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娟
摘要:退役軍人事務部組建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近期出現了多次影響較大涉及退役軍人的網絡輿情,有關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輿情應對和引導工作。網絡輿情是一柄“雙刃劍”,考驗著相關部門的應急處置、輿論引導能力。
關鍵詞:退役軍人;網絡輿情;應對引導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8122 (2018) 09 - 0037 -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黨中央和習主席對全軍官兵、退役軍人和廣大軍屬的關心厚愛,引發了全民關注熱議。2018年兩會公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以來,網絡上關于退役軍人事務部和退役軍人的輿論熱度持續不減。特別是4月1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掛牌以來,陸續發生了幾次相關熱點事件,引發了網絡輿情波動。習主席強調,“要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推動改革發展,有利于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1]在互聯網成為輿論斗爭主戰場的時代,提高退役軍人相關網絡輿情的處置引導能力,推動退役軍人管理保障事業發展,是退役軍人工作部門必須面對的一場考驗。
一、退役軍人相關網絡輿情現狀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截至2018年2月底,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12.8億戶,累計流量達到68.9億G,手機上網用戶數已經超過12億。騰訊公司公布的業務數據顯示,微信公眾號月活躍賬號數量350萬個,月活躍粉絲近8億。網絡將人們裹挾進入人人可參與的“自媒體”時代,輿論形勢更加錯綜復雜。網絡輿論涉及退役軍人話題,是社會發展、改革深入、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加強的必然。當前,涉及退役軍人的網絡輿情,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關于退役軍人的正面話題深受歡迎,傳播迅速。2018年3月29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發布國防短片《老兵》,同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播放了該片,引發一輪輿情高峰。截至4月5日,該短片視頻播放量破億次,相關話題的新聞報道量達687篇,微博442條,微信文章253篇,搜索引擎百度指數顯示,關鍵詞“老兵”的搜索量上升[2]。2018年5月,以5·14川航航班備降事件中緊急備降成功的轉業軍人,四川航空機長劉傳建為代表的多名優秀退役軍人,因見義勇為,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典型事跡,也在網絡和微信上被大量轉發、廣泛傳播,不僅有效宣傳了退役軍人群體的正面形象,更向社會持續傳遞了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二是關于退役軍人的負面話題不斷出現,危害性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斷章取義曲解正面報道,2018年兩會期間,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刊發兩會代表、國防經濟學家郝萬祿關于退役軍人事務部開展工作設想的訪談文章,被某些自媒體斷章取義歪曲解讀為國家即將取消退役安置,在社會上和軍隊中造成非常消極的影響;無中生有編造謠言,退役軍人事務部剛剛掛牌兩天,關于部長在內部會議上的講話以及寫給全國5700萬退役軍人的一封信,在網絡上大肆傳播,事后得知純屬捏造;放大炒作爭議話題,5月25日,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法興,4月在集團黨建工作會議上的一些不當言論,被上傳到網絡持續炒作、放大發酵,引發大量偏激輿論,不乏惡意人身攻擊。
二、退役軍人相關網絡輿情的影響分析
習主席深刻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強調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一分為二的觀點看,網絡輿情是一柄雙刃劍,雖然會對退役軍人工作產生一定消極影響,但引導處置得當,將從長遠上促進工作的發展。
一是網絡負面輿情的消極作用。從當前發生的多起有關退役軍人負面輿情看:
1.影響社會和諧。在有關退役軍人的負面輿情中,許多網民言論缺乏理性,往往偏離事實本身,且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和誤導性,渲染地方對退役軍人的歧視,煽動現役軍人情緒,不利于軍民團結、軍地和諧。同時,極易引發網絡暴力行為。
2.干擾工作秩序。在地方機構改革進行的關鍵時期,退役軍人事務部組建工作和各項業務工作同時進行。在人員尚未配備完整之際,又需要投入人力精力查證不實信息、協調有關部門發聲、聯絡媒體辟謠等工作,以應對處置負面輿情,客觀上干擾了政府部門正常工作運轉。
