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存在“規范事實”嗎?

2018-01-17 22:21:59劉松青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規范性概念規范

劉松青

當我們使用“事實”這個概念的時候,通常是指真實存在的某種事物或發生的某些事情,它可以通過我們的認識能力去發現和辨識,并可通過一定的方法判斷其真假。比如,我們可以斷言“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是事實,可以斷言“力產生加速度,且加速度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是事實,也可以斷言“人類當中有一群人專門做哲學研究”是事實,等等。這一切似乎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事實所構成的世界之中,或者說事實是構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正如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一書開篇所指明的那樣:“世界是事實而非物的總和。”*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5頁,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然而,到底何謂事實,世界上多少種事實,即便是維特根斯坦也沒有言明。不過,在有些哲學家看來,如果事實概念僅僅是指那些可以描述的、可以斷言真假的事物和事情,比如自然事實或科學事實,那么事實的概念則未免過于狹隘。他們主張,在美的領域存在美學事實,在邏輯領域存在邏輯事實,除此之外,在關于“應該”的思想或行動領域則存在相應的規范事實。我們要問的是,真的存在這樣的規范事實嗎?它們是世界的一部分嗎?哲學家對此莫衷一是。正如科恩布里斯(Hilary Kornblith)所指出的那樣:“規范事實(要求)是不是存在并不是一個十分清楚的問題,因為規范事實不像關于物理對象那樣容易描述,我們根本無法用一種和發現物理對象及其屬性的關系相同的方式直接發現思想和行動的正確方式。規范事實似乎并不是構成世界的一部分,至少它不像某種外在于我們并可以像遭遇桌、椅、他人和微觀物理對象一樣可以遭遇的東西。但是,也可能存在規范事實,它們支配我們的不是某種因果關系,即服從物理法則的世界的直接因果關系,但規范事實似乎同樣給予我們某些限制。”[注]Hilary Kornblith.On Reflec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p.108.

對于規范事實是否存在這個問題,規范實在論者和反規范實在論者的觀點迥然不同。規范實在論者認為,規范性事實是存在的,它們擁有特殊的規范屬性,并對我們的行動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必須依靠或利用這些事實和屬性來進行推論、辯護,拒絕承認規范事實的存在或者放棄這些特殊的屬性,就是拒絕或放棄可理解性本身。反規范實在論者則認為,不存在規范主義所堅持的那類特殊事實,相應地,它們也沒有規范實在論者所宣稱的那些屬性。本文將一方面闡明反規范實在論者和規范實在論者各自的觀點和主張,一方面嘗試通過對事實概念的批判,揭示自然主義者對事實概念理解的狹隘性和認識的不足,并主張從世界、語言、事實和真理的四維結構來理解規范事實,進而表明規范事實的獨特性,闡明規范事實存在的合理性基礎。

一、反規范實在論

規范事實一般是相對自然事實而言的。規范事實與自然事實的區分從根源上至少可以追溯到休謨,以石里克、卡爾納普、萊辛巴赫為代表的邏輯經驗主義,直接繼承了休謨的這種區分,并且將事實限定在經驗自然科學之內。他們認為,規范命題不是事實陳述,無法通過經驗來證實,要么是情感的表達,要么是偽裝的命令,因而所謂的規范事實可以從本體論中予以剔除。

非認知主義者受休謨和邏輯經驗主義的影響,也認為規范判斷并不表達命題主張,因此不能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即沒有真值。他們否認規范判斷可以描述世界的某些特征,并否認規范判斷是客觀上正確的。其中,以艾耶爾和史蒂文森為代表的情感主義認為,規范判斷只不過是一種情感態度的表達,是為了影響聽話者行為的語言行為。理解規范語詞或概念的意義就是在這些觀點的指導下去理解人們處于什么樣的命題態度,或者當他們使用規范語詞或概念的時候,他們試圖去做什么。這些狀態被確定為本質的動機陳述,用來調節規范思想的具體實踐角色。根據他們的觀點,規范事實要么不存在,要么存在而不可知。以吉巴德(Allan Gibbard)和布萊克本(Simon Blackburn)為代表的表達主義認為,規范語言在實踐中充當某種概念角色,潛存在規范思想之下的態度是計劃或意圖,規范思想不過是一種負載計劃的思想,它體現的是主體如何在各種環境中行動的心理承諾。

