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和第九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于2017年12月20日在上海青松城會議中心順利舉行。大會由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沈正超主持,第八屆理事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李國華作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學術創新推進上海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第八屆理事會財務收支情況報告》,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郭樹清作《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章程》的修改說明和《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會費交納標準與辦法》修改說明,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趙才娣作新一屆理事、監事候選人說明。會議通過了工作報告、財務收支情況報告、章程修改和會費交納等文件,選舉了新一屆理事會理事、監事和新一屆理事會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秘書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苗樂如副會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任小文副主席、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馬韌副主任、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浦建華副局長等領導到會并致辭祝賀。新當選的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第九屆理事會會長沈正超與第八屆理事會會長龐元在主席臺上握手交接,并發表了講話。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會員代表以及兄弟學會、協會代表約300人參加了大會。
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自1981年成立,至今已走過36年的歷程,在房地產改革發展等一系列重要問題的研究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在小平同志關于住房問題講話的指引下,積極探索住房商品化,并以此推動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面對亞洲金融風暴,學會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培育發展房地產市場,踐行、倡導房地產二三級市場聯動。跨入新世紀以來,積極構建“四位一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使之與房地產市場形成住房供應的兩大體系,在共有產權保障房、公共租賃住房等方面配合主管部門著力于制度創新。2004年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民間組織”。
自2011年7月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第八屆理事會開展工作以來,在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和市社聯、市社團局的領導下,學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廣泛團結房地產業的專家學者和實務工作者,積極進取、攻堅克難、扎實工作,著力于提升學會管理、學術研究、決策咨詢等各方面的工作水平。2012年11月、2015年10月,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兩次被市社聯授予“上海市優秀社會科學學會”稱號。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作為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的團體會員單位、副會長單位,自2011年以來,每年在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召開的年會和換屆大會上受到表彰和表揚。
1.圍繞住房保障和民生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完成了“上海保障住房和商品住房兩大住房供應體系平衡發展研究”、“上海住房保障階段性目標及分期實施途徑研究”、“社會機構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運作機制研究”等課題。
2.圍繞房地產業發展和房地產市場開展課題研究,完成了“轉型中上海房地產業發展研究”、“‘世博’后上海房地產業發展研究”、“上海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管理研究”、“經營性老年住房項目投資運營及相關政策研究”、“上海物業管理市場化模式研究”、“上海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房試點工作研究”、“完善舊改‘毛地出讓’地塊處置機制研究”等課題。
3.圍繞房地產法制建設開展課題研究,完成了“上海住房保障法規框架研究”、“上海非居住物業管理政策法規研究”、“上海房管局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對策研究”等課題。
1.創新“上下聯動、合作共辦”的學術活動方式。開展上下聯動、橫向合作、開門辦會等多種形式的學術研究活動,即聯合上海政府機關和相關的高等院校、研究單位、企事業單位、律師事務所等共同研究房地產業改革發展中的經濟問題、法律問題以及政策操作問題,舉辦近30個座談會、研討會、論壇,通過兼容并蓄、集中智慧,使學術研究有了廣度和深度。
2.參與策劃籌備大型學術活動。與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在上海合作舉辦“第四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與江蘇省房地產經濟學會、杭州市房地產學會在上海松江合作舉辦以市場供應和住房保障為主題的“第七屆江浙滬房地產經濟論壇”,在江蘇宜興舉辦以“鞏固成果,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八屆江浙滬房地產經濟論壇”,與上海社科院、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吉利美、上海交通大學合作舉辦以城鎮化發展、國家貨幣政策與住房金融、中外住房發展為內容的“新型城鎮化和住房金融國際論壇”,與華東師大城市發展研究院、華東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部等九家單位聯合舉辦“第四屆城市發展論壇”。為弘揚作為中華民族瑰寶的書法藝術,學會主辦“情系民居”書法邀請展,參與策劃“桑榮林書法展”。
3.認真辦好《上海房地》,繁榮學術研究。六年來,共出版《上海房地》72期,及時刊發學會的重大研究課題報告,堅持學術研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促進爭鳴和深入研究。《上海房地》不斷充實編輯、校對力量,優化工作流程,做到內容切中時弊、形式圖文并茂,不斷鞏固和擴大作者隊伍,以真誠贏得稿源,以質量贏得聲譽。2015年,在市新聞出版局每兩年一次的編輯質量檢查中被評為優秀期刊。

4.接受有關單位委托,編寫專業書刊。受市房管局委托,組織編寫教育讀本《貪欲,走向暗流深淵——上海市房管系統案例剖析與思考》;受市律師協會房地產專委委托,編輯優秀論文集;受市房管局檔案管理中心委托,編輯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檔案管理創新為內容的《上海房地》專輯。
