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金 黃叔界
摘要:經典的文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激發人們的強烈共鳴,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所以,文學作品便成為陶藝學家創作靈感的一片廣袤的取材地。注入文學性的坭興陶作品往往也能散發出與眾不同的魅力。往往是坭興陶創作中的好題材,它能促使創作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坭興陶 文學性 藝術價值
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之的坭興陶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百年工藝。坭興陶最初以純寫實的造型展現先民實際生活。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民的審美在時代的發展變化中不斷提高,生活在日益發展的物質文化氛圍中不斷改善,坭興陶的藝術價值便漸漸顯露出來。文學藝術在坭興陶作品中表現活躍、應用廣泛、形式多樣,讓人目不暇接。筆者將從坭興陶刻畫、刻字、創作,三個方面來敘述寓予坭興陶中的文學性。
一、坭興陶刻畫中的文學性
各種各樣的繪畫常常被雕刻在坭興陶作品上,如杯上的細竹,瓶上的牡丹,壺上的秋蘭,碗里的青蓮等,坭興陶作品中的繪畫內容,已成為其藝術價值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坭興陶中的文學性以繪畫內容為基礎而表現出來,緊密配合繪畫因素而存在的。文學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歷史典故、神話題材等溶于畫中,雕刻于坭器上,是影響坭興陶藝術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在坭興陶上繪女性把鋤的形象,是取自曹雪芹《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內容情節。畫面描摹了黛玉手把花鋤,步履輕盈,不忍踏花,欲行又停的葬花場景。坭器上的女性纖細嬌弱,娟秀清麗,雕刻細致工整,逸筆寫出,細筆勾皴,顯得整個坭器空靈細秀,溫潤清麗,給人柳絮撲面,滿地殘紅,雨潤露滋,風浴光沐,黯然銷魂,愁心百態的感覺。
此類寓事于畫,給坭興陶帶來更豐富的藝術內涵的作品還有:取材《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故事而創作的三人立誓畫面,塑造出使人意氣風發,壯志凌云的坭器;取材《西廂記》中“十里長亭”的故事而創作的送別情景,塑造出的坭器給人帶來離人哀怨的愁思之情;取材神話故事“女媧補天”而創作的人頭蛇身的人物造型。塑造出大氣華美的坭器。
二、坭興陶刻字中的文學性
坭興陶上的刻字最能直觀的反映出作者塑造的寓意。如果把坭興陶的畫面、造型、做工等比喻成文章的正文,那么坭興陶上的刻字就是文章的題記。如刻“上善若水”四字于坭興陶,字態外方內圓,起筆逆鋒,收筆回鋒,中間運筆道勁沉著,筆畫古厚含蓄而富有彈性。刻字時,不刻意求工而流露出恣肆奔放,結字放縱舒展,體勢瘦勁開張,意態飄逸自然,展現了對老子順其自然的深刻感悟及如水之德。
詩歌國粹在坭興陶藝術家們的手中形象再現。又如在坭興陶上刻曹操的四言絕句《觀滄海》,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刻刀,在坭興陶上勾勒出給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豪邁。再如坭興陶作品上所刻的《沁園春長沙》,筆勢飛動,迅疾便捷,但字字獨立,整篇沖和淡雅,疏朗流暢,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顧右盼,盡得自然之美;脫盡劍拔弩張之勢,卻筋骨健,艷美灑脫,結字小疏,字間多不連,但氣脈通暢,墨潤有余,瘠肥合宜,無奇大奇小之字,無奇輕奇重之筆,無倚斜取勢之墨,如百侶少年,風華正茂,風度翩翩,慢步緩行于湘江之岸,卻胸懷大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字字潤美,飛逸奇雄,驂鸞跨鶴,飄飄欲飛。刻字兼用方筆,藏鋒為主,兼施露鋒,結體用筆瀟灑古淡,極盡江左風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處處含蓄,耐人尋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無列,行間緊密,幾與字間空白相當,結體用筆內柔外剛,“標拔志氣,輔藻情靈”。
三、坭興陶創作中的文學性
《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坭興陶創作也是如此,即使著泥的工藝再高超,創作出的坭興陶沒有內涵,則不過是依舊停留在原始階段的坭器,只有實用性,卻沒有藝術價值。坭興陶雖然是造型藝術,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至現在,坭興陶并不只是為了象形而描繪,而是為了表達陶藝家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抽象的,如何才能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給坭興陶注入靈魂呢?這便與陶藝家的文化修養有關。這些靈魂注入者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又該怎樣去了解、吸收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則離不開對文學修養的培養。陶藝家本身具備定的文學素質,在坭興陶創作時便會聯想其頭腦中存在的文學知識,給創作的坭興陶作品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才能很好地把陶藝家的思想情感融入坭器之中,感情化的形象語言在坭興陶中體現出來,坭興陶作品便成了形象的文學,被注入“靈魂”。
在景德鎮民間,有這樣首民歌:“正月里機房教子(孟母三遷),二月里張生啟程(西廂記),三月里山伯訪友(梁祝姻緣),四月里四九問路,五月里英雄聚會(水泊梁山),六月里夜訪白袍,七月里徐庶薦葛(三國演義),八月里正德戲鳳(游龍戲鳳),九月里夜打登州,十月里金橋算命,冬月里海螺絲打瓜精,臘月里四郎探母。”這首民歌巧妙地將陶瓷行業一年之中淡、旺季的情況與文學作品元素交融起來,反映出了陶瓷藝術和文學藝術的緊密聯系。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陶藝家們從浩瀚的文學藝術中吸收養分,獲得靈光。千百年來,文學為坭興陶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文學性點點地滲入坭興陶的藝術價值之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