當然,除了邏輯經驗主義和非認知主義之外,對規范事實的質疑還有以麥凱(John Mackie)為代表的錯誤理論(moral error theory)和以科爾斯戈德(Christine Korsgaard)為代表的建構主義理論。錯誤理論對于規范事實的質疑是根本性的,不僅認為規范事實在形而上學上是古怪的,還認為在認識論上是不可能的。錯誤理論認為,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規范事實和真理,沒有對與錯。因此,我們的規范判斷試圖去描述事物的規范屬性,是不可能如愿的。而以科爾斯戈德為代表的建構主義者在態度上要比錯誤理論溫和許多,他們既不宣稱規范事實的存在,也不否定規范事實的存在,他們只是反對獨立的規范事實和屬性可以擁有超出主體的力量,認為規范性本質上是實踐的,規范性來自于人的理性,也就是行為主體自身的反思性認同,或者說來自于行為主體對自身同一性的認同。科爾斯戈德認為,規范事實存不存在都沒有關系,我們甚至都用不著假定一個規范實體或者客觀的價值領域。所謂規范事實或者規范真理無非就是正確地使用了規范性概念的判斷。[注]克里斯蒂娜·科爾斯戈德:《規范性的來源》,54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所以,嚴格說來,建構論者只是反對作為本體的規范事實,而非具有實踐意義的規范性。

可以看出,對于規范事實不存在的指控存在于不同的層面,按照芬利(Stephen Finlay)的說法:“對于獨立自存的規范事實和屬性的反對基本上是圍繞著形而上學的、認識論的和實踐的三個方面的難以容忍的‘古怪性’的指控展開的。”[注]Stephen Finlay.“Recent Work on Normativity”.Analysis, 2010, 70(2): 331-346.

根據邏輯經驗主義、非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理論以及錯誤理論[注]我們可以籠統地稱之為反規范實在論或自然主義,一方面是為了敘述的簡化,另一方面,它們都和分析與實證傳統一脈相承,或多或少帶有經驗主義的立場,因此,在廣義上可以視為自然主義的不同版本。對規范事實的態度,我們可以簡要地概括為:規范事實是不存在的,因而也是不可知的,或者規范事實是否存在無足輕重。換句話說,不管是從本體論還是從認識論來看,規范事實的存在都是可疑的。尤其是對于以物理科學為衡量一切之標準的人而言,認為獨立的規范事實和屬性是形而上學上十分“古怪性”的、不可接受的,這一點似乎很好理解。

正如蒂蒙斯(Mark Timmons)指出的那樣,哲學的自然主義者試圖闡明和辯護的是所有的一切(包括所有事物、事件、事實、屬性)都是科學所研究的自然或物理世界中的一部分。關于實在之本質的最佳發現模式是自然科學。[注]Mark Timmons.Morality without Foundations:A Defense of Ethical Contextualisr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p.13.這種以科學為旨歸的自然主義有很大的市場,并被很多哲學家視為前提或者理論框架的預設,不過,他們面臨的問題將十分棘手,那就是:“物理自然與看似超物理的概念內容、理由、價值等規范性實體(如果確實存在的話)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如何刻畫這種關系的本性,也就是如何理解這些規范性實體的功能或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或不可還原性的根源?”[注]鄭宇健:《規范性的三元結構》,載《世界哲學》,2015(4)。很明顯,這些問題都是自然主義繞不開的,同時繞不開的還有來自非自然主義者就規范性所涉及的各方面問題展開的辯駁與挑戰。于是,反規范實在論者關于規范事實不存在的指控也不得不面對來自規范實在論者的反擊。

