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杰
(江蘇省東臺市五烈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東臺 224217)
農藥減量使用技術的應用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首先在歐美的農業生產中使用,達到了從源頭上控制應用農藥造成的污染問題。自該技術應用以來,在瑞典、法國、丹麥、挪威、西班牙和荷蘭等國家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農藥使用量減少了50%以上。雖然我國在農藥減量技術上的推廣和發展比較晚,但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業集約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人們愈發的意識到了農藥、化肥等的不當使用會造成環境和資源的污染,影響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所以,農藥減量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五烈鎮作為農藥減量示范區,利用了一系列農藥減量技術,在病蟲害的防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五烈鎮在農藥減量技術的應用上,以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為基礎,建立病蟲監測預警體系,優化防控策略,應用新型環保型農藥和助劑,進行統防統治,技術培訓,加強宣傳,提高種植戶應用綠色防控的積極性,以及加強網絡配套建設,使農藥減量技術的應用信息化。進而建立體系制的稻田農藥減量控害技術,創新稻田內的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新模式,推廣非化學防治措施,促進稻田內的生態環境不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在最大限度達到化學農藥減量的目的的同時,保證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五烈鎮地處東臺市西郊,是典型的里下河水鄉,我鎮種植的水稻遠近聞名,2016年“金滿穗”牌大米獲“江蘇好大米”金獎,2017年五烈鎮被評為江蘇省“味稻小鎮”。目前,我鎮積極推進種養結合的生態種植模式,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并在全省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通過“稻蝦”“稻蟹”共生的養殖模式,此種養殖模式基本不使用化肥、農藥。每畝產龍蝦50~70公斤、優質稻谷450~500公斤,畝收入超5000元。
由于稻田中的病蟲害發生的種類較多,為稻田實施數字化監控預警體系可以第一時間將病蟲害的檢測信息進行處理,有效的提高對稻田的病蟲害預防工作。可以使用江蘇省農委發布的有害生物監控信息系統,強化稻田病蟲預警,從而實現規范化、網絡化以及可視化的監控預防的完整體系,以達到農業科技化的水準。
21世紀初我國提出“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結合我國現有防控技術與實際養殖情況,推出了綠色防控技術。綠色防控技術是通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生態調控等科學手段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控制,在確保農作物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的條件下,促進農業增產與發展。
結合五烈鎮的天氣環境、土壤因素、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抗病蟲的水稻品種。同時搞好種子處理,推廣使用氰烯菊酯浸種或咯菊腈類藥劑拌種,防治水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
將稻田進行系統性的規劃,進行科學的輪作換茬,根據季節與天氣的變化適當調整播種時間,為水稻提供適宜生長的生態環境,盡可能降低因為生長環境不良造成的水稻病蟲害。水稻秧田覆蓋防蟲網,確保在灰飛虱高發期內阻隔病毒傳播病毒。通常選用30目的無色紗窗進行覆蓋,高度為50厘米,在確保防蟲的同時保障秧苗合理光照。
大力推廣生物技術防治水稻病蟲害,使用阿維菌素等生物技術對水稻縱卷葉螟進行防治;使用井岡霉素、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技術對水稻紋枯病進行生物防治;通過蟲子的趨光性,以及害蟲的雌蟲通過釋放性外激素,引導雄蟲前往交配的習性,制作出殺蟲燈,在稻田中放置殺蟲燈,對稻飛虱、螟蟲以及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實現誘殺。
在化學農藥的使用上,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提高農藥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從而減少農藥防治的次數。防治水稻紋枯病使用噻呋酰胺進行防治;稻飛虱選用吡蚜酮或烯啶蟲胺進行防治;稻縱卷葉螟選用甲維茚蟲威進行防治;稻瘟病選用稻瘟酰胺進行防治;水稻紋枯病與稻曲病使用苯甲丙環唑進行防治。
隨著土地種植集約化、規模化,以及水稻病蟲害發生出現的新情況,加強水稻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制定科學的防治方案,保障病蟲害防治的科學性、合理性。大力推廣新型高效的植保施藥器械,在保障生產與防治的前提下,提高稻田病蟲害防治效率,降低用藥次數,達到提高農作物質量。
為促進水稻生產的科學化,使稻田農藥減量使用技術在生產上得以應用,結合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對水稻種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包括水稻品種的選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水稻栽培管理技術,新型植保施藥器械的使用方法等。在水稻生長季節,適時組織水稻種植大戶現場培訓,通過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提高新技術的應用覆蓋率。在水稻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期,組織農技人員到田指導,提高新技術應用的精準度。
通過印發技術資料、微信平臺、廣播電視、村組干部會等多種途徑,加大對水稻病蟲害防控的宣傳力度,確保水稻種植戶認識到水稻病蟲害發生的嚴重性,抓好防治工作及開展綠色防控的重要性。反復宣傳并指導綠色防控技術,在確保產量不減的同時,降低了水稻中的農藥殘留,大幅度提高水稻的產品質量,增加了種植效益,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是對新型植保機械給予購機補貼,在國家補貼的同時,對不同型號的新型植保機械給予每臺2000~5000元補貼,新型植保機械的應用,大大地提高了病蟲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二是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全鎮水稻統防統治覆蓋率達80%以上。三是積極組織開展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既推廣了綠色農藥,保證了農產品質量的安全,又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受到了廣大種植戶的歡迎。
為響應農業部計劃的2020年達到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五烈鎮在推進農藥減量增效的過程中,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等方法,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的措施。綠色防控技術包括物理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以及推廣使用高效安全農藥等措施,對稻田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從而實現“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與2020年農藥使用零增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