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蓮
“淚道”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未涉及的概念。何為淚道?它是位于眼角和鼻腔的一個管道,由上下淚小點、上下淚小管、淚總管、淚囊和鼻淚管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引流淚液入鼻腔,僅占面部的“方寸之地”;堵塞,為閉塞不通之意。淚道堵塞,顧名思義,就是淚道閉塞不通,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通常情況下,當淚腺產生淚液后,除通過蒸發消失外,還有部分淚液仍會依賴于眼輪匝肌的“淚液泵”作用,通過淚道排出。當淚道堵塞后,眼淚引流受阻,導致眼淚大量溢出眼角外,無法正常排出。上海愛爾眼科醫院淚道病專家欒成連醫師提醒,無故流淚,是淚道堵塞的主要病征。
無故流淚,莫不是淚道病在作怪?
天氣漸冷,不少人覺得不僅眼淚變多了,晨起時眼屎也變多了。欒醫師提醒,流淚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在室內室外都會控制不住流淚,就要查查自己的眼睛了。那么眼淚究竟是如何排出的?欒醫師解釋,當眼瞼打開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睜眼時,眼輪匝肌松弛,淚小管和淚囊因自身彈性擴張,形成壓力,積聚在淚湖的淚液被吸入淚小管和淚囊;當眼睛閉合時,淚小點暫時封閉,眼輪匝肌收縮,擠壓淚小管和淚囊,迫使淚囊中的淚液通過鼻淚管排入鼻腔。簡單來說,在正常情況下,淚腺分泌的淚液,一部分被蒸發掉了,一部分便通過淚道流入鼻腔內。
當淚道發生異常(堵塞或者狹窄等問題)時,便導致眼淚無法正常排出,最后造成眼淚奪眶而出,無故流淚的癥狀。50歲的王阿姨最近就遇到這樣的問題,眼淚怎么都擦不完,漸漸地,眼角不僅紅腫甚至還有膿液滲出。欒醫生告訴我們,這是典型的淚道病癥狀,而且淚道病非常“調皮”,沒有年齡、性別之分,即使是剛出生幾天的嬰兒,抑或是年過八旬的老人,都有可能罹患淚道病。欒醫師提醒,一旦發現自己或家人有無故流淚現象,一定要及時引起注意,立即就醫。
流淚、流膿及時治療,降低致盲風險
欒醫師表示,慢性淚囊炎的主要癥狀為淚溢,有時會出現結膜充血,下瞼皮膚出現濕疹,用手指擠壓淚囊區,還會出現黏液膿性分泌物。慢性淚囊炎若不能及時治療,將有急性發作的可能,當患者轉為急性淚囊炎后,淚囊部位會出現皮膚紅腫、堅硬,疼痛、壓痛明顯,炎癥可擴散到眼瞼、鼻根和面額部,嚴重時還會引發畏寒、發熱等全身不適。
當急性淚囊炎沒有及時治療時,角膜(黑眼仁)若有輕微外傷如角膜異物、指甲劃傷、用力揉眼等行為,淚囊中排出的細菌都會侵襲角膜導致角膜炎。欒醫師在此提醒,同樣的道理,做內眼手術(白內障、青光眼等)的患者也必須需注意淚道是否有膿,因為膿性分泌物中的細菌在角膜輕微外傷或進行內眼手術時,可能引起急性化膿性角膜潰瘍或眼內感染。這種嚴重的潛在危險,常可毀壞整個眼球。如果在術前檢查前發現淚道阻塞,就必須首先解決淚道問題。
錯誤治療淚道病,導致反復流淚
許多人往往因為排隊手術的時間過長,手術的人過多;或是看病的患者過多,使醫生無法正確判斷淚道病等問題,導致慢性淚囊炎發展成急性淚囊炎,延誤了淚道病的治療時期。甚至有的患者被囑咐自行回去點滴消炎眼藥水,這其實是十分錯誤的。消炎眼藥水無法徹底解決淚道堵塞的問題。若長期自行點滴眼藥水,就會形成“流淚→堆積淚囊→淚囊發炎→消炎眼藥水→堆積淚囊→淚囊發炎”的惡性循環,更不利于淚道病的治療。
很多患者詢問,“為什么去醫院看過病,也接受過治療,流淚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淚還是不停的流,是不是淚道病用藥是無效的?”
欒醫師指出,首先,淚道病不像感冒、發燒一樣,不聞不問便可自愈,或者說吃點藥就可解決。對于淚道病,藥物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次,裂隙燈檢查、視力檢查、淚道探通、淚道沖洗都是確診淚道病的常規檢查。有些患者在檢查過程中覺得自己恢復了,但事實是沖洗過程中一部分膿物被沖走,眼淚可以部分流出,但并沒有起很大的作用。
若淚道病不及時地正確治療,一旦視力明顯下降便難以恢復,流淚狀況也會更加嚴重。欒醫師告訴我們,如果能在鼻腔與淚道之間建立起一條暢通的路徑,就類似于淚液的“心臟搭橋手術”,就可以讓眼淚可以正常流入鼻腔,不再溢出。另外,欒醫師建議,老年人要定期進行眼部檢查,一旦發現眼疾需坦然面對,要克服恐懼的心理,盡快就醫治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