二、規范實在論

規范實在論者認為,規范性或規范事實并非虛幻之物,而是處于形而上學的優先位置,是獨立自存的。他們基本上都認為,一個概念或語詞或者一個規范判斷與命題是規范性的,是由于它們是世界的規范部分或世界的一個特征,表現為某種規范事實、實體、屬性、功能或關系。因而,規范實在論(非自然主義)的觀點可以概括如下:

(1)規范事實和屬性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不同于科學的和任何其他類型的屬性和關系;

(2)贊同規范事實和屬性是與純粹的科學世界觀不相一致的。[注]Teemu Toppinen.“Essentially Grounded Non-Naturalism and Normative Supervenience”.Topoi Volume Online First-Mar 1,2017.

不過,認為規范事實存在的哲學家有很多,他們內部也存在一些分歧,比如在規范事實是否可以還原為非規范事實或自然事實方面,規范實在論又可以分為非還原的實在論和還原的實在論。非還原的實在論者認為,規范事實是獨立自存的,不可以用非規范術語來說明和解釋。不過,他們認為,規范事實和屬性雖然存在,但是除非訴諸更基礎的規范事實和屬性,否則它們就不能被解釋。還原的實在論者認為,規范事實是存在的,不過規范事實可以還原為自然事實,可以用自然術語或者非規范術語來說明。

正如自然科學對于物質或科學事實的探查需要深入到原子、細胞或基因這樣基本的元素一樣,規范實在論者對于規范事實的探查也需要借助于一些更基本的事實或者還原為一些基本的元素,這似乎無可厚非。不過,二者在態度上卻存在明顯的差別。比如,帕菲特就明確主張:“存在不可還原的規范事實和真理,它們不能用非規范的概念來解釋。”他指出:“雖然我們不能解釋規范性是什么,或規范概念是什么意思,但我們可以解釋規范性不是什么,這些規范概念不是什么意思。規范性是什么意思可以通過詢問規范概念是什么意思來回答,比如,理由、應該。”[注]Derek Parfit.“Normativity”.In R.Shafer-Landau(ed.).Oxford Studies in Metaethics.Vol.1.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p.331.斯坎倫(T.M.Scanlon)等人也認為借助“理由”概念可以對規范性概念進行說明:“某物之所以好,是因為存在一些理由有利于擁有一些積極的態度針對它,比如尊敬、欽佩和欲望等。”[注]Thomas Michael Scanlon.What We Owe to Each Other.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p.20.拉茲(Joseph Raz)也認為,“成為一個理由”或者辯護的關系是實在的基本的規范部分。芬利(Stephen Finlay)和施羅德(Mark Schroeder)等人則認為,規范事實可以根據主體的欲望或者相關的意向態度的關系,即通過接受規范性和動機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來分析。還有一些人訴諸某種功能類型或者目的論,如托馬森(J.J.Thomson)訴諸規范類型(normative kind),把規范性看作是規范—相對性的一種特殊形式,正確或者不正確的區分是源于事物之本質的相對規范而言的。布魯姆菲爾德(Paul Bloomfield)則訴諸“幸福”(Eudaemonia)的觀念,認為規范性符合使生物生活得更好的目的。

