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宇
(黑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黑山 121400)
山東的大蒜種在黑山拉拉屯栽種為什么能長出獨頭來,獨蒜率可高達90%左右,在我國云南獨頭蒜的主產區獨蒜率一般在30%~40%,所以, 獨頭蒜成了黑山特色農產品,幾年的光景從幾十畝到幾萬畝的栽種,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黑山的獨頭蒜個大質優、外形美觀,其所含的蒜素更多,是殺菌解毒、治百病的天然藥。還可以降血壓和血脂、防癌。其中各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遠高于普通的大蒜。可食率比普通瓣蒜高10%~20%。由于黑山地區春季氣溫低和季風性,不易發生病蟲害,減少或不使用農藥,降低了農藥的殘留,是放心的無公害食物,是出口創匯的好產品。目前獨頭蒜的總產量還滿足不了需求,價格是普通瓣蒜的3~5倍。獨頭蒜作為黑山地區的特色商品,深受消費者和蒜商的青睞。一般認為黑山地區氣候特點不利于南部山東地區分瓣大蒜的生長,與大蒜種在黑山地區的低劣貯藏發芽過程有關。退母時調控肥水,鱗莖膨大期加大肥水用量,提高了獨頭率和產量。根據多年獨頭蒜的栽培經驗,總結歸納出了黑山獨頭蒜的栽培模式。
選擇沙壤土或壤土并有水源的耕地,上茬收獲后及時清潔秸稈,上凍前深翻旋地。每畝地施腐熟有機肥4000公斤和硫基復合肥50公斤,要求低氮、低磷、高鉀作為基肥散落均勻翻入土中。要避免在前茬是玉米噴施過除草劑的土地上栽種,如果要栽種必須對土地深翻,還要對殘留進行無害化處理,用農藥殘留降解劑“沃土安”每畝1袋,和基肥一同散入土中,防止對蒜產生藥害影響。土地整好后等翌年春天播種。
選擇山東紅皮或紫皮蒜作為蒜種,山東的蒜生育期為240天的天蒲科紫皮蒜,蒜種貯藏過程中,后期打破了休眠狀態,蒜種開始發芽生長,造成了蒜瓣中水分、養分的流失,蒜苗的花芽和鱗莖分化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播種后幼苗生長緩慢,發育不良,苗體瘦弱,吸水和吸肥能力差,嚴重影響正常的鱗盤分體。加上晝夜溫差大、低溫下生長時間長、日照短等不利因素,造成了不能形成鱗盤上的側芽因而長出了獨頭。注意不要選擇當地的,改良或雜交的蒜種,這類蒜不長獨頭或獨頭率低。
蒜種的貯藏很重要,不要過冷和過熱以防止凍害和傷熱。低溫不超過-10℃放在通風、防雨、防曬的屋里或防雨棚里存放,垛成單行,垛高5袋,行間留空間透氣,如果行間緊密通風不好會發熱腐爛。栽種前幾天要把蒜頭分成蒜瓣,蒜瓣要選中瓣或大瓣的,去掉蒜楔子和糖化的,選瓣后要散放貯藏等待播種。在播種前把選好的種蒜瓣,在水中加入少量殺菌劑(如多菌靈)和生根劑浸泡6~12小時,以防病害。
春節過后2月末到春分時節前是當地獨頭蒜栽種的最佳時期。當土地解凍到5~10厘米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種植。種植分壟種、畦種和機械播種。壟種對土地的平整度要求不太嚴格,適宜在當地大田栽種,并普遍用噴灌方式澆水;畦種在當地采用較少,可以灌溉方式澆水,種植密度大,用工量較大,但產量較壟種高;機械播種是發展方向前景看好,省工省時節約成本。壟栽先開溝坐水,壟距43厘米,每壟雙行行距8~10厘米,株距4~5厘米。畝株數6萬~8萬株,用種量在170~200公斤;畦栽,行距13~15厘米,株距5厘米。畝株數8萬~9萬株,用種量250公斤左右;機械播種株行距與畦種相同。栽種早的可覆蓋地膜,有保墑和增溫作用,加快生根發芽,提前采收;栽種晚的不必覆膜。
栽種后一定要澆足水,有利于蒜的生根,比較荒的地塊可噴施“施田補”蒜地專用除草劑,苗期少量施肥,尿素5公斤。在爛母花莖和鱗芽分化時期,控肥控水,抑制鱗盤分體。蒜頭膨大期,加大水肥供給量,結合澆水施肥,分3~4次追施硫基的復合肥,每畝50公斤低氮、低磷、高鉀或大蒜專用肥及微量元素等,最好沖施。不要噴施激素類等制劑,否則會產生氣泡蒜,造成減產。對上茬種植玉米的地塊使用過除草劑的,要在5月初用“康安”“高安”“隆谷”“解害妙劑”等解藥對蒜苗噴霧2次,進一步解決上茬農藥殘留對大蒜生長產生的影響。
在當地獨頭蒜的生育期約為90天,在6月上旬開始適時采收,葉片枯萎,假莖松軟時收獲蒜頭最好。如果收的太早,獨頭蒜的熱度不夠,蒜頭皮厚松軟;收的過晚,蒜皮發白品相不好。蒜頭收獲后,最好陰干,不能在陽光下曝嗮,防止形成糖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