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國
山東濰坊經濟開發區人民醫院內科,山東濰坊 261057
當前,老年群體并發冠心病的人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同時冠心病的死亡率也在不斷增加。相關研究顯示[1],大多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臟左室功能雖然表現正常,單事實上舒張功能以及完全受損,這使得老年患者的運動耐力也顯著下降。隨著康復治療理念的不斷發展,當前康復治療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該研究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選取了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也探討了將心血管康復應用與老年冠心病的治療對患者運動耐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并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患者中合并患有嚴重肺部疾病及心肝腎等疾病的的患者。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將該次研究對象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7例,女 23 例,年齡 61~78 歲,平均年齡(67.2±3.5)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8例,合并糖尿病25例,合并高血脂7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7.3±3.7)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6例,合并糖尿病24例,合并高血脂10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使用常規藥物治療的方式對老年冠心病進行干預,包括控制患者血壓、血糖、血脂水平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心血管康復治療,具體操作為:①首先根據患者冠心病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康復干預計劃,比如有吸煙習慣的患者囑咐其戒煙,合并患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患者,主要調整患者的膳食情況,并幫助患者養成規律性的作息。②由1名醫院心血管醫師與1名康復科醫師對患者進行6 min步行實驗,評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然后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方案,具體為:患者先做熱身操,之后通過劃船儀做上下肢運動10 min,功率自行車 10~15 min,步行20~30 min/d,個別患者剛開始進行康復運動可結束心電監護來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訓練2周后再進行6 min步行測試以調整訓練方案。在訓練過程患者如出現呼吸困難或者面色蒼白的情況,立即中止訓練并立即進行心電圖檢查。③護理人員可以采取口頭宣教的方式為老年患者講解冠心病的相關知識,介紹疾病常見的危險因素,并指導患者控制危險因素的方法,以避免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同時在平常的康復護理中,護理人員還應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以緩解患者交流、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
使用6 min步行試驗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步行距離以及患者血BNP濃度,血BNP濃度主要取患者靜脈血2 mL,應用雙抗夾心免疫因廣發進行測定。在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分別使用彩超檢測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直徑(LVDd)。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患者6 min步行距離顯著高于對照組,血BNP濃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6 min步行距離及血BNP濃度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6 min步行距離及血BNP濃度比較(s)
組別6 min步行距離(m)治療前 治療后血BNP濃度(n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P 154.67±46.38 155.29±45.67 0.058 0.954 264.58±64.95 202.31±54.62 4.463 0.000 30.14±10.62 30.55±10.18 0.170 0.9866 37.61±11.67 45.61±12.59 2.834 0.006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LVEF與LVDd 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治療后 3、6個月, 觀察組 LVEF 分別為 (45.37±7.55)%、(52.62±6.74)%。而對照組治療后3、6個月的LVEF分別為(44.25±7.15)%、(45.62±6.18)%,觀察組治療后各時段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LVDd上,觀察組治療后3、6個月LVDd分別為 (59.24±5.18)mm、(54.18±3.46)mm, 而對照組治療后 3、6 個月 LVDd 分別為(64.29±5.46)、(62.27±4.69)mm,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會出現左室舒張功能受損,這對患者的運動功能往往會造成較大的影響。而相關研究顯示[3],在老年冠心病的治療中,進行運動訓練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增強患者左室收縮功能,使得老年患者的運動耐力得到提升。
隨著康復醫學的不斷發展,當前康復治療也成為老年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方法[4]。康復治療主要強調借助積極的康復訓練,能夠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逐漸恢復患者的運動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5]。在該次研究中,探討心血管康復治療在老年冠心病治療上的作用,結果顯示使用康復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術后6 min的步行距離要明顯比單純使用藥物治療的對照組長。該結果的產生主要源于心血管康復治療過程,通過動態評估的方式來掌握患者運動耐力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制定康復訓練方案,能夠達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患者運動耐力。此外,從該研究治療后患者血BNP、、LVDd的改善情況上來看,應用心血管康復治療的觀察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上述三項指標通常是用于評估患者心臟泵功能及心肌重構情況的,通過該次的研究可以得出結論:心血管康復治療能夠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該結論也是觀察組運動耐力比對照組強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為在步行過程中,如果患者的心功能處于較平穩的水平,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或者胸悶的情況的出現率就會大大降低,這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使得患者的步行距離增加。
綜上所述,心血管康復治療能夠顯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運動耐力,進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該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王宇輝.心血管康復治療對老年冠心病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24):117-118.
[2]李瑞潔,李寶寅,秦雷.心臟康復綜合管理對年輕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運動耐力的影響 [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5):249-250.
[3]李水軒,李雪華,宋玉梅.呼吸運動訓練對冠心病康復期患者運動耐力影響的研究 [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0):875-877.
[4]楊華.心理護理配合康復運動對冠心病患者運動耐力及心理狀態的影響 [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8):58-59.
[5]劉艷明,王雪芳.不同心血管支架材料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內皮素和血管再狹窄的影響 [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3):53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