此外,也有一些哲學家在尋求一種解決自然事實與規范事實之沖突的折中之道,試圖說明規范屬性與自然屬性之間存在某種共通或交互性。布林克(David Brink)認為,規范性是獨立的,然而只是經驗上或者后天可知的。謝夫-朗多(R.Shafer-Landau)認為,所有哲學問題都是先天綜合判斷,因此,我們不應該懷疑規范知識,就像我們不懷疑科學知識一樣。他還認為,即使我們不知道怎樣獲得規范知識,我們所需要知道的是,這些神秘的原理的確是可靠的。除此之外,還有認為規范事實是隨附于自然事實的“隨附論”、認為規范事實依賴于自然事實的“依賴論者”[注]比如,葳蕤南(Pekka V?yrynen)認為規范的依賴于自然的(非規范的)。他認為行動依據非規范的、非評價的屬性而擁有其規范屬性和評價。以及宣稱存在混合規范事實和規范屬性的非自然主義的解釋。[注]Stephanie Leary.“Non-naturalism and Normative Necessities”.In R.Shafer-Landau(ed.).Oxford Studies in Metaethics.Vol.12.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pp.98-99.

韋奇伍德(Ralph Wedgwood)走得似乎更遠些,他堅持為獨立存在的規范事實和屬性辯護,并堅持解釋規范性之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他認為,規范概念是和科學描述這個世界一樣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僅僅從非科學興趣的視角才有意義。雖然他認為規范概念可以用意向態度來分析,但是它們仍然是獨立自存的,因為意向態度自身如果不訴諸規范性則無法分析。他甚至認為,獨立的規范事實和規范屬性也可以是因果有效的,而根本不用侵入科學的領域。當然,韋奇伍德訴諸意向來解釋規范性和其他哲學家訴諸理由、動機、欲望、信念、功能以及目的等方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然而,他強調規范事實和自然事實雖然是不同的概念,卻都是描述世界的方式,并且同樣具有因果效力。[注]Ralph Wedgwood.The Nature of Normativity.Oxford: Clarendon Press, 2007,p.184.如果確實如他所言,那么規范事實的存在就不像某些極端的懷疑論者所認為的那樣,是一些捉摸不透的虛幻之物(有人稱之為形而上學的幽靈)。

可是,如果規范事實真的存在的話,它們是一些什么樣的事實?它們和自然事實是何種關系?我們又是如何感知它們的存在?規范事實要向我們指明的是什么?是我們生存或生活的本質,還是幸福、正義、和平、愛或者永恒的善?我們如何才能理解規范事實?

三、規范事實存在的合理性基礎

從直覺上講,規范實在論者和反規范實在論者不可能同時正確,因為規范事實不可能既存在又不存在。如果他們各自的觀點都是得到充分證實的或者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其觀點的正確性,那么顯然在邏輯上又是不可能的,除非我們訴諸相對主義。然而,相對主義并不是一種實質性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有必要換一種方式去理解規范事實,而不是像發現科學事實那樣去揭示它、定義它。

正如帕菲特所言,規范事實的存在首先需要借助對規范概念(語言)的說明來闡釋,但這還遠遠不夠,規范事實的存在還需要通過對世界、事實和真理概念的分析來闡明,只有通過對與規范事實相關的這四維結構的分析,才能闡明規范事實存在的合理性基礎。也就是說,規范事實是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是不是世界的一部分,是不是和其他事實尤其是科學事實不同,是不是同樣能夠描述世界,不僅取決于我們對于語言即規范概念的理解,還取決于我們對于世界概念、事實概念和真理概念的理解。

(一)世界

人們也許不會懷疑世界的真實存在,因為我們就生活在世界之中,可是,當面對“世界到底是什么”的問題時,又難免陷入“不知世界真面目,只緣身在世界中”的迷茫。即使這個世界就是那些可見的東西,如桌椅屋舍、蟲魚鳥獸等,它們的基本特征就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科學所描述的特征,我們依然會陷入對于另外一些不可見的、不可描述的事物的疑惑。除了科學描述和研究的那些東西,還有很多東西超出了科學實在的范圍,比如語言、音樂、宗教,還有價值、理由、意義和幸福等。

