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瑜
摘 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和輸送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大學生經常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表達自己的看法、情緒,與他人交流觀點。但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大學生又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難免因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不夠而受其影響,故如何做好大學生輿情管理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時代;大學生;輿情管理
一、網絡時代及輿情的定義和特點
(一)網絡時代的定義
網絡時代是指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相互結合基礎上構建的寬帶、高速、綜合、廣域型數字化電信網絡的時代。在信息高科技的強有力支持下,互聯網將人類的文化傳播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人們所稱的”網絡時代”
(二)輿情的定義
輿情是“輿論情況”的簡稱。大學生輿情,即指在一定時期內,大學生對校內外一些具體事項的思想認知、情緒反應、價值判斷和意見傾向等的綜合表現。這些具體事項既可以是國家管理者制定和推行的法律規章制度、各類方針政策、工作措施,也包括影響大學生利益的事件、人物,甚至還包括高校存在的各種問題等。
(三)大學生輿情特點
1.關注的社會熱點事件
在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事件中,關注度最高的事件是突發公共安全事件(68.7%)、社會道德事件(60.7%)、經濟民生事件(52.8%)、文化娛樂體育事件(51.9%),這幾類事件的關注度(個案百分比)都超過了50%??梢钥闯觯斍皩W生普遍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雖然身處學校,但心系社會。從輿情產生來說尤其要注意學生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和社會道德事件的態度及看法,這兩類事件最有可能成為學生關注焦點并進而產生輿情。
2.關注的高校熱點事件
在涉及高校的事件中,大學生最關注的是師生權益類事件(67.0%)、教育公平事件(66.0%)、高校管理類事件(63.6%)和教育腐敗類事件(53.7%)。可以看出,學生對和自己利益最緊密相關的事件關注度高。因此,要避免在高校中爆發輿情事件,國家和高校都要高度重視學生權益,努力促進教育公平,提高高??茖W化管理水平,杜絕各類教育腐敗行為。
二、當前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任務及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和自媒體時代,在校大學生可以隨時了解最新的新聞資訊動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對信息真偽的甄別和對事件發展的完整了解。大學生群體許多時候不能準確把握各種信息本質,不能冷靜客觀去分析各種社會現象,極易受到負面信息影響。因此,明確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具體任務和存在的問題,成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1.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任務
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任務可概括為四個方面,分別是搜集整理、匯總分析、及時上報和即時處理。在輿情發展和演變不同階段,高校實際輿情工作的具體任務各有側重。
2.當前我國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多數高校網絡輿情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工作方法和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對大學生網絡輿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專門的網絡輿情工作機構,高校網絡輿情工作部門缺乏必要的輿情預警意識和預警措施,不能科學研判輿情態勢,沒有科學合理的輿情處置預案等。
三、加強大學生輿情管理方法
(一)建立大學生輿情匯集機制
輿情匯集是大學生輿情工作的基礎,只有掌握真實、全面的信息,才能作出準確的分析、判斷,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苗頭性的問題,并對即將要發生的問題作出準確的預警。因此,建立輿情匯集機制關鍵在于暢通信息匯集渠道,完善輿情匯集網絡,及時發現大學生輿情工作中的盲點、失控點,危險點。首先,要結合高校實際,緊緊抓住重點環節和關鍵崗位來收集信息。通過建立輿情信息員制度,設置輿情直報點,廣泛收集信息,進行匯總。當前,高校校園網越來越成為師生員工表達心聲、愿望、訴求的重要陣地,輿情信息員要及時收集網上重要輿情,及時準確地圍繞輿情中一些帶傾向性的問題、思想理論領域的動向以及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匯集。當然,輿情收集要有一定的針對性,特別是要緊緊圍繞高校的熱點、難點問題,例如招生、就業、醫療、評優等方面收集信息。其次,要明確輿情信息發布工作。對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工作,實行“統一口徑,集中管理”,要確定比較合適的發言人。發言人一定要思維敏捷、反應迅速,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親和力,全面了解學校情況,參與大學生輿情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各種會議,對正在發生的輿情危機有著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對輿情危機預警和公關的工作取向有清晰而完整的把握,從而將正確的信息通過主渠道及時傳遞給大眾,提高大學生輿情認同程度,以增強凝聚力,搭建學校與學生、家長、社會溝通的最有效途徑。