3.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某些境外勢力利用負面輿情,放大和歪曲退役軍人相關話題,蠱惑部分不明真相的網民滋生事端,蓄意抹黑退役軍人群體、抹黑退役軍人工作部門,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二是網絡輿情的正面促進作用。退役軍人群體和退役軍人事務部受關注度高,退役軍人背后牽涉更多家庭成員、社會各個領域,影響面巨大。要善于把正面話題做成輿論熱點、宣傳亮點、受眾焦點,把黨的宣傳工作規律和網絡輿論傳播規律結合起來,把宣傳黨和國家關于退役軍人工作政策、方針、指示和反映廣大退役軍人的需求心聲結合起來,把黨和政府“想說想做的”和退役軍人“想聽想要的”結合起來,形成吸引人、教育人、感染人、激勵人的正面導向,形成有力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網絡輿情態勢。線上輿情影響線下風向,正面輿情占據主導地位,勢必有力促進退役軍人管理保障事業發展,勢必有力助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勢必有效鞏固軍民團結一家親的魚水深情。
三、應對引導退役軍人網絡輿情的思考
退役軍人相關網絡輿情關系退役軍人群體穩定,關系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開展。網絡輿情傳播速度快、波及廣、影響大。套用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一個不起眼的話題,一句看似普通的言論,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處置,可能引發一場輿論“風暴”,陷入輿論“旋渦”,造成無法預見的危害。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區分不同類型的輿論形態,有針對性地做好輿情應對處置。
1.對于正面輿情,大力宣傳助推,積極營造有利于退役軍人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退役軍人工作部門可設立新聞發言人,設立專門的輿情研判分析職能,針對社會廣泛關心關注的方面主動發聲、先聲奪人;要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工作軍地協作、多部門協調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軍地主流媒體、部門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作用,借助官方聲音和主流媒體的權威性、融媒體資源、龐大的受眾群,形成正面輿情傳播的強大合力。2018年4月1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掛牌成立,當天上午組建成立的消息即通過《解放軍報》微信公號“軍報記者”、《中國退役軍人》雜志微信公號發布;5月3日,為回應社會關注,退役軍人事務部相繼在“中國政府網”、微信公眾號“軍報記者”、“中國退役軍人”公開辦公地址,迅速得到大量轉發傳播。政府部門主動迅速地公開信息,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退役軍人的熱烈關注。
2.對于負面輿情,及時澄清反擊,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人民軍隊、退役軍人良好形象。對于網絡負面信息,首先要建立健全網絡突發事件輿情快速反應機制,在負面事件發生后迅速完成各方輿情收集分析,為及時準確做出形勢研判提供依據;其次,要在第一時間追溯信息源頭,查明事實真相,并通過權威渠道發布,阻斷不實信息傳播發酵的路徑,將可能出現的輿情影響置于可控范圍內。2018年4月18日,網絡流傳“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寫給5700萬退役軍人的信”,時隔一天,退役軍人事務部便發布了官方聲明。5月26日,針對周法興不當言論事件,再次在主流媒體發聲,以評論文章《堅決落實最高領導人指示精神,滿腔熱忱為退役軍人服務》正面回應網民。6月11日,該部就流傳的“在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支持和指導下,即將組建‘國家退役軍人發展基金工作委員會”相關傳言再次進行官方辟謠。官方信息的發布傳播,有效遏制了負面輿情的蔓延滋長。
3.對于中性輿情,引導凝聚共識,努力形成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的輿論合力。“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在互聯網上的一種特殊反映,是干部群眾對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趨勢以及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在網上的集中反映。”[3]輿情不僅有正面、負面之分,還包括大部分中性輿情,同樣需要引起重視。以“中國退役軍人”微信公號發布針對周法興言論的官方回應文章后輿情分析為例,自5月26日晚21:00發布,截至27日下午13:30,總閱讀量17300余次,評論200條,其中正面、負面評論各占15%,其余大部分為中性評論,主要內容為對退役軍人事務部持有期待、提出意見建議。對于中性輿情,要在全面收集、準確研判基礎上,仔細甄別、有針對性地引導。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團結穩定鼓勁的方針,爭取和轉化中性輿情,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強大正面輿論合力,推動退役軍人管理保障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4 - 195.
[2]鄧睿.“《老兵》播放量破億了!輿論回聲源自共同記憶”[ EB/OL].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金臺點兵工作室,2018年4月12日,http://original.hub-pd. com/c/2018-04-12/732820. shtml.
[3]姜勝洪,網絡輿情的內涵及主要特點[J].理論界,2010(3):151 -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