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氣候變化不僅僅令人體感覺不適,而且與許多疾病包括精神疾病明顯有關聯。比如登革熱病毒的區域在擴大,患病人數每10年翻一番。日前,《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之《“一帶一路”氣候變化與健康應對高峰論壇暨“一帶一路”亞太國家氣候變化衛生應對策略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多個國家的專家進行了氣候與人類健康的問題論證。
極端天氣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健康
20世紀以來,由于人類活動的變化,使得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越來越快地造成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并產生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的增加,這些因素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健康。專家們介紹,氣溫每上升1℃,居民超額死亡率為12%。另外,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也有明顯的關聯。自1990年以來,全球受害于污染空氣(PM2.5細顆粒物)的人數增加了11%。在世衛組織監測的2971個城市中,約71%的城市PM2.5水平超標。該組織利用全球氣候模式(GCM)預測顯示,2030年因氣候變化引起的超額因病死亡危險度將增加2倍,其中瘧疾、營養不良、腹瀉等疾病死亡數將明顯增加。

至少有9種疾病與極端氣候加劇有關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翟盤茂研究員說,中國的地表氣溫在近30年的上升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這造成如熱浪、干旱和洪水的極端天氣和災害增加,以及日益嚴重的霧霾現象,都會威脅人們生命和健康。政府和科學界需要加強交叉的學科研究,以應對人類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研究數據顯示,自1950年以來,以埃及伊蚊為媒介的登革熱的傳播能力增加了9.4%。每十年,登革熱患病人數都會翻一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林梢教授說,蟲媒傳播的疾病發生率正在改變,如寨卡和登革熱感染的范圍擴大和流行強度增強。科學研究證實:至少有9種疾病與極端氣候加劇有關,更多地威脅脆弱群體,其中包括幼兒、老人、體弱者、貧困和偏僻地區人口。她提出,除了更多的人死于酷熱,較多地暴露于高溫的孕婦生出心臟畸形的嬰兒比例較高。她呼吁,政府和社會各界要重視氣象與人們健康的關系,加強有關的預警和健康指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