5.組織論文征集活動。積極參加市社聯、中國房地產研究會等單位組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科學發展理論研討征文”、“中日韓第十一屆住房問題研討征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文”、“全面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征文”,獲得市社聯優秀組織獎。
咨詢服務工作是服務社會的需要求,也是學會開展學術研究的經濟保障。六年來,學會貫徹“自主、自理、自養”的辦會原則,完成市房管局委托開展的“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控工作”,完成“宜居金山建設中的人口與住房問題研究”等課題。學會咨詢部與分支機構合作,完成“世博會民俗文化街”社會風險評估、“中海運長興島基地二期工程土地收儲項目風險評估”、“浦東新區三林鎮ES6單元A地塊收儲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上港集團歷史遺留問題”、“黃浦江沿岸30年代原貌風格追溯和回憶的歷史資料收集”等服務項目。
以加強制度建設為核心,以領導班子的組織建設、思想作風建設為重點,加強人財物的嚴格管理,推進學會工作順利開展。多年來,形成了會議、學術管理、財務管理、消防安全等多項制度,并堅持不懈地完善制度,與時俱進地創新制度,制定了《關于組織開展學術活動的若干規定》、《我會駐會人員休假、請假、病假管理辦法》等制度。

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始終把握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保持政治定力,不斷培育學會理論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研究水平,不斷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以學術創新推進上海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當前房地產業要研究的問題很多、要重點把握“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政策定位。進一步完善市場和保障“兩大體系”,要針對深化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房地產基本制度和長效機制、完善住房租賃制度等重大問題展開研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新情況、新問題提出解決瓶頸和難題的思路、途徑、措施和方法,真正把握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發揮為政府決策服務的功能。要繼續創新學術研究的方式、方法,無論是課題調研還是學術論壇,各種形式都要注重實效,要將“解渴”、“管用”和“實務”作為檢驗學術水平的標準之一。
要充分利用媒體等交流平臺發布學術研究成果。努力伸出學會的“天線”,讓學會的思想產品往上走,以求影響上層決策;努力伸出學會的“地線”,讓學會的思想產品往外去,以求影響社會輿論。學會除了繼續提高宣傳平臺《上海房地》的辦刊質量外,還要經常在有影響的媒體上發表文章和提出觀點,學會的專家則要主動接受主流媒體的采訪。要把握好“時、度、效”的原則,對重大輿論現象要力爭第一時間介入,發布更多有價值的思想產品,讓思想產品走在社會輿論前面,努力提升學會的影響力,使學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顯。
要按照市委市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社會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學會人才、智力和區域資源的優勢,加強市場調查,掌握信息資源,提高服務技能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咨詢服務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為實現學會“自主、自理、自養”的辦會宗旨發揮作用。要堅持學術研究與咨詢服務的有機結合,繼續以委托、轉移、協助和購買服務的形式,主動為企事業單位服務。要進一步完善咨詢服務的有關規則,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認真履行合同。加強與分支機構的合作,協調解決業務中的矛盾和問題,提高專業水平和理論的實際應用能力。
盡管學會要真正成為民間智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只有將學會建設不斷向民間智庫的目標努力推進,才能促使學會的研究工作規范化、學術活動正常化、學術質量上水平。因此,首先要逐步改革學會的體制、機制,要吸引一批理論功底扎實的人才到學會工作并選拔、引進、培養年青干部,提升學會工作的活力。其次,要不斷完善學會各項規章制度,使制度始終保持生命力,真正發揮規范和約束行為的功能,促進學會管理上水平。再次,要充分發揮整合協調功能,匯集分布在黨政機關、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最大限度發揮整體效應,建立互動合作機制,進一步增強學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進一步提高學術研究的質量。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苗樂如副會長談到:房地產業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肩負重任。一是要充分發揮學會優勢,進一步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為把握好房地產業發展新定位提供智庫支持。現在,房地產投資、開發、配套等都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但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如機構、個人租賃房比例不平衡、住房質量不平衡、生活質量不高等,把握好發展新定位,是我們的職責。要研究新定位的三個問題,即新時代的環境條件、新的戰略目標和產業發展方向。住房制度改革實現第二次跨越,從購買商品房制度轉變為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就行業而言,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房地產業從注重投資開始轉向注重服務,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地發展房地產業。要調整產業結構方式,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好房子、好環境、好服務。加快企業轉型發展,提高行業的集中度。二是希望中房協和房產經濟學會攜手共進,服務行業。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引導企業謀篇布局,增強學會的影響力,服務政府決策和行業發展。加強相互交流合作,為市場、政府和會員搭建房地產經濟理論研究成果的發布平臺,搭建綠色建筑、百年住宅的技術和人才交流平臺。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任小文副主席指出,新時代房地產研究工作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帶來了新的機遇,拓展了新的空間。學會要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與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各項學術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研究回答好新時代提出的問題。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新時代坐標中,對標上海的時代使命,對標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對標時代變化的新趨勢,推動上海房地產研究工作上新水平。