所以,我們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世界首先是一個屬人的世界,其次才是一個科學觀察和研究的世界。只有承認世界是一個屬人的世界,我們才可能像塞爾一樣發問:“心理實在、意識、意向性或其他心理現象的世界怎么會與一個完全由力場中的物質粒子組成的世界相適合呢?一個由貨幣、財產、婚姻、政府、選舉、足球賽、雞尾酒會和法庭等構成的客觀世界怎么可能在一個完全由力場中的物質粒子組成的世界中存在?”[注]塞爾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世界存在著一些只是因為我們相信或同意其存在才存在的事物,比如貨幣、議會、奧運會等等,關于這些事物的許多事實不是人們的愛好、評價或道德態度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客觀”事實。“2008年的奧運會在北京舉行”就屬于這樣的客觀事實,它不同于“氫原子有一個電子”這樣一些不依賴于人的意見的事實。

塞爾把事實分為兩類:一類是依賴于人們一致同意的事實,他稱為“制度性事實”;一類是不依賴于任何人的意見和同意的“無情性”事實,這一類事實就相當于物理事實。在塞爾看來,無情性事實對于制度性事實具有邏輯上的優先性,不存在離開無情性事實的制度性事實。可以說,制度性事實存在于無情性物理事實之上。而制度性事實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只能在其他事實的一套系統中存在。例如,為了使全社會的任何一個人都有貨幣,這個社會就必須有一個用商品與服務交換貨幣的系統。沒有無情性事實就沒有制度性事實。這是制度性事實的邏輯結構產生的結果。[注]約翰·塞爾:《社會實在的建構》,14、40頁,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

根據塞爾對制度性事實的探明,我們至少可以說,世界不只是科學視閾下的世界,構成世界的也不僅僅是物理、化學、生物等事實。但問題是,即便如塞爾所言,存在自然事實之外的事實,我們還是面臨自然主義或反規范實在論者的挑戰:即使世界包括制度性事實和無情性事實那又如何?我可以承認議會,承認奧運會,承認“21世紀”是存在的,承認美國“總統”是存在的,也可以承認貨幣、股票甚至承認價值和規范概念的存在,但是,推理性規范事實的存在似乎依然十分隱晦。要回答這個問題,還需要將目光轉向我們表征這個世界的語言。

(二)語言

語言、心靈與世界之間的關系是近代哲學的核心問題。麥克道爾(John McDowell)指出,現代哲學特有的憂慮主要體現為心靈與世界的關系,而“心靈與世界的關系是規范性的”,“為了理解指向世界的人的心靈狀態或心靈事件的含義,即為了弄清楚經驗或判斷的存在方式,我們需要把心靈狀態或事件置于一種規范性的傳統之中,通過‘正確’與‘不正確’等概念來確定事/物如此或如彼”[注]John McDowell.Mind and World:With a New Introduction.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pp.xi-xii.。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確是通過語言理解世界,理解規則,理解他人和我們自身。我們不僅有關涉“事情如何”的非規范性語言,還有關涉“事情應該如何”的規范性語言。正如塞爾所指出的那樣,我們的基本語言因素不僅有描述自然事實的自然類概念,也有用作規范和評價的規范類概念。有些東西,比如,“房屋”“餐館”“服務員”“錢”,甚至“椅子”“桌子”這樣的東西,雖然它們是可見的物理現象,但卻很難用物理的—化學的描述來定義。所以,對于這些事物的描述有必要引入一些不同于物理的—化學的概念,借助一些規范的評估標準來描述。我們可以說,服務員是能干的或者不能干的、粗魯的或者彬彬有禮的,餐館是優雅的、精美的、庸俗的或者不入時的,等等。很顯然,對于這樣一些東西,它們有一種特殊的本體論特征,似乎只能通過一種內在的“現象學”視角來描述它們對我們顯得如何,而無法或不能通過現代認知科學、計算科學等方式去探究。這樣的“描述”(規范判斷或評價判斷)顯然又和自然概念的描述有所不同,但這并不是說規范語言和描述語言是完全對立的。正如卡維爾(Stanley Cavell)所言:“規范性語句描述的是行動,行動的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可錯,能夠不正確地被實施。描述性語句實際上預設規范性語句:如果語言不提供給我們規范性的描述方式(假使沒人教過我們),也就不可能有去描述這回事。”[注]Stanley Cavell.Must We Mean What We Say?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69,p.22.