(二)建立大學生輿情干預機制
輿情干預機制就是根據掌握的各種苗頭、傾向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引導輿論、化解矛盾、消除危機的工作方式。輿情工作重在收集信息,但又不能止步于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通過科學的分析和研判,在恰當的時機運用恰當的手段,對信息進行恰當的干預處置。首先,要快速反應。影響高校安全穩定的潛在性、苗頭性信息一經發現,高校應在第一時間進入應對狀態,避免事態擴大。其次,要統一指揮。在學校領導的統一指揮下,由輿情信息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組織協調和分工負責,確保處置和應對工作有理、有序。再次,要引導輿論。借助校園宣傳陣地的滲透力,進行主流話語的發布。校園宣傳陣地包括校報、廣播臺、閉路電視、校園網等,具有發行普及、收聽收視率高、滲透力強的特點,其報道和評論常被學生廣泛關注并作為思想和行動的依據。有時校報的一篇評論,會使大學生對輿情進行優化選擇。同樣,高校主流媒體也可能因一篇不合時宜的文章鬧得滿校風雨、議論四起。在輿情工作中,高校宣傳部門一方面要有開放的視野,敢于求同存異,不斷強化“把關人”意識,積極發揮“議程設置”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搭建新陣地、新平臺,在服務師生文化活動的同時導入主流話語的要求。此外,高校宣傳部門還要積極創新宣傳方式,善于抓住輿情的特點,選擇最佳方式快速干預。
(三)建立大學生輿情預防監控機制
預防監控是根據分析研判所得出的輿情危機,針對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或者已經出現的苗頭性問題,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問題發生或者及時解決存在的苗頭性問題的工作方式,這是大學生輿情工作的關鍵環節。要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預防監控體系,有針對性地采取事先預防措施、事后補救措施,尤其是注重加強事前監督,提前防患。對發現苗頭性的問題,要組織從事輿情危機分析、研究的工作人員進行跟蹤監控,及時掌握預防糾正措施的執行情況和效果。要注重加強事中監督,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形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的機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BBS、博客、貼吧等新型傳媒以其虛擬性、隱蔽性、發散性、滲透性和隨意性等特點,越來越成為大學生表達個人想法和意愿的渠道。因此,高校還要加強對校園網的管理監測,組織力量采用科技手段,加強“敏感點”的發現、“熱點焦點”的預警、“爆發點”的掌控工作,從而形成全方位、全過程、多維度的預防監控系統。
(四)建立大學生輿情分析研判機制
輿情分析研判包括:對采集到的輿情信息按主題自動分類匯聚;識別負面報道和不良言論、熱點和敏感話題;分析輿情信息的傾向性;跟蹤輿情信息;分析輿情信息發展趨勢,對各類主題、各種傾向性言論形成自動摘要;對負面報道和不良言論、熱點和敏感話題及時發現并自動報警;生成統計報告;等等。
輿情分析研判機制主要有兩種方式,即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在收集與危機相關的敏感信息的基礎上,運用科學方法預測和分析信息,準確預測,確定危機預測結果,提前介入,及時處理。定性分析,即通過各領域專家及工作人員組成分析評判平臺進行分析。由于輿情危機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以及實地調查的困難,輿情分析中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個案分析法、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等方法。只有始終堅持重點輿情分析與經常性輿情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才能形成一批有情況、有分析、有對策、有價值的專題輿情分析報告,為學校決策提供準確研判。在分析評判中,還要注意各高校大學生輿情工作的特殊性。既要重視高校與社會的不同,也要注意高校中各學科專業大學生之間的差異,從而準確把握其思想反應和狀態,掌握其特殊規律,增強分析評判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建立大學生輿情跟蹤反饋機制
大學生輿情跟蹤包括追蹤、回訪、救助、落實以及全程監控,這是防止輿情危機發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并關系到大學生輿情的長期處置效果,對于處理好有關事件和應對復雜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學生輿情反饋包括內部反饋和外部反饋。內部反饋主要是指在大學生輿情系統內部以簡報、通報、評比、表彰、培訓、考核等手段為主,對相關的信息匯集和分析工作進行必要的總結,提出進一步的工作要求;外部反饋是大學生輿情事件發生后,高校根據輿情信息,有計劃地組織新聞發布等活動,及時引導社會輿論以平定事態、穩定民心。做好大學生輿情反饋工作,要確保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消除誤解、維護穩定。一方面,高校要善于運用信函、公示欄、校報、網絡等多種載體,宣傳大學生關心的各項政策法規,以及為大學生辦實事力、好事的進展情況,同時將學校對輿情信息的處理意見、處理理由以及整改措施等反饋給大學生,自覺接受大學生監督,贏得他們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要及時將對輿情信息的調查事實、處理過程、處理結果等上報教育主管部門,為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掌握情況、科學決策、指導工作提供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毛蔚蘭.大學生網絡倫理問題探析.
[2]虞永飛.略論高校網絡輿情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及引導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