上海市社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社會科學界專家的橋梁與紐帶,作為學會的服務平臺,將一如既往地為房產經濟學會提供更好的學術服務、平臺服務、管理服務、傳播服務,全力支持學會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建黨100周年的重大節點,特別是圍繞十九大精神的深入研究和決策咨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馬韌副主任在講話中對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圍繞學科發展重大問題,圍繞改革開放過程中特別是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探索和研究房地產經濟的宏觀規律,研究房地產業政策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發揮學會“服務政府有作為,服務行業有推動,服務會員上水平”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上海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二是精心培育學術研究隊伍,形成一流的“民間智庫”。要注意老、中、青各年齡層人才的不同特點,吸收優秀的學術研究人才,把青年人才的培養和發展作為學會工作的重要任務。吸引一批政治覺悟高、理論水平過硬、工作能力強、熱心學術研究的同志進入學會“智庫”,同時,要堅持“上下聯動,合作共辦”的方針,積極組織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凝聚分布在黨政機關、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的聰明才智,建立互動合作機制,進一步增強學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進一步提高學術研究的質量和水平。三是積極開展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房地產業發展研究。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了新時代,需要研究房地產業發展新時代新的特征、住房新的需求、供應新的方式、發展新的目標、企業轉型新的模式等。要結合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積極參與制定上海房地產業、住宅發展的中期和遠期目標,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浦建華副局長在講話中對學會加強房產經濟學術研究、多出研究成果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與時俱進,加強房地產業發展研究。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是對房地產業發展的最新論述,是新時期我們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目前,在房地產業發展中,我們還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長效機制、住房供應制度、供后監管和城市更新體制機制等,都需要創新研究。希望學會能借鑒國內外經驗,選擇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多出成果,為政府制定政策和出臺有關法規提供決策建議。二是繼續創新,發揮學會的行業影響力。學會長期從事房產經濟理論研究,開展咨詢服務,為政府有關部門服務,在住房商品屬性研究、住房制度改革、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住房保障等方面,形成了豐碩的成果,在行業內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希望學會堅持正確的研究導向,充分借助市房管局的領導關系,充分發揮學術研究優勢,與房科院等單位加強協作,在今后的研究中多出高質量的優秀成果。《上海房地》要繼續發揮宣傳導向作用,不斷弘揚行業的正能量。三是抓人才培養,發揮學會的智庫作用。一方面,學會要抓住行業里的寶貴人才,創造多種途徑,注重會員的能力培養,為長久的研究準備人才的蓄水池。另一方面,學會要抓好內部建設,建立一支相對固定的專業團隊,注重團隊的梯隊建設和發揮行業領軍人物的作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充分發揮學會的“民間智庫”作用。

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第八屆理事會會長龐元在講話中指出:學會成立36年來,歷屆歷任老領導都為學會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作為后來者,我們都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不忘初心,努力探索,愚公移山,繼續前進。學會工作的特點是更多利用課題報告、調查報告、咨詢報告、論文論壇等方式,開展理論研究、政策研究、法規研究,為政府服務,為行業服務,為會員服務。就房地產行業來說,要重點把握“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政策。房子是用來住的,住什么樣的房子,住新房子還是老房子,住小房子還是大房子,住城市還是住農村,住居住房還是住非居房屋,住商品房還是住保障房,買房住還是租房住或住共有產權保障房,事關全體市民百姓的住有所居,作為民生之要,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同時,需要因城施策,上海不是香港特區,更不是新加坡,上海每年有50多萬常住人口的導入,這既有城鎮化的大背景影響,也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要直面民生問題,加以應對、解決,既要堅持問題導向,也要堅持結果導向。為貫徹執行中組部、市委組織部的有關規定,第八屆理事會的部分領導,將不再任職新一屆理事會。我們都不會忘記曾經作出的努力和經受的歷練,作為會員我們將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注、關愛學會的發展,配合支持學會的工作,完成學會交給的任務。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有著光榮的傳統,堅信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新當選的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第九屆理事會會長沈正超在發言中談到,要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努力開創學會工作的新局面:現在,學會的接力棒歷史性地交到了我們這一屆理事會的手中。按照十九大指明的方向,新一屆理事會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堅持正確的辦會方向。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圍繞上海房地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爭取每年重點研究一二個事關上海房地產業發展的新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努力把學會辦成一個匯集房地產發展新思路、新政策的一流“智庫”。二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辦會作風。市房產經濟學會是一個集產、學、研于一體的學術平臺,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
針對房地產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為政府的行政管理、為企業的開拓發展出謀劃策。要努力改進學術研究的方式、方法,注重研究實效,不斷提高學術研究水平。三是堅持開門辦會的方針。通過組織開展學術研究、交流,吸引和培養一批理論功底扎實、有探索創新精神的青年研究人才,堅持數年,形成一支老中青結合、朝氣蓬勃的房地產研究骨干隊伍,為上海房地產行政管理、市場開拓和經營管理輸送有用人才。四是堅持科學的辦會方法。加強學會的自身建設,充分依靠互聯網、大數據,依托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和《上海房地》雜志,加強房地產理論和政策宣傳,擴大學會在引導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方面的影響。

(整理: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