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花
淄博市博山區中醫院內科,山東淄博 255200
腦梗死在臨床上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腦疾病,其發病機制是患者由于腦部的供血量不足,腦組織壞死或發生軟化,進而促使腦神經發生功能障礙[1]。另外,該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并伴有較高的致死率,患者一旦發病且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則會導致其肢體的運動功能發生障礙,從而使得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不僅如此,患者本身也會因為該疾病的發生而產生不良情緒,其家庭也會為其承擔較重的經濟負擔[2]。因此為該類患者尋求有效的護理措施,以確保患者的運動功能得到恢復,為患者建立良好的應對疾病的信心具有通達的意義。所以,該文將針對該院于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腦梗死后肢體偏癱患者30例運用早期康復治療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該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選取該院在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腦梗死后肢體偏癱患者30例,該批患者在入院治療前肢體均有功能障礙,且生活不能自理,但生命體征顯示較為平穩。將全部患者隨機分成常規組與康復組,每組患者均為15例。其中,常規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7:8,年齡為54~83歲,平均年齡為(68.2±4.5)歲,發病時長為 8~46 h,平均為(23.4±3.8)h;康復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 9:6,年齡為 52~85 歲,平均年齡為(69.4±4.8)歲,發病時長為 9~48 h,平均為(24.2±3.5)h,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發病時間的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深度對比研究。
常規組患者被給予常規的護理手段,具體為:患者入院后經醫生的診斷與各項檢查后給予患者藥物治療以及基礎飲食指導等。康復組患者在A組的方式上加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方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心理護理: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給患者講解一些關于護理后恢復健康的案例以增強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情緒以及時化解。②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家屬為其準備一些以低鹽低脂高維生素的清淡類食物。③運動指導,在患者開始接受護理階段給予被動運動,利用枕頭使患者的軀干保持后傾,患者的肩部朝前,肩關節處于彎曲,肘關節固定向一個方向拉伸,下肢處于自然伸展,膝關節略微彎曲。另外一種活動法是:患者的頭部靠在枕頭上,面部朝向一側,患者的肩關節與下肢關節可放入枕墊,肘關節在枕墊上做相應的伸展;臀部放置枕墊,向前以突出骨盆下肢用沙袋做適當的固定,以上動作組定時更換,避免時間過久導致患者肌肉麻木[3]。另外,給予患者遵循適當的規律進行肢體按摩,力度應由輕到重,再回到輕,利用手掌從遠心端到近心端按摩,20 min/次,執行2次/d。④在被動運動進行幾天之后可換成主動翻身以及坐位運動,促使患者小腿緩慢移向床邊并垂下小腿,背部墊上枕墊盡量伸展,臀部也可放上坐墊,膝關節可做50~60°的彎曲。⑤此外,待患者的肌力的恢復到一定程度可助其實是蹲起與站立運動。
對患者的治療前后的肌力恢復做出評判,肌力等級分為5級,分別對應0~5分,分值越高,其肌力越好,反之越差。觀察患者生活能力表現,給予其相應的評分,評判內容包括:進食、大小便控制等10個項目,每個項目10分,分值越高說明其表現越好。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肌力評分與生活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常規組與康復組患者肌力評分與生活能力評分均有所提高,且康復組患者的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肌力評分與生活能力評分[(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肌力評分與生活能力評分[(s),分]
組別 肌力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生活能力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常規組(n=15)康復組(n=15)2.7±1.2 2.8±1.1 3.5±0.8 4.2±0.7 38.2±11.1 37.7±12.6 60.3±8.8 51.7±8.4
腦梗死在當前社會的發病率正在逐年的上漲,其發病機制是患者由于腦部的供血量不足,腦組織壞死或發生軟化,進而促使腦神經發生功能障礙[1]。而傳統的治療與護理僅僅可以讓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部分改善,其護理效果不盡如人意,患者因為該疾病的發生,其肢體運動也受到了影響,從而導致自身生活能力的下降,而且還造成家庭經濟負擔,因此,為助患者從該疾病中重拾信心,使患者恢復其肢體運動功能,該研究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提出采用針對性的早期康復護理。早期康復護理可使患者的運動功能得到較好的改善,減少患者發生痙攣的可能性。在該組的研究中,護理人員采用被動運動的方式幫助患者進行適當的肢體運動并按摩患者的關節,以促進其體內的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防止血栓等并發癥的形成。
該組研究的數據表明患者在經過康復護理干預后,其肌力評分較治療前,有顯著的提高,其改善程度明顯大于常規組(P<0.05)。且在生活能力的比較中,康復組患者的得分也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說明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較好。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后肢體偏癱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良好,不僅可以使得患者的肌力恢復快,而且有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為其建立面對疾病的信心,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該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上做深入推廣。
[1]劉曉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治療腦卒中后肢體偏癱81例臨床報告[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1(14):138-139..
[2]張敬.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0):210-211.
[3]杜禾芳.探討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的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2(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