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田亞文,李萍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在臨床中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腦出血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長期臥床,導致肢體不能進行自主的活動或活動量明顯的減少[1]。如果不能及時的發現及及時的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患肢功能喪失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因為血栓脫落引起肺、腦栓塞,從而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2]。此次研究針對腦血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對策展開討論,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該院收治的5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 35~64 歲,平均年齡為(49.5±5.4)歲;觀察組患者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為(50.0±5.6)歲,使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間患者的樣本數據做統計學處理,提示基線資料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①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教育的內容包括有關疾病的發生原因、預防措施、治療措施等。②心理護理:腦出血患者自理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加上病程長、康復慢患者會出現煩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隨時掌握患者心理的變化,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緒,穩定患者的心態。③一般護理:針對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將床頭稍微抬高30°,以此減少胃食道出現反流的情況,從而增加頭部靜脈回流,有效的減輕顱內高壓。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①加強患者患肢被動運動,指導患者家屬每隔兩小時做一次肢體屈伸運動,以加速血液回流。②腓腸肌擠壓,以此促進血流避免形成血栓。患者自腓腸肌遠端雙手交替向近端開始擠壓,每次擠壓的時間為15 min,進行3次/d。③因為脫水藥的原因導致機體內的液體處于不平衡的狀態,應保持機體內液體的平衡,從而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在患者進食前先飲水,飲水的劑量為200 mL,每天飲水量在1 500~2 000 mL,針對不能進食的患者來說應實施平衡液以保證患者機體內的液體平衡。④在患者沒有再發生出血的現象時,應盡早的進行早期鍛煉。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關節運動、肌肉鍛煉等,每次鍛煉的時間為15~20 min,每天進行3次鍛煉。另外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定期協助患者翻身,針對吞咽困難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吞咽功能的訓練。⑤護理人員應按醫囑實施抗凝藥物,在患者服藥后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在靜脈穿刺時護理人員應盡量避開下肢,在用藥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避免出現靜脈炎等不良反應。⑥在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嚴格按醫囑進行服藥,不能隨意增減或停止用藥,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各項功能的鍛煉,同時教會患者正確監測血壓的方法,指導患者定期進行復查。
①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展開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調查的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專業度等。共20題,每題1分,非常滿意:18分以上;滿意:14~17分;不滿意:13分以下。②對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進行比較。
該次研究數據經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總匯處理,用[n(%)]來代表計數資料,進行 χ2檢驗,當檢驗結果為P<0.05,則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不同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8.0%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44.0%,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對照組8例(32.0%)患者發生下肢生靜脈血栓,觀察組1例(4.0%)患者發生下肢生靜脈血栓,觀察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4.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32.0%,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97,P<0.05)。
在此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經過護理后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腦出血具有比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嚴重的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主要因素為長期臥床、大型手術創傷、血流瘀滯、靜脈壁損傷及凝血功能異常等,臨床癥狀為下肢皮膚色素沉著、肢體腫痛等,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影響了患者的預后效果[3]。在臨床的護理中,只有充分的了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才能進行有效的預防護理,從而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腦出血患者在手術之后需要長時間臥床,再加上手術制動及麻醉等因素導致靜脈舒張,血流有明顯的減緩甚至出現凝滯的情況,在手術之后患者需要使用脫水劑來降低顱內的壓力,同時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現感染的現象。使用的藥物由于刺激性比較大,易對血管壁造成損傷,造成大量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導致血小板聚集,最終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4]。通過實施優質護理促使患者積極的配合護理人員,從而進行早期的鍛煉,促進了下肢靜脈血液的循環,起到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目的。
綜上所述,實施優質護理有效的減少了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利于患者的預后,值得推廣。
[1]尹方,劉琰.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10):956-957.
[2]馬素紅.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2):239.
[3]汪慧芳,張穎,余月琴,等.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的應用效果[J].醫學信息,2016,29(26):203-204.
[4]蔡建英.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5):66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