吉巴德也曾指出:“規范概念的一個明顯不同的特征就在于它們的概念關系(conceptual ties)。‘應該的行動’關聯著概念上的行動。”[注]轉引自Mark Timmons(ed.).Oxford Studies in Metaethics.Vol.5.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p.314.韋奇伍德則認為:“規范判斷和動機以及實踐理性之間具有必然的聯系是規范判斷和評價判斷的一個獨特特征。而其他所有完全非規范判斷和非評價判斷在內容上不具有這種特征。這好像恰恰是規范判斷和評價判斷區別于其他判斷的一個特征。”[注]Ralph Wedgwood.The Nature of Normativity.Oxford: Clarendon Press, 2007,p.71.

顯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用某些概念去評價事物,也接受來自道德上的善惡、法律上的允許與不允許等概念對于我們行為的約束;我們將某些價值視作不容侵犯的甚至高于生命的東西,我們也將某些東西的存在視作不容置疑的事實。恰如布蘭頓(Robert Brandom)所指出的那樣,人是規范性的動物,人不僅可以將概念用于對象,還可以借助概念進行推理,創制規則并遵守規則。在他看來,不僅概念使用是一種規范性活動,概念使用者也可以視為規范性的生物或受規則支配的生物。[注]Robert Brandom.Making It Explicit:Reasoning,Representing,and Discursive Commitment.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pp.7-8.可見,語言對于人自身,對于人理解世界及人與世界的關系至關重要。

(三)事實

語言是描述或表征世界的方式,而概念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所以要理解規范事實,我們還需要從“事實”(fact)這一基本概念出發。“fact”這個詞是源自拉丁詞factum,其意思是“活動,事件”,字面意思是“完成的事情”,在16世紀30年代,指的是行動,尤其是邪惡的行動;通常的現代意義是出現于17世紀30年代,意為“實際發生的事情”。從1854年后,又多了一層含義,事實指生活的事實,意為“嚴酷現實”。事實還有一種特殊含義,指“人的性功能”,這一記錄最早出現在1913年。[注]引自fact.(n.d.),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Retrieved May 13, 2016 from Dictionary.com website http://www.dictionary.com/browse/fact.然而,現代人對于事實的理解基本上是將其等同于科學事實。從維基百科對于事實的定義來看,“事實指的是實際發生和存在的情形。一個事實陳述的澄明通常是證實它,看它是否與經驗相符合”。

可見,“事實”最初并不是專門指科學的觀察事實,而是指發生的事情。某種程度上,它是指向胡塞爾意義上的“生活世界”的一個概念。從現代人對于事實的理解和思維趨向來看,事實被狹隘地等同于自然事實或科學事實,并且非常強調事實的可證實性。在邏輯經驗主義者鼓吹要將所有科學語言統一成物理主義的語言的20世紀,以及科學被高度推崇的當下,這一點似乎不難理解。但是,對于事實的狹隘化理解明顯有悖于事實的本義,借用普特南的話來說,還將“敗壞我們關于倫理推理和世界之描述的思考”[注]Hilary Putnam.The Collapse of the Fact/Value Dichotomy.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p.3.。

