1949年解放以來所未有,僅就天津而言,全區12個縣市全部發生流感。據不完全統計,發現的患者達10萬人以上,可以說是一次歷史性的大流行。一名老人回憶說,1957年幾乎人人都在感冒,癥狀大多是發熱、四肢乏力等,一些人甚至高燒燒到失去知覺。衛生機構使用西藥和中藥等多種方法應對流感疫情。
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此次亞洲流感大約導致200多萬人死亡。接下來的3年(1958年-1960年),隨著人體內H2N2病毒特異性抗體水平逐漸增長,也由于病毒本身毒力減弱,人群中對此流感病毒的感染率逐漸降低。亞洲流感一直持續到1958年才最終結束。▲
環球時報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