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雯 李雅琳 陸燁 俞群俊 李璐燕
摘要:云南省鎮沅縣自2011年開始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到鎮沅縣大井村進行調查問卷發放,收集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借鑒參考相關研究成果和政策文件,對制度運行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所發現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對策,以期制度能不斷完善,切實改善城鄉居民的養老問題。
關鍵詞: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大井村;運行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0-0040-02
0引言
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加劇,“銀色浪潮”席卷全國,城鎮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農轉非”失地農民隨之增多,空巢家庭增加,獨生子女家庭負擔大,養老難題越發凸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下文簡稱“城鄉居保”)在統籌層次上開展養老保障工作,便于貫徹惠民政策,能更好地緩解民生問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1大井村的基本情況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概況
大井村是鎮沅縣勐大鎮下轄村之一,國土面積48.73平方公里,屬于半山區。有農戶687戶,鄉村人口2643人,其中農業人口2643人,勞動力1191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18人。全村耕地面積3892畝,全村人均耕地面積1.5畝。201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46.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57.00元。
截至2016年,大井村共有符合參保條件的1629人參保(正常人員1590人,殘疾人、五保戶共39人),參保率為:91.77%,制度在全村已經有了較廣的覆蓋面和知曉度。2014年保費收入為145000元,發放待遇人數為427人,發放待遇334520.40元。到2015年,保費收入增至250100元,發放待遇人數為443人,發放待遇431424.29元。到2016年,保費收入為166700元,發放待遇人數為451人,發放待遇413189.76元。2017年1月至4月底,保費收入為25100元,發放待遇人數為447人,共發放待遇144935.42元(數據來源于鎮沅縣社會保障局)。
2調查概況
本次研究采用偶遇的方式到大井村進行調查問卷發放,并通過現場詢問填寫的方式進行調查。針對調查難度較大的老人、文盲、殘疾人等人群,筆者采取了詢問助填、看護人間接幫填的調查方式。再運用SPSS23.0統計工具進行統計分析,并向鎮沅縣社會保障局養老股室工作人員和大井村工作人員尋求幫助,收集數據并了解當地情況。
從2017年3月至4月,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200份,無效問卷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回收問卷有效率為100%。
在被調查的200人中,男性有99人,占樣本總量的49.5%,女性有101人,占50.5%。其中有168人參加了城鄉居保,占樣本總量的84%,未參加的有32人,占16%。調查對象的年齡結構分布為:16-45歲有85人,占樣本總量的42.5%:46-59歲有83人,占樣本總量的41.5%:60歲及以上有32人,占樣本總量的16.0%。16-59歲符合參保條件的調查對象最多。
在調查對象文化程度方面,文盲有16人(8.0%),小學文化的有67人(33.5%),初中文化的有87人(43.5%),高中及中專的有24人(12.0%),大專以上有6人(3.0%)。
3存在的問題
3.1村民對城鄉居保的認知度不高