如果我們還停留在邏輯經驗主義或休謨式的“事實”概念,把它理解為關于能夠對之形成一種可感“印象”的東西,這種理解顯然過于狹隘,因而是站不住腳的。但是,正如普特南指出的那樣,休謨以后的經驗主義者,以及哲學內外的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事實概念的狹隘理解帶來的后果,也沒有認識到事實具有描述和評價的雙重維度(糾纏在一起)。普特南指出,有關我們價值體系的極普遍事實顯示在我們的范疇(人造物,種屬名稱和空間關系所用詞匯)中。價值判斷包含于規范判斷中,而規范判斷的事實就蘊含在規范詞之中。[注]希拉里·普特南: 《理性、真理與歷史》,212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某些規范要求不可否認確實具有一種內在的行為傾向。另外,關于某些事實的推理性判斷或規范要求,同樣可以說明規范事實的存在。假定,“張三頭痛”是一個事實,我們稱之為P,那么,我們也許都會同意,P是張三去看醫生的一個規范理由。因此,“張三應該去看醫生”就是一個規范事實。對于斯坎倫而言,這就足以確定規范實在論的合法性地位,也足以確定規范事實在形而上學上并不是什么古怪的東西。[注]Thomas Michael Scanlon.“Metaphysics and morals”.Proceedings and Addresse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2003,77(2):7-22.帕菲特進一步區分了規范事實和有規范意義的事實(即這些事實給予我們理由)。比如:

(J)你的酒有毒;

(K)(J)所陳述的事實給予你不喝你的酒的理由。

這些事實,(J )是自然事實,(K)是規范事實。但是,在理由給予的作用上,自然事實(J)有規范意義。每當一些自然事實給予我們一個理由,就同樣有一個這個自然事實給予我們理由的規范事實。[注]Derek Parfit.On What Matter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pp.280-281.帕菲特認為,如果我們說某種自然事實是采取某種行動的理由,我們可能容易得出這樣的假設,主張存在這種類型的自然事實就夠了,但其實并不然,我們還必須主張這些自然事實擁有成為理由的規范屬性。這就主張規范屬性和事實可能都是不可還原的。

(四)真理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主張規范事實在世界中的存在,它們滲透在所有經驗中。然而,如果自然事實可以通過其正確性、客觀性和描述性等屬性證明其可理解性與可知性,那么同樣的標準是否可以適用于規范事實?假如真理是一切事實的標準,那么是否存在規范真理?

顯然,我們無法按照自然科學的事實標準或者真理標準來發現和探究規范事實的存在。但這并不能證明規范真理的闕如,因為,既然我們已經表明了規范事實和自然事實的不同,那么在真理問題上同樣需要做出澄清。如果世界不僅僅是由自然事實構成的,那么關于世界的描述就不只有一種方式和標準。

首先,客觀性不等于描述性。正如普特南所指出的那樣,對世界的正確描述與客觀性(命題或陳述的真假在于它是否與事實/對象相符合)并不是一回事,因為不僅有科學真理,還有邏輯真理、數學真理,它們都對此構成反例。比如,邏輯真理就是沒有對象的客觀性,而與此相連的核心概念是“有效性”。帕菲特也認為,我們理解規范真理就像理解數學真理和邏輯真理一樣,數學真理和邏輯真理就涉及我們對于有理由相信的事情的規范真理的承認和回應。帕菲特堅持認為,正如我們有理由相信存在事物的真理一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存在行動的真理。在他看來,規范真理的存在是基于我們對于規范事實的知覺信念,而不是像受到某種原因影響的結果一樣覺察到規范性的存在,也不是說規范事實是通過類似感官知覺的某種心智能力來理解。對于規范真理,我們需要的是一種非形而上學的、非自然主義的認知主義的觀點。[注]Derek Parfit.On What Matter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p.xxvii.

其次,語言描述世界,但這并不是語言的唯一功能。很多可以由“正確”與“不正確”、“有根據”與“無根據”[注]這個名單還可以很長,比如,還有合理與不合理、對與錯、適當與不適當、和諧與不和諧,等等。這些術語處理的陳述,它們并非描述,而是受理性的控制,受許多適用于它們的特殊功能和語境標準的支配。普特南指出,如果以“絕對的”“客觀的”這樣的術語來解釋規范事實,這本身似乎就是荒謬的。不僅如此,大量的描述性詞匯既是事實,又有價值負荷,評價與描述是相互依賴的,它們不能簡單地分解為描述性部分和評價性部分。

