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曉娟,楊巧貞,李衛衛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下肢癱瘓主要是由于神經系統損傷引起知覺障礙,導致下肢出現完全或不完全喪失運動功能的疾病,下肢癱瘓導致患者隨意動作減弱或消失,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同時給家庭以及社會帶來不小負擔,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以及醫學理念的不斷提升,逐漸從單純的身體治療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照料關懷,因此,提出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力求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院對收治的下肢癱瘓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現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于該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下肢癱瘓患者納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8例,年齡在21~60歲之間,平均年齡約為(48.26±5.21)歲。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過脊髓MRI、腦CT等相關檢查,符合下肢癱瘓治療指征[1],其中單側癱瘓21例,偏癱28例,交叉性癱瘓8例,截癱36例腫瘤致癱瘓3例,周圍神經性癱瘓2例。排除精神疾病、原發性疾病患者。根據數字表法將9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經初步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組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以及預期結果,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包括臨床治療在內的物理治療、營養治療、中醫康復、心理治療、日常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2]。
1.2.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護理前填寫生活質量調查表,對照組患者進行下肢癱瘓患者的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進行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方法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建立專業的護理小組,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及隨訪,進行護理前收集患者家庭基本資料包括家庭結構、功能、環境、健康情況、關懷度指數以及資源等并通過調查量表進行評估[3]。根據評估結果顯示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家庭護理計劃,如對疾病的應對,指導家庭在發展中的改變并保持健康等,對于護理后仍存在心理壓力的患者應通過負責醫護人員進一步的與家庭成員溝通建立信任,利用家庭空間,引導家庭成員通過交談或家庭會議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和精神支持。②對患者進行定期的家庭訪視,同時配合每周的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對方案實施的情況,并解決護理過程中相關的健康問題,半年后進行復診,并再次填寫生活質量調查表。
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評價標準:根據生活質量調查表評分表,內容包括疼痛、體能、社會活動和精神心理4個維度,共20個問題。每個問題答案由最輕至最嚴重換分為5個等級,分別記為1~5分,總得分為100分,視為理想生活質量,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等分越高,證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基于SPSS 19.0統計學軟件建立實驗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通過χ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計量資料通過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表達,組間比較基于t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比較發現,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社會活動、體能以及精神心理狀態均有改善,但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尤其是在疼痛以及精神心理狀態方面改善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觀察組與組內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疼痛護理前 護理后社會活動護理前 護理后體能護理前 護理后精神心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9)對照組(n=49)75.86±12.13 76.78±13.25 35.12±6.25 65.18±10.69 34.89±13.25 36.25±13.15 59.56±14.18 40.25±13.11 42.12±8.78 42.95±8.42 69.25±12.98 50.12±9.26 30.36±10.47 31.28±10.26 69.96±15.69 39.25±11.36
下肢癱瘓后患者行動受到限制,在有關的臨床研究中發現,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腦損傷修復的過程中能夠進行功能重建,也就意味著下肢癱瘓患者能夠通過康復治療以及護理減輕癱瘓出現的后遺癥甚至是使患者恢復一定的下肢功能。合理的護理方式能夠有效的防治患者出現訓練不當導致病情加重的情況,同時通過護理的幫助使下肢麻木感減輕,運動障礙得到改善,使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達到最佳狀態[4]。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方法改變了傳統的醫療護理方式,將護理普及到患者的家庭中,通過醫護人員與家屬的溝通與配合,指導患者家屬以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來對患者進行家庭護理,使患者能夠切身的感覺得被關懷,尊重,同時找到自我價值,使患者以及其家庭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使患者擺脫勝利痛苦以及嚴重的負面心理情緒,有利于患者的康復[5]。
該院對98例下肢癱瘓患者分別進行了常規護理以及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結果發現,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均有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明顯,尤其是在疼痛以及精神心理方面,有明顯優勢,由此可見,一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方法護理下肢癱瘓患者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情況,并且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進一步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1]韋森,陳曉蓉,周英,等.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在預防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并發肘內翻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2,2(14):89-90.
[2]黃會.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壓瘡預防中的作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21):3336-3337.
[3]陳艷平,趙素芬,肖曙光,等.小兒腦癱25例家庭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8):114-115.
[4]李艷紅.腦出血患者的家庭護理[J].醫學信息,2015(48):224-224.
[5]張向蘋,崔菲菲,魯卓,等.1例肝癌患者雙下肢癱瘓致重度壓瘡的護理[J].吉林醫學,2011,32(26):5575.