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艷,吳曉艷
(陜西省旬邑縣農村經營管理站,陜西 旬邑 711300)
截至目前,旬邑縣已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92個,涉及糧、畜、果、菜、農機五大產業,其中果業合作社84個,生豬養殖類60個,種植業16 個,蔬菜類7個,農機6個,其他17個。會員人數達到28195人,輻射帶動38430戶,注冊資金6660.79萬元,固定資產3961.53萬元,年農業總產值2.12億元,為農戶增加收入3771萬元。13家合作社被市農業局評為市級示范社,為旬邑縣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1)堅持合作社的本質特性。目前已有的192家專業合作社都屬股份合作制性質,“民辦、民管、民受益″的本質特征比較明顯,突出了農民自愿聯合辦社的組織形式。(2)實行龍頭企業和大戶帶動。在龍頭企業和大戶的帶動下,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地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加了農民收入。(3)組織開展標準化生產。各專業合作社堅持以標準化生產為重要抓手,始終將其貫穿于社員產、加、銷的全過程,提高了產品的科技看含量。(4)積極實施品牌經營。將專業合作社的標準化建設與開發品牌相結合,鼓勵引導專業合作社申報注冊農產品商標,取得了較好的品牌效應。(5)多管齊下,開拓市場。各專業社依托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帶動農產品銷售。在做好市場調研,開拓省外市場的基礎上,依靠販銷大戶及果業合作社帶動銷售。(6)注重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對失去市場競爭力的老化品種進行淘汰更新,大力推廣新品種,提高了產品質量。
近幾年來,旬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發展較快,但在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1)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農民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合作社的發展放任自流。(2)規模小,覆蓋面不廣。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尚處于初期組建起步發展階段,成員只有數十戶社員,規模太小,對本地農業經濟的影響力不強。(3)內部運作機制不規范。主要是專業合作社雖有規范的章程,但一部分流于形式;少數專業合作社的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難以發揮作用;內部制度不健全,運作和管理隨意性較大,部分專業合作社對社員二次分配比例小。(4)扶持力度不夠。主要是缺乏政府有關部門的項目資金扶持和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持續發展。
省級農業、財政部門每年安排各級農經部門一定的項目資金,確保各級農經部門在履行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與管理職能時有一定的工作經費,而不是只安排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項目。
一是財政支持。旬邑縣192家合作社有50%流于形式,因缺資金等問題無法正常開展,其余50%中做的較好的合作社,也已經債務累累,各級財政部門扶持那些辦得好、有發展前景的示范合作社,不斷壯大其發展實力。二是信貸支持。金融部門把扶持合作社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適當放寬小額貸款額度,方便合作社購買產資料的周轉使用。三是稅收優惠。稅務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社員和非社員生產和初加工的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四是人員培訓,提高合作社帶頭人和參與農民的整體素質,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