此外,真理并不是自然事實的壟斷品,真理同樣也是規范事實的屬性,因為所謂真理,不可能脫離人對它的描述和定義,它本質上是一種合理的可接受性。借用普特南的說法,“可合理地接受的”和“真的”是兩個相互在對方身上顯露其真相的概念。[注]也就是說,合理的可接受性本身不僅僅是主觀的,有些規范詞、規范判斷也具有某些客觀的用法和某些客觀的正當性證明條件。正如普特南對于“缸中之腦”的否定一樣,他認為“缸中之腦”預設了一種上帝眼光的真理觀,一種沒有人的眼光的真理觀——把真理看成是同觀察者完全無關的。[注]希拉里·普特南: 《理性、真理與歷史》,212、56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然而,我們的心靈并不簡單地“摹寫”一個可由唯一真理論所描述的世界。僅僅把世界看作是虛空中旋轉的基本微粒所構成(物理主義),或者是由“實際的和可能的感覺材料”所構成(早期經驗主義),這樣的觀點已明顯不合時宜。關于主觀與客觀之間、事實與價值之間、描述與規范之間、實在論與唯心論之間的一系列對立,必須重構我們關于真理的認識來重新予以澄清。這樣看來,接受“合理的可接受性”這一概念對于真理的闡明似乎是一條不錯的道路。按照普特南的說法,它不僅能拓寬我們對科學的認知,也能把道德、政治、語言、文學和歷史等領域囊括在內。基于對真理概念的重新定義,普特南已經向我們表明,規范真理的存在并非虛妄。

四、結語

認為規范事實不是世界的一部分,不描述世界,其實是對世界概念及事實概念的狹隘化理解。我們應該對事實概念和世界概念有一種更寬泛的理解。世界不僅僅是物質的世界,不僅僅具有描述特征,世界還是一個由價值、精神、語言、宗教、制度、習俗、理由等構成的世界,是一個心靈與世界共同構建的世界。當我們說到世界的時候,它不只是一個自然科學化的世界,還是一個與我們休戚與共、水乳交融的世界,一個具有規范特性的世界。

至于規范事實,它的存在是與其他事物相聯系的。規范事實是獨立的事實,但不是孤立的事實。就像塞爾所指明的,沒有語言就沒有社會實在。也正如海德格爾所言,沒有語言就沒有世界。[注]關于這一點,海德格爾在《關于人道主義的書信》和《通向語言的途中》都有闡發。海德格爾認為,人只能存在于語言之中,只有在語言的引導下,才能理解自我和世界。因為語言給萬物命名,并為萬物賦予意義,語言是世界的限度,也使人成其所是。規范事實的存在也如此,沒有其他事實尤其是自然事實的存在,規范事實就缺乏存在的根基。另外,規范事實的存在,或者說規范事實之所以能夠稱為事實,還是因為我們對于事實概念以及與事實相關的真理概念的重新勘查和理解。簡言之,規范事實是存在的,但它們不是孤立的事實,對于規范事實的理解需要我們回溯到與之相關的語言、世界、事實及真理的多個維度來勘查和理解,進行全息式的探究。

猜你喜歡
規范性概念規范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PDCA法在除顫儀規范操作中的應用
來稿規范
幾樣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自然資源部第三批已廢止或者失效的規范性文件目錄
礦產勘查(2020年7期)2020-01-06 02:03:17
作為非規范性學科的法教義學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0:38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www.亚洲国产| 日本91在线| 欧美第一页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免费黄|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91爱| 中文无码影院| 亚洲精品片911| 久久九九热视频|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天堂成人在线|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毛片|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无码人妻免费| 美女国产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www.日韩三级|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波多野结衣二区| av在线人妻熟妇| 国产黑丝一区| 在线播放91| 日韩中文欧美|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 无码日韩视频|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在线欧美a|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欧美在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