鎮沅縣社保局及相關單位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了多種政策宣傳方案,如印發宣傳手冊、組織村委會社保員進行政策培訓、在門戶網站及新媒體平臺(兩微一端——微信、微博、網絡客戶端)不定期發放宣傳訊息等。在調查中有151人(75.5%)是通過政府和村委會的宣傳、公示了解城鄉居保的,有130人(65%)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和手機等渠道了解城鄉居保的相關信息,可見當前的政策宣傳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政策具體內容和細節上的認知,很多村民卻并不深入。此外,在調查中發現村民的文化程度是影響政策認知和接受度的重要因素,在6個大專學歷的村民中,“比較了解”和“非常了解”政策的人有4人,占該群體的66.7%:高中或中專學歷的有24人,有18人比較了解或非常了解該政策,占該群體的75%。但到了初中學歷,該群體中僅有51.7%的人比較或非常了解這一政策:而對于小學學歷的人來講,這一數字為47.8%。對于政策的理解、貫徹和延續,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可能會構成一種無形的制約。
3.2經辦機構服務能力不足
在本次調查群體中有66人(33%)認為投保時對辦理流程、所需材料不了解:有41人(20.5%)認為經辦機構少,離家遠:有27人(13.5%)認為業務員態度差,不專業:有18人(9.0%)認為業務辦理時間過長,程序繁瑣。
距大井村最近的社保經辦機構為勐大鎮社保所,雖然距離僅17公里,但路況較差,日常出行不是非常便利,如遇惡劣天氣則問題更為突出。部分群眾因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對投保或其他業務辦理所需材料及必要流程不太了解,常常需要折返家中或前往鎮沅縣城(距大井村73公里)補齊材料,更改個人錯誤信息,耗損時間且耽誤農活,再加上辦理時間長,程序繁瑣,辦理城鄉居保相關業務不是很便利。
3.3居民投保檔次低,參保意愿不強,影響基金收入穩步增長
村民在參保時偏向于選擇較低的繳費檔次。被調查者中168名已參保的村民,有66人(39.3%)選擇年繳費100元,71人(41.3%)選擇年繳費200元,18人(10.7%)選擇年繳費300元。與這樣的投保檔次分布相關的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投保人自身的經濟狀況;二是一定程度上的從眾心理。調查發現目前大進村村民的收入來源相對單一(此問題為多選),主要是靠外出務工(37.5%)和在家務農(67.5%),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應付日常開銷和子女的教育經費已顯吃力,在繳費時自然就選擇較低的投保檔次。還有,在調查中認為城鄉居保的繳費對自己的生活基本沒有影響的有26人,但其中就有22人選擇了100元至300元的繳費標準:認為城鄉居保繳費對自己的生活完全沒有影響的有6人,但這6人都選擇了100元的繳費檔次。這兩類人的經濟狀況應該要好一些,但仍然選擇較低的繳費檔次,此時影響他們決策的多半是從眾心理,而非自身可從政策中獲取的保障力度以及養老保障的社會共濟理念。
4對策建議
4.1加強政策宣傳的針對性,提高居民接受度
首先,利用好大眾媒體的信息傳播優勢,開設城鄉居保宣傳專題,在地方電視臺、報紙刊物及村廣播里科普社會保險知識,講解政策細則。其次,通過各大通信運營商向村民發送政策解讀信息和參保知識,開通政策答疑熱線,由社保專業人員負責解答群眾的問題并接受反饋意見,根據群眾的聲音適時調整宣傳工作方向。再次,基層工作人員可到農戶家中發放宣傳資料,進行現場答疑,充分發揮好村社干部的工作優勢。同時也可利用各種農閑時機,入戶推廣新媒體宣傳平臺,向村里使用智能機、家里有年輕人的農戶講解示范各類宣傳帳號、客戶端的安裝使用及門戶網站的訪問瀏覽。
4.2優化經辦流程,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針對大井村距離經辦機構遠的問題,在無法增設服務點的情況下,可以讓社保員或村社干部上門收取保費、資料,或村民主動將材料和保費交到村委會,由專人負責,在每周的一個固定工作日到鎮上進行統一辦理,解決村民的麻煩。對于村民反映對辦理流程和所需材料不了解的情況,可以在社保所門口或大廳顯眼位置張貼辦理流程圖和所需材料填寫、復印示范表,將一些注意事項、各類業務辦理流程和常見問題答疑總結成辦事指南,印制后放置在經辦點內和村委會辦公室,供群眾取閱。
4.3建立健全繳費激勵機制,提高繳費檔次
大井村村民經濟水平參差不齊,政府和村委會應當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動員和引導,幫助他們按照實際情況、投保能力和保障需求核算最為適宜的參保檔次,在宣講中要突出顯示“多繳費多積累”的政策優勢和特點,鼓勵經濟水平較好,投保能力較高的參保人參加高檔次的城鄉居保。對于經濟來源單一,收入較低的適齡村民,可以用土地養老結合低檔次的城鄉居保養老,通過精準扶貧,發展特色農業,如瓢雞、雜交野豬養殖,或根據土地情況適當增加經濟作物(咖啡、茶葉、烤煙,核桃等)的種植面積,增加經濟收入,最終提高養老保障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